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资本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资本论》

 马克思的重要著作。共三卷。第一卷1867年出版,内容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第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经恩格斯整理于1885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的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在书中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锐利武器。

《资本论》

马克思著,共3卷,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第二卷和第三卷直到马克思逝世之后由恩格斯进一步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这部耗费马克思25年的心血、长达280万字的科学著作,完成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根源,指明工人解放的道路。同时,它还极大地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1)法律和经济的关系。《资本论》首先从各方面论述经济对法律的决定作用:第一,肯定和强调“法的精神就是所有权”。即法律的精神实质在于反映一定的所有制的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所有制。第二,不同的生产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法律关系。奴隶制、封建制时期,每一种所有制形式都产生与它相适应的法律。资本主义时期同样如此。第三,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经济对法律调整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英国工厂立法的历史演变。在原始积累时期,立法放肆地延长工作日,尽量压低工人工资,搞“公有地圈围法”等;在工厂手工业时期,从前的法律有些就被废除;而到了现代大工业时期,适应机器的广泛应用,各国相继又颁布了规定正常工作日的法律。其次《资本论》还从不同角度阐述法律对经济的反作用:第一,法律作为国家有组织的暴力的一部分成为新生产方式分娩的助产婆,第二,新的法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第三,违反客观规律的法律将阻碍经济的发展。总之,当某一法律反映经济规律时,它就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当某一法律违反经济规律时,它就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2)法律和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关系。第一,法律把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现状神圣化。“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那部分人的利益,总是要把现状作为法律加以神圣化。”第二,资产阶级颁布血腥的法律来造成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资产阶级用法律为武器进行原始积累,用血和火的文字编写自己的发迹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第三,资产阶级运用法律来防止资本主义剥削的过火行为。如1867年英国政府还通过的《工厂法扩充条例》,“一方面,统治阶级的议会不得不被迫在原则上采取非常的和广泛的措施,来防止资本主义剥削的过火现象;另一方面,议会在真正实现这些措施时又很不彻底,很不自愿、很少诚意。”第四,法律既要执行阶级统治的特殊政治职能,也要执行管理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资本论》还指出,政府通过法律实行“监督劳动和全面干涉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可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也有阶级性。(3)资产阶级法律上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是商品交换价值过程中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形式。“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总之,平等地剥削雇佣劳动力是资产者的首要人权。(4)法学方法论。《资本论》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也是基本的法学方法,此外,如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和从一般对个别的论述方法的统一,对于法律科学也极为重要。《资本论》包含的法律思想极为丰富,由于散见各章,同经济问题交错在一起,有待我们去探索、整理,使之系统化。

《资本论》

共3卷。第1卷,经马克思辛勤劳动40年于1867年3月底完稿,1867年9月14日出版。全书分为7篇25章。后两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用10年时间依据其手稿编辑整理而成,分别于1885年7月和1894年12月出版。第2卷分为3篇21章,第3卷分为7篇52章。《资本论》问世100多年来,已被翻译为26种文字、140多种版本在世界各地流行。中国于1936年翻译出版第1卷。1938年出版三卷全译本。

资本论

《资本论》zibenlun

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由萌芽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的认真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全书共4卷,第1卷于1867年9月出版,第2、3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马克思生前原定作为第4卷的1862年手稿经k·考茨基整理于1905年至1910年以《剩余价值理论》为题,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部分出版。直到1954年至1961年,苏联才按马克思的原稿出版了俄译本,编为《资本论》第4卷。
马克思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运动的特殊规律及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实质,指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划时代著作。这不仅表现在马克思进一步丰富和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而且也表现在《资本论》本身就是马克思创造性地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必要用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哲学笔记》第357页)《资本论》的分析方法、论证方法及其内在逻辑处处都体现出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应用,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具体社会形态运动规律的光辉典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论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 共产党宣言   反杜林论 ☛

资本论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写于19世纪40—80年代。共4卷。第1卷于1867年在德国汉堡出版,第2、第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4卷在恩格斯逝世后由考茨基整理成3册,分别于1904、1905和1910年出版。现编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卷。第1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2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3卷分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4卷围绕着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和批判了各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看作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历史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及其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核心,马克思依据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机制,论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指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资本论》中全面运用和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辩证思维方法。列宁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资本论》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范畴作了经典的表述,以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论证检验了这一历史观的正确性。《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

资本论Capital

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共3卷。第1卷于1867年出版;第2卷、第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1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2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3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25卷、第2版第44—46卷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7卷,节选编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科学基础。《资本论》的主要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个在根本利益上完全对立的阶级,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资本论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著作之一,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主要成果。《资本论》第1卷于1867年出版。第2、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4卷由考茨基整理,1905—1910年间以 《剩余价值学说史》为名陆续出版。这部巨著以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阐明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从而将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第1卷从分析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出发,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积累规律,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出发,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灭亡的必然性。第2卷从资本的流通过程,即资本的运动中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第3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是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各集团之间的分配过程。在 《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的许多问题作了科学的预见。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经济学原理 ☛

《资本论》

Das Kapital;Capital(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共三卷,分别于1867年,1885年,1894年出版,阐述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走向自我毁灭的理论,旨在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二卷和第三卷是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合作者F.恩格斯编辑出版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