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水玄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水玄珠综合类著作。即《赤水玄珠全集》 (又称《孙氏医书三种》)之一种。明孙一奎(1522—1619)撰。三十卷。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属安徽)人。为汪机再传弟子。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笃嗜《内》、《难》之书,旁贯诸家,精究方药,学验俱富,名噪当时。尤对命门、三焦、相火学说更有独到见解。著有《医旨绪余》、《医案》等书。本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其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孙氏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他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有始同终异之变,故主张灵活治疗。如对虚损证的治疗,提出“惟要用舍得宜,有先攻而后补者; 有先补而后攻者; 有攻补并行者,当攻则攻,当补则补”的学术见解,颇有可取之处。故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 初刻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 赤水玄珠❶丛书。即《赤水玄珠全集》之略称。又名《孙氏医书三种》。明·孙一奎撰。刊于1584年。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及《孙氏医案》5卷(卷1~2名《三吴医案》,卷3~4名《新都医案》,卷5名《宜兴医案》)。 赤水玄珠书名。明·孙一奎撰于1584年。有两种版本。一为《赤水玄珠全集》之略称,22卷。一为《赤水玄珠全集》之一种,10卷。共分72门。其中内科杂病67门,其它伤寒、妇人、小儿、痘疹、外科5门。论病先列古今各家之说,再附己意于后,大旨以证为主。故对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中谆谆致意,颇精于辨证论治。但多玄秘色彩,特别于第十卷祛损、痨瘵门中,附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的采炼之法,甚为荒诞,是其不足之处。 赤水玄珠chìshuǐxuánzhū❶医学丛书。《赤水玄珠全集》之略称, 又名《孙氏医书三种》。明·孙一奎撰。刊于1584 年。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文垣医案》。 赤水玄珠 《赤水玄珠》《赤水玄珠》系医学丛书。其全称为《赤水玄珠全集》,又名《孙氏医书三种》。明·孙一奎(文垣)撰。刊于1584年。《赤水玄珠全集》系由《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馀》2卷、《孙氏医案》5卷等三部分所组成。《赤水玄珠》收载内、外、妇、儿等科病症75门之多,是广辑《内经》以后170余种历代医家名著并结合其本人经验所撰。本着“医难于用药”的指导思想,在每论述一痛症时,均引经据典,博采诸家之论,并结合其本人的观点对诸家所论加以评说,客观上起到广集诸家之长的目的。《医旨绪馀》是采集诸家之言,与人辨论等语汇编而成。大旨发明太极、阴阳、五行之理,畅发脏腑、气血、经络、命门、相火、三焦之义。其中有的论点较前人有所发挥,有理有据,平正可取,体现了孙氏的学术思想。《孙氏医案》是按孙氏行医地区为顺序而编写的,又名《孙文垣医案》,计有《三吴治验》、《新都治验》、《宜兴治验》三部分。所集医案约300多例,内容广泛,对进一步了解孙氏的学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由其子孙泰来、明来及其门人余煌等为整理孙氏临床经验而编辑。总之,本书列症清晰,所论多精辟,且汇集明代以前诸家之粹,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综合性医书。今流传者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 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