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赵师秀《数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赵师秀《数日》赵师秀《数日》
数日秋风欺临夫,尽吹黄叶下庭荒。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今译 连续几日的秋风, 似是将我这病人欺负, 吹得黄叶满天飘舞, 又飘然落下我的庭院, 更显几分荒芜。 原本繁茂的林木, 被秋风剪得稀疏, 将枝叶遮盖的远山, 遥遥放出, 却又被秋云遮住, 半有半无。 赵师秀《数日》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这首诗有秋天的景象特征和诗人的情趣。“数日秋风欺病夫”,兴许诗人身患小恙,初愈刚起,秋风迎面扑来,见到“尽吹黄叶下庭芜”的景象。庭芜即庭院。秋风劲吹,黄叶满地,本来是萧索的景况,但“欺”字所含有的调侃意味,却使意绪不显得衰飒,和传统的悲秋、叹秋情绪有所不同。 诗人写秋景又尽得开阖变化之妙。“林疏放得遥山出”,取景的角度相当独特。诗人从疏疏落落的树林中看到了远山的重叠起伏。巧妙的是,诗人不径说看到了遥远的山峦,而说树林经秋风吹打,枝叶凋零,稀疏的林木把遥远的山峦放出来了。一个“放”字,很富情味。在诗的意脉上,第三句跟第一、二句相承接。正因为有“数日秋风”、“尽吹黄叶”,才会有“林疏”,也才能看到“遥山”。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由眼前庭芜,透过“疏林”,落在“遥山”上,境界显得深远。 然而,被放出的远山“又被云遮一半无”,远山被浮云笼罩遮掩,但又不说全被遮住。若全被遮住,就失去了令人回想的余地遮住一半,留出一半,就显示出了缥缈和神韵。从构图的方式来看,“林疏放得遥山出”,是境界之开;“又被云遮一半无”,是境界之阖。开阖分明,有变幻之美,也显示了诗人的赏秋之趣。 赵师秀《数日》赵师秀《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译文】 连续几日的秋风,似是将我这病人欺负,吹得黄叶满天飘舞,又飘然落下我的庭院,更显几分荒芜。原本繁茂的林木,被秋风剪得稀疏,将枝叶遮盖的远山,遥遥放出,却又被秋云遮住,半有半无。 (王 洪译) 【集评】 宋·赵与时:“《青箱杂记》载李太伯一绝云:‘人言落日是天涯……,碧山还被暮云遮。’……吾族人紫芝师秀亦尝赋一绝云:‘数日秋风欺病夫……。’气象略相似,仅脱选而卒。”(《宾退录》卷六) 近·陈衍:“似诚斋。”(《宋诗精华录》卷四) 今·吴熊和:“‘放’和‘遮’这两个动词就是精心汰选的,把林和云写成都能主动地采取行动,使整个画面活动起来。而且,林放山出,云遮山没,尽管不是商量好的,却似乎有意给眺望中的诗人为难,表明一直深藏着的遥山还不愿轻易地一下子就给人看到,这又是一种‘非关理也’的诗趣了。”(《唐宋诗词探胜》第371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所谓‘似诚斋’,可以说在‘摄影之快镜’(钱钟书《谈艺录》评杨万里诗语)上约略近之。诗的前二句是情中有景,秋风黄叶,正是病夫衰颓心情的外在物象。末二句则是景中有情,疏林之外现出远山,又被浮动的云朵遮遮掩掩,就诗人摄取的景象而言,堪称‘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钱钟书语,同上);就其蕴含的情味而言,那种飘忽落寞之感,又与前二句交融贯通。情之于景,犹如盐入水中,幻化无迹,此诗所以称妙。”(《宋人绝句选》第338页) 今·王镇远:“历代写秋风落叶的诗很多,……但往往与秋日肃杀悲凉的气氛联系在一起。而赵师秀的这首诗,却颇能别出心裁,以轻巧灵妙之笔写出。……诗人显然是在追求一种清远的画境……在诗论中,便是所谓‘冲淡’、‘疏野’、‘清奇’的风格。”(《宋诗鉴赏辞典》第1215—1216页) 【总案】 赵师秀常与僧人相接,本身亦很重视禅的体验,此诗即有禅趣在。佛家认为,若想得道,必须先去妄念。“林疏放得遥山出”,“遥山”果真“出”了吗?为何转瞬间,“又被云遮一半无”?诗人于这一有一无之间,悟到了什么?如果说,世间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坏之中,那么,山也无常,水也无常,即使诗人自身,又何尝是真我?此时见林疏山出,复被云遮,亦如被当头棒喝,顿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从而,由于捕捉到大自然中转瞬即逝的禅机,就到达了一个久觅不得的新境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