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赵学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赵学敏约1719—1805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终生刻苦钻研药物学,广泛采集、调查中草药,并将某些药材亲自栽培观察。著《本草纲目拾遗》,增加《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品种七百一十六种,在《本草纲目》分类基础上增加“藤”、“花”两部,还大量记载了民间药物知识,大大丰富了中医药物学的内容。在调查中草药品种、性能的过程中,也收集了很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验方,编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保存了许多民间医药经验。另辑有医药书籍十余种,未见流行。 赵学敏约1719~1805清代医家。字恕轩,号依吉。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生活于18世纪。出身于富有家庭,爱好医药,勤于钻研,曾深入群众调查并采集医药,并实地栽培药材,参考大量有关文献,编成《本草纲目拾遗》(1765),载药921种,内 《本草纲目》 未收者716种。其突出特点为重视民间常用药,且所收药“必审其确验”,可称为继《本草纲目》之后,另一部集本草大成之作。另把铃医赵柏云的医疗经验汇集整理,加以增补,编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总结了民间丰富的方药及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保存和发扬民间医药经验上做出宝贵贡献。另有《本草话》、《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奇药备考》、《摄生闲览》等。惜未见刊行。 赵学敏(约1719~1805)清代医药学家,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爱好医学和药学,曾对药物进行实地栽培、采集和调查,并参考古人大量资料,编写成《本草纲目拾遗》十卷。辑录了《本草纲目》以外的药物716种,吸收了许多民间药和外来药。对李时珍著作中的错误也有纠正之处,颇有研究参考价值。另外,赵氏又将铃医赵柏云的经验汇集整理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对保存民间医学经验,有相当贡献。其它著作未见刊行,如《医林集腋》、《本草话》等。据云,其一生著作甚为丰富。 赵学敏中国清代药学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公元1719年,卒于1805年。他曾深入民间调查、访问,广泛采集药物标本,细心观察和试验,并参考600余种书籍有关文献,历30多年,写成《本草纲目拾遗》10卷。该书总结了1802年前中国药物学的成就,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载的达716种。他从铃医处又收集了大量的单方、验方和秘方,对铃医赵柏云的治疗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汇集,并根据《百草镜》、《救生海》、《养素园》诸书内容,加以增补,撰成《串雅内篇》和《串雅外篇》各4卷,选集了许多具有廉、便、验特点的药方和技术。另撰有《本草经》、《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奇药备考》和《摄生闲览》等书稿,可惜均未刊行。 赵学敏 075 赵学敏1719—1805清末医学家。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自幼性好博览,攻学经史、天文、医术各类书籍。尤喜读医学典籍,并在家中园内栽种草药,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弃科举矢志于医。他常读医书至深夜,40年读书600多种。编著《本草纲目拾遗》一书,总结18世纪前我国医药学成就,弥补《本草纲目》之遗误,并收录国外药物如金鸡纳、胖大海等,为我国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药物专著。他与“铃医”赵柏云合作,搜集民间药方和治疗方法,编著《串雅》,分内、外两篇,总结了民间医药的特点,记载了许多卓有疗效的医药方,为我国重要的民间医药专书。 ☚ 洄溪老人 吴瑭 ☛ 赵学敏 赵学敏约1719—1805清著名医药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恕轩,号依吉。其父曾任福建永春、龙溪等地盐吏等职。赵氏从小读经书,尤其喜好医药书籍。他对医学的研究,涉猎广泛,尤对本草造诣最深。他除了在自己家药圃观察药物形态外,还到各地访求民间医药。赵氏一生著述很多,有《医林集腋》16卷,《养素园传信方》6卷,《祝由录验》4卷,《囊露集》4卷,《串雅》8卷,《摄生闲览》4卷,《药性元解》4卷,《升降秘要》2卷,《本草话》32卷,《花名小录》4卷,《本草纲目拾遗》10卷,《奇药备考》6卷等12种医药书籍。赵氏取其家 “利济堂”之名,收上述医书合称《利济十二种》。赵学敏所撰的医书中,大多失传,今仅存《串雅》和《本草纲目拾遗》两书。《串雅》撰于1759年,分内、外两篇,是在走方医赵柏云的医疗经验基础上,又结合作者个人多年搜集的民间医药资料编撰而成。该书把走方医的医疗经验总结为贱、验、便等特点,并于《内篇》中辑方427种,是我国少有的反映民间医药的专书。《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1765年,其目的在于补《本草纲目》之不足。正《本草纲目》之谬误。新增药物716种,大多为民间草药,也有少许西药(如金鸡纳等)。纠正《本草纲目》记述错误很多处,是我国继 《本草纲目》 之后的一部很有价值的本草著作。 ☚ 徐大椿 陈修园 ☛ 赵学敏 赵学敏1945~zhao xuemin三原县陵前镇人。中共党员。1970年任蒲城县龙阳公社文书、党委副书记,1972年任蒲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75年任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干事,1977年任甘肃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1979年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1986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党建办主任,1991年任福建省委常委、南平地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1996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1999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2000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2003年任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赵伯祥 赵宗润 ☛ 赵学敏(约1719—1805)zhàoxuémǐn清代医药学家。字恕轩, 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爱好医药, 曾对药物进行实地栽培、采集和调查, 并参考古今大量有关资料, 编写成《本草纲目拾遗》。辑录了《本草纲目》以外的药物716 种, 吸收了许多民间药和外来药。另把铃医赵柏云的经验汇集整理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 在保存民间医药经验上有相当贡献。其他著述如《本草话》《医林集腋》等, 未见流传。 赵学敏 赵学敏赵学敏(约1719~1805年),清末医家。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父亲曾任福建永春、龙溪等地盐吏等职。幼读经书,尤嗜好医学,常夜读家藏医籍,除在自家药圃观察药物外,并曾到各地求访民间医药。撰有《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便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串雅》(内、外篇)、《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摄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本草纲目拾遗》,合称《利济十二种》,其中除《串雅》和《本草纲目拾遗》外,均佚。《串雅》(1759年)分内、外两篇,为根据走方医赵柏云的医疗经验。结合个人多年搜集的民间医药资料所成,意在使民间医药步入“大雅之堂”把走方医(铃医)的经验概括为贱、验、便等特点,并包括多种民间药物和疗法,《内篇》中辑方427种,筛选认真,注重疗效,为我国少有的反映民间医药的专书。《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主在补《本草纲目》之遗阙,参考有关文献280余,经书340余,采访多人,结合实地采访观察所成,其中收《本草纲目》所未载或载而有阙误药物921种,包括外国传入的药物如金鸡纳、胖大海、各种药露“刀创水”(碘酒)、鼻冲水(氨水)等等,以及民间药物。对《本草纲目》的记述有不少纠正,为我国继《本草纲目》之后的一部有价值的本草著述。博览群书,广采众长,深入实践,注重观察,尤重民间经验,是赵学敏治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 黄元御 魏玉璜 ☛ 赵学敏约1719—1805清著名药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熟知药学。调查寻访,实地栽培,参考大量资料,编成《本草纲目拾遗》,收李时珍《本草纲目》未载药物七百十六种。又辑铃医赵柏云经验,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还著有《本草话》、《医林集腋》,今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