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迹 踪迹踪(踪由;踪辙;形踪;鸿踪) 趾音尘 头项 影子 綦迹 綦履 踪迹和形影:踪影 踪迹和征兆:迹兆 消息,踪迹:音响 行踪,踪迹:鸿迹 行迹,踪迹:蹊辙 踪影,踪迹:头影 身影,踪迹:影踪 影迹 影子花 行动的踪迹:车辙马迹 车轮马迹 车尘马迹 马迹车轮 来去的踪迹:来踪去迹 来踪去路 旧时的踪迹:旧踪 不定的踪迹:浮踪 踪迹相连:连迹 绝迹,不见踪迹:绝尘 不见踪影:石沉大海 石沉海底 石投大海 大海沉石 大海石沉 毫无踪迹:渺无影响 断绝踪迹:断踪 (行动所留的痕迹:踪迹)
另见:行动 脚动 足迹 清晰 模糊 寻找 ☚ 行迹 人的踪迹 ☛
足迹 足迹迹(踪迹;脚迹;履迹;兽蹄鸟~)踪 躅 履痕 履迹 履綦 脚印穴踵 底样 足迹和身影:踪影 贼寇的踪影:贼尘 经行的足迹:行迹 留下的足迹:余躅 人的足迹:人迹(~罕至) 物迹 美女的足迹:凤屧 僧道的足迹:灵踪 贤才的足迹:骏步骏足 前人的足迹:遐武 兽的足迹:迒(迒蹄) 躔(躔迹) 兽迹 蹄爪的痕迹:蹄迒 马蹄的痕迹:马迹(车辙~) 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雪泥(雪泥鸿爪;雪泥鸿迹) 雪鸿(雪鸿指爪)雪中鸿爪 无行迹:隐闵 (脚踏过的痕迹:足迹) ☚ 车迹 遗留的痕迹 ☛ 车辙马迹chē zhé mǎ jì义同“车尘马迹”。same as“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chē zhé mǎ jì车和马走过的痕迹。比喻做事留下的迹象。“辙”,车轮辗过的痕迹。《左传·昭十二年》:“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必有车辙马迹焉。” 车辙马迹楚王冬猎,驻扎在乾谿。天下大雪,十分寒冷,楚王头戴毛皮做的帽子,身穿秦国赠送的羽衣,围着翠鸟羽毛做的被子,脚上穿着豹皮做的鞋,手里拿着皮鞭,颐指气使,好不威风,心里却在打算发动战争,使诸侯降服。 一天傍晚,朔风凛冽,天气还是很冷,楚国的右尹子革来拜见楚王。楚王对子革还算尊重,脱去皮帽,掀开羽被,放下鞭子,和子革谈论国事。楚王说:“当年我先王熊绎,和齐、卫、晋、鲁四国的国君一起侍奉康王(周成王之子),他们四人都得到了宝鼎,只有我国没有。假如我派人到周去要求分鼎,周天子大概会给我的吧?”子革回答:“肯定会给您大王的啊!”楚王又问:“许是我伯祖父居住的地方,现在郑国人霸着不给我,如果我去要这块土地,郑人大概会给我的吧?”子革顺着楚王说:“周天子都不敢吝惜宝鼎,郑国哪敢吝惜土地?”楚王接着问:“当年诸侯各国都怕晋,现在我把陈、蔡、不羹等四国吞并,把四国都城当作楚国的城池,诸侯大概会怕我了吧?”子革又赶快附和:“四国就足以叫人畏惧的了,再加上楚,谁敢不怕大王您啊!” 侍坐在旁的楚大夫仆析父,趁楚王暂时离开的空隙对子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您和大王说话都像回声一样,那楚国将怎么办呢?”子革胸有成竹地说:“我这是作准备呵,把刀磨快,等大王回来,我就要斩他的暴虐凶恶!” 楚王回来,继续和子革交谈。子革说:“昔年周穆王想随心所欲地周游天下,打算在全国各地留下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一首《祈招》诗,劝阻了穆王周游,穆王因此没有被篡位、谋杀。”楚王听了,极想知道《祈招》诗的内容,子革告诉他:“这首诗说:祈招啊,安静祥和,明告善言。国之用民,就如金玉,随器制形,随力使用。去掉醉满过饱之心吧!” 楚王心中震动,默不作声地作了一个揖,转身走进营帐,连着几天不吃不睡地思索。他是被子革的话打动了。 车辙马迹:车轮压过、马蹄踏过的痕迹。意思是周游天下留下的踪迹。 车辙马迹chēzhé-mǎjì《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车轮压过、马蹄踏过的痕迹。后以指行动的踪迹。 车辙马迹chē zhé mǎ jì车马过后的痕迹。意谓行走或活动所留下的踪迹。也作“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chēzhé-mǎjì〔并列〕 车轮辗过、马蹄踏过的痕迹。引申为游行或活动的踪迹。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旧唐书·李密传》:“飘风冻雨,聊窃比于先驱;~,遂周行于天下。” △ 描写痕迹用语。 也作“车尘马迹”、“车轮马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