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建中合剂(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建中合剂(1) 本品由饴糖300g,白芍180g,生姜、大枣、桂枝各90g,甘草(蜜炙)60g组成。 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溃疡病,脘腹挛痛,食少,心悸。方中饴糖为主药,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桂枝温阳气,芍药益阴血,并为辅药。炙甘草甘湿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酸甘化阴而益肝滋脾,为佐药。 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而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行津液,和营卫,亦为使药。六味配合,于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之用,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本品气微香、味甜、微辛,为棕黄色的液体,糖浆剂。每瓶装100ml。 内服,1次20~30ml,1日3次。遮光、密封保存。用时摇匀。各家论述❶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治疗由于中气虚而腹中引痛,所有古方书,均云建中即健脾之意。此方与柴胡鳖甲汤、延年半夏汤、解劳散等方证之腹中有痃癖(硬结)引痛相异,唯血枯,突然腹部拘急者,如用力按之则如按琴弦。积聚腹痛等症也可用建中汤濡润血脉,缓和急迫之气。全腹部无力、其里有酸痛者用此方有效。后世之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均由此方而来,补虚调血之意寓于其中。临症时广为运用。” 但亦有身体肥胖,面色佳为本方之证者,即所谓见到相反体征者亦可用之。”临床报道❶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宗仲景之法,广泛用于胃脘痛,腹痛,痛经等多种痛证。 ……诸药协力,使脾土健运,中阳运转,阴寒自散,营卫和调,缓急止痛。本方所治范围,为虚寒腹痛,无论轻症、重症,还是脾虚肝乘腹痛,均可应用。 临证中应仔细辨别腹痛性质、特征和兼证不同,尤其对疑似证注意鉴别[1]。 结果临床治愈31例,无效1例[2]。 ❹ 小建中汤治疗胃病的适应症有如下四个方面:1)胃痛时必兼肢冷且多喜按者。2)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者。3)口虽渴必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者。4)腹中急痛,心悸,脉象弦缓涩弱者。 凡遇胃溃疡与慢性胃炎,上述证候但有一二项见症,即可用本方或本方加味治疗[4]。 参考文献 [1]中医药学报 1986;(1)∶34 [2]浙江中医药 1978;(2)∶9 [3]陕西中医 1980;(5)∶34 [4]广东医学 1965;(6)∶1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