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资本主义社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因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其历史前提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产资料,成为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剥削者手中积累起大量的货币财富,能够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原始积累即是以暴力加速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若干城市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在16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下半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劳动方式主要是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大规模分工协作,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 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 ☛

资本主义社会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并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因小生产的分化而自发产生。西欧在16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19世纪60、70年代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顶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使用大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形态的特征之一。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大。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用延长劳动日、提高劳动强度、改进技术等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劳动者则日益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在资本主义社会,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外,还存在着少量的小生产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生产力的严重破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趋激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它自身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和掘墓人——社会化大生产和革命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zibenzhuyi shehui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它在封建社会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大约在公元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6世纪西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后半期产业革命的发展,终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为基础。这个社会基本的对抗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用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被迫出卖劳动力受资本家剥削。资本主义生产是使用机器的社会化大生产,由此决定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最发达的商品生产,连劳动力也成了商品。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了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服务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但资本主义社会从诞生那天起,就存在着本身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封建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其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前提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被剥夺生产资料,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剥削者手中积累起大量的货币资本。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若干城市已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6世纪西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下半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它经过自由竞争阶段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其政治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创造出比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的生产力。商品生产是其普遍的统治形式;追求高额利润是其生产的唯一目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其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制是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益加剧,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生产力的严重破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其发展为本身的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和掘墓人。无产阶级革命最终使它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资本主义社会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基础的社会。在封建社会末期(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6—18世纪尼德兰、英国、法国等地先后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18—19世纪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但不占有劳动者的人身,劳动者在形式上是自由的。这对发展生产力是有利的。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基本阶级。资产阶级控制着国家政权,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Marx,Karl,1818—1883)和恩格斯(Engels,Friedrich,1820—1895)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页)但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资本主义社会

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由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
【参】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由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并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因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其历史前提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产资料,成为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剥削者手中积累起大量的货币财富,能够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原始积累即是以暴力加速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若干城市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在16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下半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19世纪60、70年代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顶点,此后至20世纪初,垄断代替竞争,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劳动方式主要是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大规模分工协作,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商品生产最发达的阶段,一切劳动产品以及工人的劳动力都是商品。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国家通常以虚伪的“民主”、“自由”、“平等”来掩盖其阶级专政的实质。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 ☛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Capitalist Society

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生产关系的解体过程。这种历史上的解体过程,包括农奴制关系的解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关系的解体,劳动者对劳动工具的所有为前提的并且把作为一定手工业技能的劳动本身当作财产的行会关系的解体和各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关系的解体,使得广大劳动者与土地相分离,被剥夺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封建社会末期的 “新兴贵族”,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者,通过海外掠夺、奴隶贸易等方式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前提——“自由”劳动者和大量货币财富,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已逐渐形成。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若干城市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宣告了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资本主义社会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资本家只是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并不占有劳动者的人身,劳动者在形式上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972,P.256)
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构成社会整体中的一个相当独立的领域。由于相互竞争的企业与普遍的商品化过程确定的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高度的内在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全部经济再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因而经济秩序不可能是“静态的平衡”,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成了极大的区别。以经济领域的高度革新为条件,经济关系对其他社会系统有很大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利用形式上自由的雇佣劳动者来进行生产,劳动力成为商品,榨取剩余价值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的动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只能得到与其劳动力价值相当的那一部分生活资料,而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共同瓜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揭示,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进行的,其结论切中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它也否定了那种只从纯经济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思路。
资本主义社会是采取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生产的社会制度,但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认为,资本主义应是与“市场经济”严格区分的一种上层建筑,在他看来,“市场经济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在某种意义上,对生产者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还必须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则不然,它只关心交换价值。” (费尔南·布罗代尔,1997,P.5) 在费尔南·布罗代尔看来,市场经济处在竞争的影响之下,而资本主义则由于拥有积累起来的巨额资本,能够放手地从事“赌博、冒险和作弊” (1997)。因此他认为,资本主义始终是等级制的存在,而等级制又不局限于经济方面。
G·A·柯亨 (G.A.Cohen) 以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为出发点,指出“资本主义是这样一个社会,其生产是由资本原则控制的,而且它表现出资本家和劳动阶级之间的划分。”(1989,P.330) 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上,柯亨与费·布罗代尔达到了一致,也就是认同马克思所说的阶级关系的存在,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因 “市场经济” 的作用和“资本原则”的控制,而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阶级系统在某些方面是由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来维持的。统治阶级可以通过诉诸暴力,运用这种暴力。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统治在性质上起了变化。资本主义的劳动契约,是新的阶级系统的重要环节。资本主义劳动契约并不依赖对暴力手段的直接占用,其阶级关系直接体现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而不是直接面对暴力或受暴力制裁。这种情况是与暴力手段在国家手中垄断控制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成为“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有与先前国家组织不同的一些特征。尤·哈贝马斯 (J.Habermas)概括为: 国家的组织细胞是政府制度: (1)政府以中央集权的、永久的税收体系为基础;(2)政府具有受其支配的、由中央指挥的常规军; (3)政府具有制定法律和合法地使用武力的垄断权; (4)官吏组织管理,即在统治的形式上,由专业化的官员组织管理 (1984,P.158)。
任何社会都是一个矛盾体,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反映,这一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最终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在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对财富的贪欲与对这种贪欲的节制。他认为: “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1987,P.8)
丹尼尔·贝尔 (Daniel Bell) 认为: “资本主义是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系统: 它同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挂钩,依靠资本的持续积累来扩大再投资。然而,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扯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Character structure)” (1989,P.25)。贝尔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多原则支配性质,据此提出了三大领域对立说。首先是经济领域,它严格遵照 “效益原则”运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在这个日趋非人化的体系中,人的丰满个性被压榨成单薄无情的分工角色,作为补偿,应提供广泛就业和社会流动的自由,促进社会享乐倾向。其次是政治领域的分离独立。政治领域的轴心原则是 “平等” 观念,它一方面扩充了官僚机构,另一方面逐步将传统政治代议制延展为基础广大的直接参与制,阶级冲突和对抗的局面虽得以控制,公众与官僚机构间的矛盾却成为大问题。第三是思想领域,其灵魂是 “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与经济、政治体系中发达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相反,文化领域历来标榜“个性化”、“独创性”以及“反制度化” 精神。在经济主宰社会生活,文化商品化趋势严重,高科技变成当代人类图腾的压迫下,变革缓慢的文化阵营步步退却抵抗,强化了自身的专利特征和自治能力。西方文明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现代主义运动,便是这场冲突战的文化结晶 (贝尔,1989)。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使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雇佣劳动者的素质和意识逐渐提高,人类最终将抛弃生产资料私有制,抛弃私有制所带来的社会异化,抛弃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带给人的种种束缚,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马克思,1972,P.83)

☚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见“资本主义”。

☚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
000105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