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纽约时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纽约时报美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51年创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改用现名。该报消息灵通,内容严肃、详尽。除报道国内外新闻,还经常刊登一些重要报告、讲话、辩论、文件的全文。每日出版3至4次。版面平日80—100页,星期日高达400多页。有“档案记录报”和“百货商店”之称。主要读者对象为资本家、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不仅在美国舆论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创刊,当时名为《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改为《纽约时报》,在纽约出版。该报平时每日80版至100版,星期日版达400版以上,最多的竟超过1000版,重达4公斤。该报有晚城市版、纽约版、全国版三种,刊登各种消息约17万字,三分之二版面为广告。平日版日发行量为101万份以上,星期日版超过162万份。《纽约时报》有24个分社设在国外,约50名常驻记者; 国内有10多个分社,数百记者。该报附属的《纽约时报》新闻社是美国第三大新闻社,有350家报社订户,平均每天提供约4万字的200条消息。该报是美国最有权威的、严肃的全国性日报,而且是全世界有影响的报纸,被公认为了解美国历史和现状的档案性报纸。 ☚ 陈独秀 纽约公共图书馆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美国三大报之一,在本国以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有广泛影响。1851年9月18日由亨利·J·雷蒙德、乔治·琼斯、爱德华·韦斯利创建。原名《纽约每日时报》(New York daily Times),1857年始改现名。1869年,雷蒙德去世,由琼斯主持。1870年至1871年对特威德集团(TweedRing)的揭露,提高了它的社会声誉。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呈现欣欣向荣景象,销数增至4万份左右,获利甚厚,并动工建造新的大楼。1891年琼斯死后,经营不善,加之普利策的《世界报》等激烈竞争,财政状况恶化。1896年为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S·Ochs)收买,同年10月25日第一版报头首次刊出:“刊登一切适于发表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1912年4月对英国“泰坦尼克”(Titanic)号客轮遇难事件的报道、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独家全文刊载《凡尔赛和约》,以及1927年对查尔斯·林白从纽约到巴黎的横渡大西洋飞行的报道等,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930年销数达50万份,但出于资产阶级偏见,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了歪曲报道,在1917—1919年刊出过91次关于苏维埃政权垮台的消息。奥克斯在主编卡尔·范安达等协助下,经过30余载惨淡经营,为其奠定雄厚基础,使之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报纸之一。1935年奥克斯去世,由其婿亚瑟·海斯·苏兹贝格(Authur Hays Sulzberg)任发行人兼社长,直至1961年。现任社长是1963年上台的亚瑟·奥克斯·苏兹贝格(Authur Ochs Sulzberg)。70年代陆续增加了《周末》、《生活》、《家庭》、《体育》和《科学》等专利。1976年9月6日起,新闻版由8栏改为6栏,广告版由8栏改9栏。据1988年美国报刊发行统计局资料,1987年日平均销数为1,002,899份。平日版80版至100版,星期日版有时达400版以上。平日版分A、B、C、D四组(Section),各组有头版、有文章、图片和大量广告。一年约收到来信4万件,刊登率6%左右。1980年夏起发行全国版,由两部分组成:一、国内外新闻、社论版、社论版对页等;二、主要由D组(即商业版)构成。从纽约曼哈顿总部发出的全国版版面,通过微波通讯设备,传到新泽西州、芝加哥、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州等印刷厂,印刷并发行。现属苏兹贝格家族,与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关系密切。目前有5000工作人员,记者总数约300名,其中50名在海外。如今已发展为庞大的联合企业,跻身于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之列。 ☚ 《纽约每日新闻》罢工事件 纽约时报报团 ☛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纸。1851年在纽约创刊,初名《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改为现名。早期为廉价报纸,售价一美分。以准确和详尽地报道国内外新闻著称。后增加周日杂志版。1912年用“饱和报道”的方式报道了英国邮船“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声誉大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排印、版式等技术方面进行多项改革,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记者和编辑。1979年该报日发行量逾84万份(星期日逾140万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