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赵州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赵州桥 赵州桥汉族工匠传说。流传于河北赵县。相传鲁班与妹妹鲁姜来到赵县,见洨河上无桥不便,就要为大家修座桥。妹妹要强,主张两人各修一座,比一比。结果妹妹半夜工夫修好了一座桥,即西门外的小石桥。鲁班迟迟没动手,妹见他赶来了石头,就学鸡叫,鲁班在天亮前也修好了一座桥。大桥落成惊动了张果老。他骑驴过桥,褡裢里装着日月,柴王推车装四大名山,把个大桥压得直晃,留在桥上一道车沟。鲁班忙在桥下托住,印了两大手印。张果老责备鲁班有眼不识仙人,鲁班一怒挖下来自己的一只眼放在桥边,马王爷从桥上过安在了额上,从此木匠吊线用一只眼,马王爷有了三只眼。上述情节部分与《鲁班一夜造仨桥》相同。 ☚ 鲁班和三个徒弟 桌子的故事 ☛ 赵州桥 赵州桥汉族桥梁传说。流传在河北赵县,全国各地多有异文。相传鲁班和妹妹鲁姜周游天下,来到赵州时,看到洨河上没有桥,兄妹俩商定:哥哥在城南造桥,妹妹在城西造桥,天黑开工,鸡叫收工,看谁修得又快又好。鲁姜急急忙忙在城西修好一座小石桥,天才半夜。她到哥哥那儿去看,远远见鲁班从太行山赶来一群绵羊,仔细一看,那绵羊全是白玉石。鲁姜怕比不过哥哥,又回去把小桥上的栏杆上雕满了花鸟人物。又赶到哥哥那儿一看,一座独孔大石桥架在洨河上。鲁姜怕哥哥再精雕细刻,就学鸡叫。鲁班只得停工。赵州大石桥轰动了天下。张果老的小毛驴驮着天上的日月,柴王的独轮车上装了四大名山。要试试大桥牢不牢。他们一上桥,桥身直摇晃,鲁班赶紧用手托住桥身,才算没坍。至今,赵州桥上还留有驴蹄印和车辙。 ☚ 选陵大臣和割草老汉 滹沱河的传说 ☛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之上,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桥。建于隋代开皇大业年间(590~608年),是由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并领导建造的。造型大方,气势雄浑。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为7.23米,弧形平缓,对桥上行人车马均称方便。为增加桥的泄洪能力,李春独具匠心,在拱券的两肩上各设两个圆弧的小石拱,使桥型显得轻盈匀称。节约石料260立方米左右,约占桥身重量的15.3%,扩大了桥孔过水面积的16.5%,既便于排洪,又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整个大桥形式协调,奇巧多姿。桥的望柱和桥身侧面栏杆上的雕刻,也风格独具,布局灵活多变,龙腾兽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图案雕刻细腻,刀法苍劲有力,堪称是隋唐时期雕刻艺术的杰作。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赵州桥 赵州[今河北赵县]洨河凿石为桥,熔铁贯其中。自唐以来相传数百年,大水不能坏。岁久,乡民多盗凿铁,桥遂欹倒,计千夫不能正。怀丙不役众工,以术正之,使复故。 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宋史》卷四六二 【评】这是古代将铸铁用于桥梁工程的记载。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是隋代李春设计修造,现保存完好,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拱橋 > 趙州橋 趙州橋 zhàozhōuqiáo 亦稱“安濟橋”。位於河北省趙縣汶河上。建於隋開皇中期,一說開皇末年興修,大業初完成。爲我國現存最早之大石橋。由著名石匠李春所造。橋全長十五丈二尺餘(現長64.40米),橋面寬約二丈,跨度爲十一丈二尺,拱矢高約二丈一尺。由四十五塊一噸重石塊砌成。橋面坡度平緩,橋上既便於行車與徒步,橋下又利於行船。橋拱兩肩又各建兩小拱,既減輕橋身重量,又可分泄洪流,加强橋身安全。橋側有四十二塊欄板,上刻有龍獸鳥禽之浮雕,形態逼真。橋上有四十四根望柱,大多形似竹節,中間數根有精美雕刻石獅。趙州地處重要通衢,車來馬往日以繼夜,一千三百多年以來,歷經八十余次地震與無數次戰事,橋仍完好無損。工藝高超,實屬世界所罕見。宋·周輝《北轅錄》:“未至城(趙州)五里渡石橋。石橋從空中架起,工極堅緻,南北長十三丈,闊四之一,實隋人李春所造。元祐間賜名安濟。有張果老驢迹。”參閱《隆慶趙縣志》。 赵州桥河北赵县古桥,即安济桥(见“安济桥”条)。 赵州桥 赵州桥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位于赵县城南2.5公里处,南北凌空飞跨于瑙河之上,是一座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它全长64.04米,跨径37.02米,由28道石拱券纵向并列砌筑而成。 ☚ 永通桥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 赵州桥 048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赵县城南洨河上,现存最古石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8年),由工匠李春主造,为单孔敞肩石拱桥。长60.40米,宽9.6米,净跨37.02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拱的双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既便于排洪,又减轻桥基负担。桥梁两侧栏板及望柱,石雕艺术精湛。坦拱便于车辆通行。构思精巧,造型优美,设计为世界桥梁史上首创。 ☚ 外八庙 隆兴寺 ☛ 赵州桥 039 赵州桥世界著名古石桥。建于公元595—605年。位于河北赵县,横跨洨水。初称赵州石桥,后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是隋朝李春所建。赵州桥全部用石灰石建成,全长50.83米,净跨37.02米,矢高7.23米,矢跨比小于1/5。桥面宽9米,行车道纵坡6.5%。拱由28个窄拱并列组成。在这些窄拱的上面,压有一层厚度为0.16—0.30米的护拱石。在大拱圈的上面,每侧设两个小拱,以减轻桥的自重并增加泄洪截面。桥台采用明挖基础,建在亚粘土层上。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石拱桥。 ☚ 黄浦江打浦路隧道 霁虹桥 ☛ 赵州桥 赵州桥Zhaozhouqiao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南门外, 横跨洨河之上。由杰出民间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一座单孔无墩敞肩石拱桥。全长50.82米,宽约9.6米,拱的跨度为37.37米,拱矢高7.23米。桥的结构和建造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桥的跨度与高度之比近于5:1,使桥面坡度低且平缓,便于车马行人通行。在大拱两侧肩部各造两个小拱, 既增加了桥身的美观, 节省了建筑材料, 又减轻了桥身对地面的垂直压力, 利于排洪, 减轻激流对桥身的冲击,增强安全度。在建桥工艺上有所创新,桥身由28道并列的石拱圈组成, 各道拱圈之间用铁腰相连, 使桥形成一整体。因每道拱圈又自成一体, 便于部分损坏部分施工修理。桥面的栏板和望柱上, 雕刻着精美的蛟龙、天马和雄狮, 栩栩如生。赵州石桥一千三百余年来, 历经多次地震和战火的考验, 雨、雪和风的浸蚀, 至今保存完好。赵州大石桥在中外桥梁建筑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欧洲罗马帝国时代虽建成比它更早的石拱桥,但未能保存至今。直到14世纪在法国的泰克河上才又建造了石拱桥, 比我国的赵州桥晚七百多年。 赵州桥 ☚ 玄奘和大唐西域记 敦煌莫高窟 ☛ 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今河北赵县城南二点五公里处的著名古代桥梁。赵县,古称赵州、赵郡,是冀中一座有名的古城。隋唐时,它是皇都洛阳通向幽燕一带的咽喉要道。赵州桥雄跨洨河,气势奇伟,是华北的“四宝”之一,中外驰名。赵州桥的建筑年代,过去认为建于隋开皇后期至大业初年(600~605年),据考查认为可提前至隋文帝时代,即开皇十一年至十九年 (591~599年) 之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直至1955年修缮前,仍在通行现代载重汽车,工程质量之好,可说是国内独有、举世无双。赵州桥的形状,也不同于以前的半圆形石拱桥,而是采用圆曲线上的一小段弧长,这样使本来要比拱脚高出二十米以上的拱顶桥石,仅高出拱脚七点二三米,大大降低了桥面的坡度,不仅有利于交通,而且受力也更加合理。赵州桥的突出成绩还在于它开创了在大拱的两肩上对称地叠置了四个小拱的所谓敞肩式(即空腹式)石拱桥样式。这不仅可以减轻拱桥的重量,有利于基础的受力,提高排泄洪水的能力,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美感,使桥形外观显得“线条柔和,构造空灵,既稳重又轻盈、富雄伟于秀逸。”根据现代力学分析,赵州桥这样布置,可使拱圈各截面在桥的自重作用下,只承受压力,而不承受拉力。是最合理的布置方案。张嘉贞《桥铭》评价此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类似赵州桥这种敞肩式石拱桥,欧洲到了十九世纪才出现,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赵州桥 ☚ 朱雀航 卢沟桥 ☛ 赵州桥 赵州桥Zhaozhouqiao即赵州(河北赵县)河上的安济桥。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大跨度单孔石拱桥,至今已有1 300多年。据唐代人的《安济桥铭》追记,为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安济桥全长50余米,跨距37米多,桥拱高达7米多,弧度平缓为车马通行提供了方便。桥拱两端又各有两个小拱,这样不仅减轻了桥身重量和桥基负重,又节省建筑石料,遇到河水高涨时还增加了排水量,从造型看也增加了外观美,整座石桥跨大弧平,大小拱相结合,雄伟之中显现出轻盈秀逸,反映了隋朝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赵州桥占有重要地位,大小拱相结合的桥型在欧洲直到19世纪才出现。 ☚ 三征高丽 隋末农民起义 ☛ 赵州桥 赵州桥Zhaozhou qiao原名安济桥,俗称赵州桥、大石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五里的胶河之上。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590—608年)。由隋匠李春主持建造,是一座石拱桥。为圆弧单孔,南北向,全桥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为9米左右。主拱跨度为37.37米,高7.23米,由28道石拱券构成,桥面以30公分厚的石条铺砌。采用单跨敞肩式的设计结构,两边桥肩上各开2个小石拱券。既减轻了桥梁的自重,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增加了过水流量,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赵州桥在艺术造型上亦很有特色,主拱弧线优美而有弹力,两边敞肩券洞均衡对称,整体上简洁明快,轻盈利索。赵州桥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一座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桥。 ☚ 嵩岳寺塔 大昭寺 ☛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敞肩桥。位于河北赵县南门外约3公里的洨河上,隋大业年间(605—617)在匠师李春主持下建造的。桥长37.37米、高7.23米,采用大弧形石券,两肩又各有两个小石券,全桥用平行而紧密并列的28个石券构成,桥上有雕刻精美的拦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参见“旅游学”和“交通”中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中国古代著名的桥梁。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世界桥梁史上石拱桥的卓越典范。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隋开皇大业年间(605—617年)李春创建。当时有“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6年。为敞式单孔圆弧形石拱桥,长50.82米,宽约10米,跨径37.37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条巨石并列砌成。大拱两肩对称地踞伏4个小拱,有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减少流水阻力和便于排洪的作用,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桥型稳重轻盈,雄伟美观。参见“交通”中的“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Zhaozhou Bridge;Anji Bridge又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2.5km处,跨交河,单孔敞肩(空腹式)石拱桥。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约591~599年),大业初年(605年)完工,由工匠李春主持建造,为北方四大胜迹之一。该桥净跨径37.02m,矢高7.23m,计入南北桥堍共长50.82m,跨中桥面净宽9m,两端净宽9.6m,拱上设4孔小腹拱,靠桥堍腹拱净跨径4m,中间两腹拱净跨2.72m,主拱圈为等截面圆弧拱,厚1.02m,由28道单石拱圈(宽25~40cm)并列砌筑而成。为克服整体性差的弱点,拱石砌块横向用腰铁连接,垂直平铺护拱,并在主拱背设5道铸铁拉杆、腹拱背2道拉杆夹住拱圈石,两侧护拱石间各有6块1.8m的勾石。栏杆柱头雕有石狮首,栏板上刻有龙兽浮雕,锁口石上雕有龙头和莲花,形态生动,为艺术精品。该桥首创敞肩拱,在现代大跨径拱桥中被广泛采用,设计大胆,结构科学合理,创建1400多年,虽历经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依然屹立。1956年经全面修缮,面貌焕然一新。该桥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丝绸之路 卢沟桥 ☛ 赵州桥 赵州桥即赵州安济桥,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桥址在今河北赵县城南的汶河上,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桥单孔,全长50.82米,宽9.6米,石拱跨度为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两端各有两小拱,横跨于主拱上,既减轻桥身重量和桥基压力,又便于排洪,增强美观,同时又可以节省大量的工料。赵州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运河 隋末农民大起义 ☛ 赵州桥 赵州桥隋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座落在今河北省洨河上,为古代著名的大型石拱桥。南北两桥台深达五米,垒砌工整, 磨砻致密,坚固异常。桥的单孔净跨度37.02米,高7米。 ☚ 过所 轮船 ☛ 赵州桥 赵州桥桥名。即开皇大业 (590—608) 年间,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成的安济桥。桥址在今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洨河上。桥单孔,全长50.82米,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券矢高7.23米,弧形平缓,拱券由28条并列的巨石砌成,上设4个小拱,既减轻重量,节约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强美观。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赵州桥至今仍很坚实,维修后仍在使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景泰蓝 脚踏纺车 ☛ 赵州桥zhao zhou qiaoZhaozhou Bridge,China’s earliest stone arch bridge built in 591~599 in Hebei Provi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