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前国 车师前国古西域国名。据《汉书·西域传》,王治交河城。有“口六千五十”。设“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向善君各一人,译长二人”。明帝时始属西域都护。元帝又置戊已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晋以其地为高昌郡。南北朝时属北魏,后为北凉所破,余部西迁焉耆。 ☚ 车师 车师后国 ☛ 车师前国西域古国名。王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城遗址)。以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本属车师国(原姑师国),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时破车师,分其地为前后两部。前部即车师前国。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时领户700,口6000余,兵1865。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道善君、乡善君各1人,译长2人。东汉时领户1500余,口4000余,胜兵2000。明帝永平十七年(74),戊己校尉关宠屯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后班勇为长史,复屯柳中。三国时,魏西域长史及戊己校尉居高昌(今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遗址)。北魏初年,遣使朝贡。太延元年(435),授其首领夷落为平西将军,封前部王。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国灭,并入高昌郡。 车师前国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汉宣帝时自姑师(即车师)分出。王治交河城。户700人,口6050人,胜兵1865人。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等。汉设戊己校尉屯田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