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跑旱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跑旱船pào hān fán关中农村民间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俗语叫“耍社火、跳祭子”的一种。形式,用纸扎糊成船形,一人驾船,一撑船者边唱或跟驾船人对唱(民间小调),边划桨引船,兜圈子走台步而行进表演。 跑旱船亦名“旱船”,因陆地表演行船而得名。东北民间传统娱乐习俗。用木条或竹劈子做成船形,四周围上花布,或把浅蓝色布画上水波纹状,上边有棚。包头用绸带把船背系于腰中,船面上有副假腿脚,看起来像个妇女盘腿坐在船上,实际真腿在地下行走。持浆划船者多为老汉扮相,有一浆一船和一浆多船不等。舞船动作,旦角多为碎步圆场,表现船于水上行,风平则稳,风大浪急则颠的情景;老汉作划船、撑船等动作,进行密切协调。戏扮人物有《打渔杀家》、《张颜赶船》、《王少安赶船》和 《万花船》等人物。 跑旱船中国汉族民间舞蹈。2000余年前早已产生。流传于中国广大地区。旱船用竹或秫秸扎成船形,饰以纸花、彩绸,船形下用布围之,晚间船上燃起灯烛。一般旱船长1.6~2.4m,也有3~4 m长的。有1条船2人扮演渔家夫妇或父女的,也有2~10条船以上由1人领唱,众人合唱伴舞表演的。 跑旱船 跑旱船旱船也叫“花船”或“彩篷船”,是从唐代流行的秧歌基础上演化成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旱船多用竹、木、秫秸扎成船形,上搭彩棚,周围糊以彩纸,扎以纸花,前后各有一腊花盆,内燃蜡烛。表演时,由“船姑娘”钻入船中,将船套于腰间,如坐船状,船外,艄公手持桨板,作划水行船状,和船姑娘对舞,犹如水面行船一般。其表现形式有停止、前行、后退、颠簸和陷泥等姿态,显得惟妙惟肖。跑旱船时多边舞边歌,内容主要反映各族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生活。 ☚ 秧歌舞 太平鼓 ☛ 跑旱船 168 跑旱船又称“采莲船”。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渔民劳动。民间传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旱船多用木条或竹片扎成,装饰布或彩绸。在民间各种船型扎制得非常美丽,由女角系于腰间。另一人扮成艄公或青年,手持木桨,二人合舞。时进时退,或摇或转,如漂浮在水面之上。内容多表现劳动或爱情。 ☚ 狮子舞 采莲船 ☛ 跑旱船 跑旱船汉族传统的娱乐活动。用木料或竹篾扎成船形,用布罩上,船的下沿用布围起,多以男孩扮成女儿“坐”在其中 (前头做成假腿状,似盘腿而坐的样子),随着撑船的小丑来往旋转,做船在水中游转的样子。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写道: “跑旱船者,口唱俚歌,意在学游湖而采莲者。”现在民间逢到喜庆节日仍有此舞。 ☚ 踏白船 放河灯 ☛ 跑旱船 跑旱船pɑohɑnchuɑn民间节庆社火。流行于境内各地。因在陆地表演划船,故名。一般用纸糊成长方形船舨,系在扮演者脚腕上小步行走,如漂浮于波浪之上。多由两人表演,一男扮船工,手执木桨,一女驾上竹架纸糊彩船(实际上多由男性装扮),仿照各种划船动作,边划边唱。所唱多为《小放牛》《九九图》《十对花》等,也有扮演《封神演义》人物的。 ☚ 遇面 跑社火 ☛ 跑旱船 跑旱船传统民间文娱活动。流传较广。船身大小各异,大者近三米,小者一米多。常以竹木缚扎而成,上搭顶棚,下穿船衣。船衣垂于地面,画有水纹、波涛或太阳、花鸟等图样。舞者将船系于腰间,呈坐船状。另一人船外划桨,两人合舞。表演内容多取材于古代戏曲和神话传说。 ☚ 跑四城 猴子夺桃 ☛ 跑旱船pao han chuanboat that runs on lan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