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傣族土司名。“车里”亦作“彻里” 、“撤里”。十二世纪傣族首领*叭真于其地建立“勐泐”政权,称“景龙金殿国”。至元(1264—1294)中,元世祖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以刀坎为知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刀坎为第一任宣慰使。治所在车里(今景洪),辖境大部分相当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天启七年(1627)废。清顺治末年复置,移治宣慰街(今景洪东澜沧江与流沙河会口之东南山脚)。依照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即“西双版纳”之含义),均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土司机构。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清廷以“江内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的原则,将“江内六版纳”(思茅、普腾、整董、猛乌、六大茶山、橄榄坝)划归普洱府统辖。江外六版纳仍归车里土司管理。乾隆元年(1736)宣慰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隶属于思茅厅与普洱县。1911年柯树勋率军进驻西双版纳,在景洪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将西双版纳划分为十一个行政区,后并为八个。但宣慰使司仍存在。1925年设车里等县,改行政总局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车里宣慰使司一直存在至解放初,是存在最久的宣慰级土司。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官署名。明代置。掌车里地区军民政令。隶云南布政使司。《明史·地理志》: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元车里路,泰定二年 (公元1325年) 七月置,即: 大彻里。洪武十五年 (公元1382年) 闰二月为军民府。十九年,十一月,改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中废,宣德六年 (公元1431年) 复置。东北有澜沧江,与九龙江会,达于交阯,为富良江,而入于海。又有沙木江; 东有小彻里部,永乐十九年 (公元1421年),正月,置车里靖安宣慰使司,宣德九年 (公元1434年),十月,省,入车里。又有元耿冻路,至正七年 (公元1347年),正月置,又有耿当、孟弄二州,亦元末置,洪武十五年,俱省入车里。西北距布政司34程。”

☚ 车骑大将军府   彻里军民总管府 ☛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傣族土司名。亦称西双版纳宣慰使司。“车里”又作“彻里”、“车厘”。唐、宋时先后属南诏大理政权银生节度管辖。十二世纪傣族首领叭真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勐泐”政权,称“景龙金殿国”。元至元间(1264—1294),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据《元史·步鲁合答传》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军平其地。具体建置年代史载各异,有贞元二年(1296)、大德(1297—1307)中诸说。明洪武十五年(1382),土酋刀坎归明,置车里军民总管府,以刀坎为土知府。十九年(1386),改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嘉靖十一年(1532),缅甸东吁王朝侵诸部,隆庆二年(1568),破车里,掳宣慰使刀糯勐。天启七年(1627),东吁王朝再侵,宣慰刀韫勐及部分族人入缅,车里残破,遂废,为元江那氏土司控制。辖境相当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据傣文《泐史》载:明隆庆四年(1570),宣慰使刀应勐将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每版纳均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土司机构。版纳也是分配封建负担的单位。清顺治(1644—1661)末年,复置宣慰使司,治所在今景洪。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清廷以“江内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原则,将江内大版纳划归普洱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车里土司管辖。乾隆元年(1736),车里宣慰使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隶于思茅厅与普洱县。1911年柯树勋率军进驻,在景洪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将西双版纳划分为11个行政区,后并为8个,但未废除土司制,仍是土流并存。1925年设车里等县,改行政总局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车里宣慰使司一直存在至新中国建立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