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利用射电干涉技术进行的测量。利用基线两端的无线电信号接收设备,同时接受同一射电源信号的时延差,推导基线长度和方位角。该技术于1967年由加拿大的N.W.布罗顿和美国的C.C.贝尔、J.M.莫兰等分别提出。中国上海天文台于1981、1987年分别建成口径为6 m和25 m的射电望远镜,并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合作进行洲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其几千千米的测量精度优于3 cm,地极坐标0.003″,世界时优于0.1 ms。它能高精度地提供地面站站址坐标、地极坐标和世界时,但因造价高、设备笨重,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2000年,已研制成流动型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仪,2000 km以内测量精度优于2 cm。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一种独立站射电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面几千千米的长基线两端点上,射电望远镜各自独立的在同一时刻接收同一个射电源发射到地球的微弱信号,并记录于磁带上,经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求出观测量。这种技术基本不涉及地球重力场,没有系统性的误差源,可用来研究世界时、极移、岁差等的变化,建立新的惯性坐标系。这种技术测量速度快,观测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可以全天候工作,是大地测量、地球动态测量和天体测量的重要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