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损失péi cháng sǔn shīвозмещéние (компенс , уб тка)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行为人因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时,用自己相应价值的财产补偿受害方所遭受的损失。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三种。在权利人的财产遭受他人不法行为侵害,致使财产毁损、灭失不能修复,或者修复的费用大于被侵害财产的价值,或者原物已经不存在无法返还的,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行为人不法行为侵害他人的人身权、知识产权,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适用这一民事责任方式应当注意: (1) 目的是救济损害。首先,得有损害,无损害则无赔偿。其次,除有特别规定的外,赔偿的数额以因侵权所造成的损失为限。这是民事责任的补偿性特点决定的。虽然赔偿损失责任有时也有抚慰受害人、惩罚侵权人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的。(2) 以财产的方式救济受害人,即以侵权人的财产减少来补偿受害人的损失。(3) 发生在相对的赔偿主体之间。损害赔偿关系的赔偿权利人一般是受害人,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受害人的利害关系人、死者的近亲属。损害赔偿关系的赔偿义务人是侵权人,在某些情况下是侵权人的责任承受者,如替代责任的责任人。赔偿义务人将赔偿支付给赔偿权利人。原则上,应当由受害人对损失的存在及损失的种类、范围和程度等承担举证责任。 ☚ 恢复原状 财产损失的计算标准 ☛ 赔偿损失从刑法的意义上讲,即犯罪人以自己的资财弥补受害人的物质损失,以消除由于他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有的国家作为刑种列入刑法典,如1960年苏俄刑法典规定赔偿损失由法院判决。有的国家如法国,不把它列为刑种。但规定受害当事人在任何场合有请求赔偿损失之权。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曾适用责令赔偿损失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政务院公布的关于五反运动中成立人民法庭的规定第三条规定: “市人民法院 (或市、县人民法院) 有逮捕并判处退出违法所得、赔偿损失……之权”。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责令赔偿损失。但没有把赔偿损失列为刑种。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依法和依据合同的规定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又称违约赔偿损失。 ☚ 继续履行 违约金 ☛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所有权的民法保护方法之一。所有人的财产因他人的不法侵害而遭受灭失或损坏时,在无法要求恢复原状或返还原物的情况下,所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加害人赔偿损失。此外,在合同关系中,违约方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失时,也可以适用上述方法。 ☚ 排除妨害 物上担保 ☛ 赔偿损失making good a loss;recouping for a loss 赔偿损失péi chánɡ sǔn shī补还某人所受到的损失。compensate for loss, indemnify for da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