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起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起诉qǐsù向法院提出诉讼。 起诉(反)免诉 辩护 起诉qǐ sù向法院提出诉讼。1890年《日本国志》卷二十七:“检察官缘告诉告发各原由或识认或推测有现行犯罪者要搜查其罪状、证凭及犯人踪迹,依照第百七条以下规则,行起诉次序。”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政》:“人有私权被侵者,得求国家保护恢复,国家不能不应者,谓之起诉权。” 起诉←→辩护qǐ sù ← → biàn hù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 诉讼讼(讼矢;讼诉;讼诉;词讼;辞讼;诉讼;言讼;狱讼) 词(词讼;词诉;质词) 狱 言告 官司(打官司;吃~) 珥笔 雀角辞诉 辞诉 狱犴 告事 经官动词 经官动府 另见:告发 违法 冤屈 法律 判决 案件 ☚ 诉讼 争讼 ☛ 起诉❶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或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解决纷争的行为。在刑事诉讼中,是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或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指控的犯罪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起诉,按照起诉权主体不同,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方式。公诉就是依法享有刑事追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和公众向法院起诉,要求审判机关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参见[公诉])。自诉则是刑事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以个人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参见[自诉])。起诉和起诉方式是人类司法制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早的起诉方式是自诉,通常是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有起诉权的个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控告犯罪人。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司法经验的积累,统治者认识到,任何一种犯罪尤其是一些严重犯罪,不仅危害被害人个人的利益,而且从根本上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同时,追究犯罪是十分复杂的活动,只凭被害人个人的力量无法收集到必要的证据,个人也很难承担起诉的任务。如果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官员对犯罪人进行追诉,更有利于同犯罪做斗争。于是,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追诉犯罪的公诉制度应运而生。现代世界各国的起诉方式中,公诉制度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法律制度和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历史也不同,形成了不同法系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在起诉制度上的差异。从起诉权的行使上,各国的起诉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统一公诉制。刑事案件由检察官向法院起诉,不允许私人自诉,如日本。二是公诉兼自诉制。刑事案件的起诉,大都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实行公诉,部分案件允许公民个人自诉,国家不主动干预,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种方式。我国对刑事案件的起诉,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方式,除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少数案件以外,绝大多数刑事案件都实行公诉。人民检察院是实行国家公诉权的专门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能行使这项国家权力。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内容,包括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以及由提起公诉所派生出来的不起诉等活动。提起公诉是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核心内容,审查起诉是提起公诉的准备和基础,出庭支持公诉则是提起公诉活动在人民法院审判阶段的延伸。起诉职权的运作和效果,对审判权能有重要影响。起诉是审判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根据现代诉讼原理,当事人或公诉机关行使起诉权可以对审判机关产生约束力,只要这种权能的行使符合法定条件,均应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审判机关有义务保证这种效果的产生。因此,起诉决定着对犯罪行为追诉机制的正式启动,是揭露犯罪、惩罚犯罪的必经程序。同时,起诉的内容决定审判的范围。在现代民主司法制度下,诉、审分离原则要求审判主体中立,并对控诉与审判各自的职能有严格的区分。起诉的内容决定审判的范围表现在:没有被起诉的事实,审判机关不得审判;没有被起诉的人,审判机关不能主动追究刑事责任;审判结论所确认的事实和人,必须与起诉指控的事实和人相一致。 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即要求法院对特定的案件进行审判。刑事案件的起诉旨在要求法院对被告人定罪科刑。在我国刑事案件的起诉,包括自诉〔详见自诉〕和公诉〔详见公诉〕。被害入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可提起自诉,除此之外,所有的刑事案件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须用起诉书,并连同案卷材料,全部证据,移送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审判时,公诉人要出庭支持公诉;受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以及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的起诉,一般应当采用书面的形式,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实有困难的公民,也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笔录。 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俗称告状、打官司。分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起诉。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对被告人定罪科刑。可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诉和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的自诉。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审理裁判民事权益的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审理裁判属于其受案范围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纠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行政诉讼。起诉一方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呈具起诉书或起诉状。 起诉 起诉qisu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案件进行审判的诉讼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其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经济赔偿;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运用审判程序解决民事权益纠纷。在我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只有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察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关于民事纠纷的起诉,公民个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可作为原告人提起民事诉讼。按照法律规定,起诉必须指明被告人及所起诉的事由,并提出必要的证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 ☚ 律师 原告人 ☛ 起诉原告或检察机关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诉讼行为。在我国,刑事案件除自诉案件可由自诉人起诉外,需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民事案件由原告提起诉讼。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2.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3.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 起诉俗称“告状”。即提起诉讼,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诉讼行为。提起刑事诉讼及附带民事诉讼,是为了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及有关赔偿责任问题; 提起民事诉讼,是为了解决民事权益纠纷。按照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刑事诉讼的提起主要是人民检察院以公诉方式进行,只有对告诉才处理的及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提起,人民检察院、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被侵害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起诉的基本要求是: (1) 原告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 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3) 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统一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事故中刑事管辖权方面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 破产法 ☛ 起诉 起诉刑事诉讼中,指对被告人有追诉权的国家机关、个人或团体,依照刑事法律规定提请有管辖权的审判机关对被告人定罪处刑的诉讼行为。是刑事诉讼的一个法定诉讼阶段或程序。被告人只有被起诉了法院,才能受到实体审判,并可能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对刑事案件的起诉,世界上有两种方式:其一,提起公诉;其二提起自诉。有的国家只采前者,有的国家二者均采。例如日本、法国、韩国、美国等国家对刑事案件的起诉,只采提起公诉方式。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兼采上述两种起诉方式。我国属于后一种类型。此种国家,法律规定了每种起诉方式适用的案件范围。通常适用提起公诉方式起诉的刑事犯罪种类,大大超过以自诉方式起诉的刑事犯罪。以提起公诉方式起诉的,通常由检察机关承担。以自诉方式起诉的,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或其他法定人员提起。在我国,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依法直接受理的案件,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有权对被告人起诉。属于法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被害人除自己、法定代理人可以告诉外,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 神明裁判 起诉书 ☛ 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即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对被告人定罪科刑。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运用审判程序解决民事纠纷。起诉时,必须指明被告人、所诉事由,并提出必要的证据。在我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可提起自诉。关于民事纠纷,公民个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作为原告人提起民事诉讼。法院接受起诉的请求,同意进行审理,即承认起诉的成立,称为受理。起诉的成立,意味着诉讼程序的开始。 起诉原告人以诉状或口头形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即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经济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运用审判程序解决经济纠纷或对严重侵犯经济利益者定罪科刑。起诉时,必须指明被告人、所诉事由,并提出必要的证据。递交起诉状的同时,原告人还应当按照被告人的人数,提交相应的起诉状副本。任何个人和法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一项民主权利,是一种重要的诉讼行为,将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对待起诉必须严肃慎重、实事求是,正确进行。 起诉 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案件的起诉,指的是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科刑; 民事案件的起诉,指的是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解决民事纠纷。起诉时,必须指明被告人、诉讼事由,并提出必要的证据。在我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提起自诉。民事案件,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以起诉。 ☚ 自诉 公诉 ☛ 起诉 起诉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通过审判以得到司法保护的行为。人民法院接受这种请求,决定受理,起诉成立,民事诉讼程序即告开始。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的条件是: (1)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 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3) 案件属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起诉,一般应提交书面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如书写诉状确有困难及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采用口诉。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 诉 诉讼标的 ☛ 起诉bringing a case to court;action 起诉action;suit 起诉bring a suit against;file a suit in court;take legal proceedings; prosecute; sue; take legal action;indict;start litigation in cour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