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赵三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赵三多约1841—1902

直隶(今河北)威县人
擅长梅花拳(后称义和拳)。1898年以义和拳名义发动反洋教起义,公开亮出:“扶清灭洋”旗号。1902年4月又在巨鹿宣布起义,竖“扫清灭洋”旗职。
字:祝盛
人称:赵老祝
别名:洛珠

赵三多

赵三多与义和团运动
赵三多与义和拳在直隶的兴起
赵三多与义和团运动
戚其章
李达三
刘刚范
光明日报1983年1月26日
河北地方志1987年4期
河北师院学报1988年1期
赵三多

赵三多

(1841—1902)又名赵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河北威县沙柳寨人。义和团首领。世代务农。青年时曾以贩碗为业。早年学梅花拳,为拳教师。1895年在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达2000余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山东冠县梨园屯发生反对教会势力勾结政府,强拆玉皇庙改建教皇事件,他被邀率众声援。1896年4月,率众至梨园屯,比武“亮拳”三日,周围拳众闻讯赶来,清军不敢动手拆庙。1898年10月,发动起义。后作战失利。1901年参加景廷宾起义军。1902年7月,因叛徒出卖,于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

☚ 尹福   冯婉贞 ☛

赵三多1841?—1902

义和团首领。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直隶威县(今属河北)人。世代务农。自幼练拳习武,渐成远近知名的梅花拳师。他为人仗义,痛恨洋教势力。光绪二十一年,山东冠县梨园屯发生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事件,村民大哗,群起抗拒,应阎书勤、高元祥等人邀请率众声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梨园屯摆会亮拳,向地方官府和教会势力示威,当地约有三千余拳民前来参加亮拳活动,震慑了当地教会和封建势力。迫使官府调停,表示将梨园屯庙基还给村民修玉皇庙,另在村头给教民新建教堂。光绪二十四年初,官府迫于教会势力,推翻前议,再次激起村民、拳民反抗。同年九月(1898年10月)和阎书勤等以冠县十八村为骨干,率众在蒋家庄祭旗起义,举起“助清灭洋”旗帜。被推为统领,义军声势大振,蔓延数十州县。后遭山东清军五营围攻,突围走散。他带领余部到临清隐藏多日,潜回直隶。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直隶阜城和山东临清等地多次带领义和团攻打教堂。同年十月(1900年11月)被袁世凯部包围于威县,他率部突围,辗转到广宗县,加入景廷宾义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义失败被捕。后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

赵三多1841~1902

义和团首领。又名洛珠,字祝盛,直隶威县(今属河北)人。世代务农。他为人仗义,痛恨洋教势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梨园屯摆会亮拳,向地方官府和教会势力示威,震慑了当地教会和封建势力。光绪二十四年九月,率众在蒋家庄祭旗起义,举起“助清灭洋”大旗。光绪二十六年,在直隶阜城和山东等地多次带领义和团人员攻打教堂。光绪二十八年,起义失败,他被捕后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

赵三多约1842—1902

字祝盛,人称赵老祝(或老朱、老诸、洛珠)。清末直隶威县(河北)人。雇农出身,擅长梅花拳,徒弟遍及直、鲁交界的几个县,成为十余万梅花拳众的首领。光绪二十二年(1896)受邻近的山东冠县梨园屯群众邀请,到该屯设场练拳,广招拳众,改名为义和拳。二月二十日(4月2日)在梨园屯召集大会,汇集各路拳民三千余人,亮拳三天,声势大振。二十四年九月初十日(1898年10月24日)在冠县蒋家庄(今属河北威县)首举义旗,率拳众二、三百人,提出“助清灭洋”口号,发动反洋教斗争,烧毁黑刘村教堂和红桃园教堂,波及十余县,震动了直、鲁两省,是为义和团运动的起点。遭清军镇压后,沿运河北上,在直隶南部地区活动。二十六年四月初四日(1900年5月2日),又在直隶枣强县卷子镇发动第二次起义,不但打击外国教会势力,而且开展“均粮”斗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清政府残酷镇压义和团,他领导的义和团在冠县、威县交界地区活动,遭到清军包围,伤亡惨重,遂率残部转移到广宗一带。二十八年三月十六日(1902年4月23日)与景廷宾联合,在直隶巨鹿宣布起义。经他建议,树“扫清灭洋”大旗,并被推为主将。起义失败后被捕。六月初十日(7月6日)英勇就义。至此,义和团运动最后失败。为身历义和团运动始终之唯一首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