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酺
中国古代,朝廷有庆贺之事,特许臣民会聚欢饮就叫 “赐酺”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的法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不得聚饮,违者罚金四两所以到汉文帝即位时下诏书说: “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 后来历代王朝,遇新皇帝登位; 皇帝、皇后的诞日; 丰收; 平定叛乱等事,常有赐酺之举。所谓“酺”,就是合聚饮食。从历史上看,赐酺之举大多出现在比较富庶的王朝,如汉、唐、宋、明等。赐酺具有天下同庆共乐的意味,因此亦有一些相关的庆仪。如据《宋史·礼志十六》记载,宋太宗雍熙元年 (984)十二月下诏说: “王者赐酺推恩,与众共乐,所以表升平之盛事,契亿兆之欢心。累朝以来,此事久废,盖逢多故,莫举旧章。今四海混同,万民康泰,严禋始毕,庆泽均行。宜令士庶之情,共庆休明之运。可赐酺三日。” 于是从二十一日开始,宋太宗亲御丹凤楼观酺,召侍臣赐饮。从楼前一直到朱雀门沿途张灯结彩,并召集开封府诸县和诸军的乐人列坐其间,“音乐杂发,观者溢道,纵士庶游观,迁市肆百货于道之左右。” 一连热闹了三天。显然,动荡之世罕有赐酺,一是统治者无暇顾及,二是庶民温饱且难保,更无物而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