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辋川图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辋川图记》

刘因

是图,唐、宋、金源(1)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2) 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3) 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4)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5)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6),浩然有结庐终焉(7)之想,而不知秦(8)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呜呼! 古人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 若画,则非如书计(9)、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10)。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11),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12)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13)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14)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 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 斯亦不足议者。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15)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16) 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17)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 程子(18) 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 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19),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20)也。予以他日之经行(21),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22),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23)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三月望日(24)记。

〔注释〕(1)金源: 本指吉林省阿城县阿勒楚喀河发源地,是金国兴起的地方,后用以称金国。(2)评识者: 指评论者。李伯时: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3)癸酉: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 )。(4)维集: 王维的集子。(5)裴迪: 王维的友人。(6)掩: 掩卷。(7)结庐: 盖房子。终焉: 度过晚年。(8)秦: 今陕西。(9)玩情: 欣赏情趣。书计:书写和计算。(10)阎立本: 唐初人,著名画家。(11)清才: 清俊之才。通显:官位显达。(12)偃然: 坦然。(13)文: 这里作熏陶解。(14)苟免:苟且免祸。(15)虚左: 空出左边的位置,表示尊敬。(16)颜太师: 颜真卿。(17)朱子: 朱熹。(18)程子: 宋理学家程颐。(19)涂地: 一败涂地。(20)自反: 自我反省。(21)经行: 阅历。(22)俯仰间: 形容时间短暂。(23)韩文公: 韩愈。(24)望日: 夏历十五日。

〔鉴赏〕王维卜筑辋川,画过一幅《辋川山庄图》,但王维的真迹,在唐代已不多见。至今流传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及《江干雪意图》都系后人摹作或托名之作。刘因在“癸酉之春” (1273)看到的王维《辋川图》,已是宋代郭忠恕的摹本了。现存《辋川图》摹本皆临郭本而来,元唐棣摹本藏日本东京,赵孟頫摹本藏英国伦敦,明郭士元摹本藏国内。刘因的《辋川图记》没有采用叙述体的笔法对《辋川图》的沿革、创作风格、艺术价值作记述性的描写,而是由物及人、由事及理,通过对《辋川图》及其作者王维的人品、节操的评述性议论来宣扬忠臣烈士的封建纲常和文人学者的修身治己的准则,同时也隐晦曲折地鞭笞了由宋降元的一般文人的软弱气质。为《静修文集》作序的李谦评其文章“理融而旨远”,正恰切地指出了刘因文章主旨藏得深、论理辩得精的风格。文章是从王维的《辋川图》发端的。从唐、宋、金三代画谱曾有评识和《龙眠山庄图》的比拟,十分概括地肯定了《辋川图》“盖维平生得意画也”,而把具体的肯定依据寥提一笔,也可谓是文章开卷贵简约、贵醒目的手法。刘因谈《辋川图》,仅把它当作文章的起笔,其作文之意却在其人其事其理,所以承接开卷“得意”两字的文章也仅仅落在“移人” 与“自嬉”上,并不让文章在物——《辋川图》——上铺张开去。这是由物及人、引人入彀的巧妙手法。写“移人”自然要从《辋川图》描绘的景物入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王维有诗可证《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裴迪是王维的道友,常与其浮舟往来,啸咏终日,以玄谈为乐。《辋川图》 “江山雄胜,草木润秀” ,虽是一幅图画,览之也竟会“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 ,浩渺之际顿生“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唐朝名画录》传说,秦太虚卧病,有友高符仲携《辋川图》给他看,并说: “阅此可以愈疾矣。”秦太虚展玩数日,若与王维同入辋川神游,病也好了。可见,刘因写“物之移久,观者如是” ,并非夸饰之辞。写“自嬉”,这是文章由物及人的一种过渡,通过“而彼……”的转折,很快就把笔锋转到王维身上来了。所谓“自嬉”,一是指王维在山庄“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新唐书》卷二百二),陶然自娱; 二是指王维由性情所致,自赏其山庄奇景,故能“疲精极思”于清源寺壁画《山庄图》而“不知其劳也”。虽然语带些许讽嘲之意味,但刘因对画的意境、对山庄的奇秀,还是表示了比较客观的肯定态度。刘因并未因人废物,有人说其文充溢道学气,于此恐怕未必尽然。这是文章构思中的前段: 由物及人。文章上承“自嬉”,一声“呜呼” ,便很顺当地过渡到人、事、理的阐发上来。刘因认为绘画艺术不过是“适意玩情而已” ,并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 ,因此古人“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这就多少带点学究气了。但是从文章的结构来说,这里却是生发议论的铺垫。刘因已曲折地表达了对于王维的画艺也不必顶礼膜拜过甚,赏艺还须鉴人品。王维人品如何?文章推事而论,由事及理,议论虽偏激,言理却有为而发。文章言理有三个层次,一层议一事,一层进一层接近文章主旨,语辞也一层比一层偏激,使人读后有振髯扼腕之感叹。第一层次批评王维的自鸣清高。刘因举唐初名画家阎立本“所以自耻”为张本,贬王维“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的矜持心理。断其“人品已不足道” ,这并不是很公允的,仅是从艺为小道的儒家思想出发的见识。第二层次指责王维的失节降贼。从文章的逻辑思维来说,王维的自鸣清高,不仅是“不足道”,而且更是“紊乱错逆”之甚。文章说: “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其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意思是说,如果王维只是一般画画水石草木的画匠,也不必“不茹荤血”,“不衣文彩” (《旧唐书》卷一百九),不求清雅盛名,也不致陷于贼手而有失节之罪。文章语辞从这儿趋于偏激,一句“岂其自负者……”的反诘和一句“斯亦不足议者”的否定,连接在“如是之甚也”的强烈感叹之后,语势连贯,一发而不可收,反刘因文章“闲婉冲淡”(李谦语)的语体风格,犹有一股遒健之气。查史实,王维陷于安禄山之手,曾服药取痢,称病不从。安禄山怜惜其才,特遣人拘王维于洛阳普施寺,胁迫他在伪署供职。安禄山设凝碧池宴,唐乐工悲吟,王维闻听心有所动,写下《凝碧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后来,肃宗平定贼乱,也因《凝碧诗》赦宥了王维。王维降贼,史有定论,历来文史学家并不在此大做文章,然而王维的孤傲自负跟刘因的“静以修身”的儒家思想与“为天地立心”的程朱理学大相径庭,因此,刘因推事及理,严厉地指责其失节行为。第三层次批判时人时事的颓败。这才是刘因批评王维不在其人而在其政的有为而发。联系元初统治下的遗民思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文章在这里进一步揭示了王维自负与失节的社会原因,《辋川图记》的积极意义即在这里。失节的王维之所以依然能位高名显,这与当时的朝廷、豪贵、亲王的重才轻节不无关系。王维返朝后责授太子中允,又转升尚书右丞,朝廷内外时呼“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卷一百九);而宁王、薛王又“以师友而待”。刘因振振有辞,极其忿慨地指出,平原太守颜真卿在贼乱之中“守孤城,倡大义”,与敌抗衡,屡击贼寇,“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的凛然之气,比起背主事贼的王维来,又不知时人作“何状”,其时事的颓败,明人可知。刘因有诗: “朝纲一紊国风沉,人道方乖鬼境侵,生理本直宜细玩,箸龟千古在人心。”(《静修文集》卷十二)刘因不忘宋金亡训,对于时不当道、人心乖戾的风气极为不满,所以借王维其人其事来指责当时的社会。我们也就不必拘泥在责求刘因的偏颇上了。当刘因再谈到王维时,好比强弩之末,语辞稍为委婉,借程朱之语责其诗才“萎弱少气骨”,裴度绿野堂后人可存,辋川山庄也可“取而有之”。谈锋缓缓,文章开始收结,为求照应又回到开卷的话题上来。这是文章构思的中段:由事及理。文章后段道出“远旨”,水到渠成,颇合古文章法。刘因文章根柢六经,理不离程朱,教训为人须重大节,“大节一亏,百事涂地”,本来是“甘棠”,人们也会视之如“刍狗”。不仅“以文艺高逸自名者” ,应当知此“自反” ,就是豪贵王公士大夫,也不要“自负”而重蹈王维旧辙,也应当“有所感而知所趋向”。教训所指当时,不言而喻,即李谦所谓“理融而旨远”的深刻性。《辋川图记》由画引出人,由人引出事,由事引出理,在议论散文的写法上独具一格。在文字技巧上,使事用典简洁明了,语势句式灵活变通。总的说来,在刘因的文章中不失为一篇“托物寓意”的好文章。

字数:3883
李晓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155-1159页.

杂文《辋川图记》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辋川图记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裴回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11)。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12),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13)。维以清才位通显(14),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15),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16),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17),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18),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 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19)。其时事可知矣!
 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20),又喜言境因人胜(21)。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22),亦萎弱少气骨; 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23),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 人之大节一亏(24),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25)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26)。夫俯仰间(27),已有古今之异者(28),欲如韩文公《画记》(29),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30),而亦不复重此; 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
 三月望日记(31)

 

(《静修先生文集》)


 注释 ①辋川图——唐诗人、画家王维于长安附近蓝田县置有别墅辋川山庄,并亲绘《辋川山庄图》,为古画名作。此图真迹失传,本文作者所见,实为宋代郭忠恕摹本。今存国内外的几种摹本皆临郭本而来。②金源——本指金国兴起之处阿勒楚喀河的发源地(在今吉林阿城县),后用作金国的别称。③ “评识者”句——评识者: 指作评论写题跋的人。李伯时: 宋着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曾隐居桐城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山庄: 指李所绘名画《龙眠山庄图》。④癸酉——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⑤“唐史”三句——此三句言画中所绘图景。维集: 指王维的集子。集中有描写辋川山庄附近景物的一组诗,题曰《辋川集》,自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柳浪……竹里馆……椒园等。” 皆可考: 都可从画中一一查考。裴迪: 王维的诗友,常与维在辋川赋诗弹琴,泛舟游览。⑥裴回——借作“徘徊”,流连往复之意。⑦结庐终焉——盖所房子,在此度过晚年。⑧“而不知”句——秦:指今陕西地区。此句承上而言,谓画中景物甚美,使人想终老于此,意忘记那里巳不是祖国的土地了。 刘因有较强的民族思想, 虽然并非南宋人, 却一直把宋朝看作祖国, 他写此文时奏地已被元蒙贵族占据, 故有此语。 ⑧移人——指人的思想被引动,感情因其陶醉。⑩以是自嬉——以此自娱。(11)适意玩情——赏玩其情趣,使心情愉快自得。(12)书计——书写和计算。(13)“然而”二句——阎立本:唐初着名画家,太宗时授主爵郎中。《新唐书》本传载:一次太宗与侍臣泛舟游乐,见水中有异鸟,宣立本绘其状;立本俯伏水边,研吮丹粉,见其他侍臣皆坐而赋诗,不禁汗颜,归戒其子曰: “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不亚于)侪辈(指赋诗者),今独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你们)慎毋习!”句中“自耻”即指此事。(14)维以清才位通显——王维以清俊之才,居于显达的官位。维官至尚书右丞,故云。(15)“彼方”句——偃然:安然,坦然。前身画师:指王维在《偶然作》诗中自言其“前身应画师”。(16)“然使其”二句——移:转移,指把绘画所用的心思转用于修身上去。精致:形容作画时用心之细密。文其身:修养他的身心。“文”用作动词。(17)“陷贼”二句——指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叛军所俘,虽曾服药装哑,并写诗表露忠于唐室的心迹,但终于被迫降贼,担任伪职。后肃宗收复长安,从宽赦免了他。(18)虚左——古有尚左之习,空出左边座位以待宾客,以示尊敬。(19)“如颜太师”五句——颜太师:指唐人颜真卿,曾任太子太师。玄宗时颜出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得以坚守。玄宗初闻各处沦陷,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后得知颜力守孤城,乃喜顾左右曰: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文中引述此事,意在说明皇帝的昏聩,朝政的腐败。(20)文章以气为主——语出曹丕《典论·论文》: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等。(21)境因人胜——境物因与杰出人物有某种关联而更加着名。(22)朱子——即朱熹。(23)“程子”三句——程子:指宋理学家程颐。绿野堂:唐代名臣裴度的别墅。这几句说,程颐认为裴度令人仰慕,其绿野堂也应长久保留,至于王维的山庄,人们去占有它也是可以的。(24)“人之大节”四句——涂地:一败涂地。甘棠:树名。刍狗:草扎成的狗,古时用于祭祀,祭毕即抛弃,后因以比喻轻贱无用之物。《诗经·召南》有《甘棠》篇,谓西周时召公曾在南国施行德政,深受百姓爱戴,他曾憩于其下的甘棠树,也为百姓所珍爱。后遂以甘棠代指纪念物。这四句说,人的名节一坏,一切都完了,即便有值得长存的纪念物,人们都会把它看作无用的刍狗。(25)自反——自我反省。(26)“予以”二句——他日:此指往日。经行:经历,阅历。或:也许。之:代《辋川图》。(27)俯仰间——形容时间短暂。(28)“已有”句——指世事变动很大。(29)韩文公《画记》——韩文公:即韩愈。所作《画记》,详尽记述了一幅画中的人物、牛马等的数目和情态,是古代书画记文中的名作。(30)庶几——希望,但愿。(31)望日——农历十五日。
 赏析 本文是作者在看王维《辋川图》后做的一篇题跋。古代的画记文,多是采用叙述体,记述画的内容、价值以及收藏、得失等情况,这是一般画跋的正体。但也有从画生发开去,因画立论或借画抒情的。刘因此文,即是采用议论体,由王维的画引出对其人品的评论,严格地批判了他的失节行为,指出文艺家必须注重品德的修养,并特别提醒当权者,用人必须首重操守。文章议论风发,放得比较开,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杂感式小品。
 全文大体可分做三段。既是画记,首段自然由画起笔。但作者意在评人而非记画,故本段只略说画面图景,并以“评识者”的赞赏和自己观画的感受,说明此画确是王维“平生得意画也”。这里刘因并未完全因人而废物,他对王维这幅名画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接着以“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一转,由物及人,转到王维身上来,迅即过渡到下文的议论。此段行文简约,从中可见作者剪裁取舍和过渡之妙。
 文章中段是全文的中心,包括中间两个自然段,分作四层来写。头一层以鄙薄画艺立论,说王维身居要位,竟把正人君子“不暇而不屑为”的画事当作首业,“其人品已不足道”。刘因这位道学夫子,从艺为小道的儒家偏见出发,认为绘画只不过是供人“适意玩情”的玩艺儿,是不能作为“修己治人之资”的末技,其陈腐的冬烘观念,自不足为训。但这一层并非文章主旨,只是后几层议论的铺垫。第二层指责王维的失节,说他因不能像孜孜于绘画那样去修养“大节”,以致“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之甚,“斯亦不足议者”,表现出十足的鄙视。按王维被俘后,曾服药装病,以示不从,又曾写“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表明其心系唐朝,其被迫供职伪署亦无劣迹,因此朝廷后来未作严究,今人对此亦不过加苛责。刘因基于“人臣死节”的忠君观念,持论难免有点偏颇。但王维确实骨头不硬,还不如同时被俘的乐工雷海青那样拚却一死,大义凛然。作者强调为人应有坚定的气骨,文艺家要注重品德的修养,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第三层由批判王维个人进而引向批判当权者的重才轻德。本层以“予特以”三字领起,表明作者认为这是比王维个人的失节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应当说是一种卓识。第四层是本段议论的收结。作者在引述理学祖师程朱对王维的评语之后,指出“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接着告诫“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当以此自反”。一语如截奔马,挽住滔滔议论。
 文章末段照应文题,交代写这篇画记的构想和用意,深合文章章法。作者说他本想像韩愈《画记》那样细考详记画的内容,而“未暇”及此。实际上他是认为人品比画本身更为重要,所以“姑书此于(画)后”,使士大夫“不以此(指文艺)自负”,使当权者“知所趋向”。古人云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李渔《闲情偶寄》)。本文的结尾,可作一例。
 总之,这篇文章中虽有些道学气味,但就其主旨而言,仍具有教育和借鉴意义。文字也颇为简捷犀利,特别是中间一段议论,衔接紧凑,文势贯注,层层逼进,愈转愈深,显出较高的文字技巧。比起他的一些道学文章来,本文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辋川图记

《辋川图记》

元刘因撰,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本文通过对《辋川图》及其作者王维的人品、节操的评述,宣扬了封建社会中忠臣烈士的纲常伦理和文人学子修身律己的准则,委婉曲折地讥刺了由宋降元的文人的软弱之气,是一篇“托物寓意”的议论散文。文章由《辋川图》发端,简单描述了图上景物后,由物及人,过渡到对人、事、理的阐发上来。作者批评王维的自命清高,指责王维的失节降贼,批判时人时事的颓败,寄托了作者的遗民思想和感情。文章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由画及人,由人及事,由事及理,层层深入,议论透彻,主旨鲜明。文字简洁,句式灵活。

☚ 录鬼簿序   明清 ☛
000068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