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出购买支出的对称。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西方财政学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直接交换为标准进行财政支出的分类。是西方国家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主要项目包括债务利息支出;对外国政府的捐赠和国际组织的缴纳支出;对居民和企业的补助支出。 经济影响 表现有: ❶政府用以支付债务利息的资金取自税收,但获得利息的却只是政府债务的债权人。通过这一转移,国民收入发生了有利于债权人的变化。
❷对国外政府的捐赠和对国际组织的缴纳虽涉及的是国民收入的对外分配,会使支出国居民所支配的国民收入少于其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但对国民收入在本国居民间的分配格局影响不大,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此类捐赠和缴款被记在“经常项目” 的支出帐上。
❸对居民的补贴支出,主要影响的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面。一般说,补贴资金主要取自高收入的企业和居民,主要支出对象则是低收入的居民。通过这种“课税——补贴”转移过程,国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可以缩小,低收入、无收入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可能得到某种保证。这项补贴支出还可以间接影响社会生产。一是由于受补贴居民多属低收入阶层,所购买的生活资料一般是大众消费品。因此,补贴支出增加将会增加对此类消费品的需求,进而刺激生产此类消费品的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继而又会刺激生产有关原料和生产资料的企业扩大生产。二是高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低于低收入居民,国民收入从高收入居民向低收入居民转移,会使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从而改变全社会的消费/储蓄比例,进而对社会的投资率产生影响。
❹对企业的补贴,包括常见的投资补贴,即为鼓励企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或短缺部门投资进行补贴。限价补贴,指对产品价格受政府限制的企业给予补贴,使其获得等于甚至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亏损补贴,指对因价格或市场原因造成亏损的企业进行补贴,以维持就业和生产,并促其适应市场变化进行产业调整。这项补贴固然也直接改变了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但其主要影响却在生产方面,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采取何种形式,均有刺激企业生产的作用。 由于转移支出具有单方面和无偿的特征,西方很多学者把它与税收相对照,称之为“负的税收”。税收是居民和企业将资金无偿转移给政府,而转移支出则是政府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这两种转移尽管方向相反,但都会影响政府和非政府经济主体之间,以及非政府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分配关系。正因为有这种共性,一些国家常将税收和转移支出手段配合使用。 发展趋势 转移支出在历史上一直是西方许多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比重较小的一个支出类别,20世纪30年代以来,情况则发生了很大变化: ❶转移支出特别是其中对居民的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份额急剧增大,在有些国家甚至占财政支出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❷用于转移支出的资金也稳定地由某些特定的税收(如工薪税)提供,; ❸日益紧密地同政府的社会保障计划结合在一起。 转移支出 转移支出“购买支出”的对称。又名“转移支付”。指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对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所作的单方面无偿支付。它与购买支出一起构成了按有无补偿性分类的资本主义财政支出,因而,转移支出又可理解为政府所作的、除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外的一切支付。其内容主要包括:(1) 公债利息支出; (2) 对居民、企业等的补助支出; (3) 对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捐赠支出。其形式主要采取货币支付,但也有少量的实物发放。这类支出的直接影响主要是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即表现为购买力在不同接受者之间的再分配,它对社会生产的间接影响随着上述购买力的转移而实现。 ☚ 购买支出 预算周期 ☛ 0000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