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14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和其他形式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改造的目的是消灭资本家所有制,并将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政策是:利用、限制、改造,即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限制它们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它们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造的初级形式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即公私合营。改造分两个步骤:首先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步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改造时间是从1949年开始。1956年初,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进入高潮,到该年年底,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9月,国家停付定息,改造最后完成。 ☚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Zibenzhuyigongshangyeshehuizhuyigaizao我国在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用赎买的办法,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逐步实现和平改造。从1950年起,就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初步地把私营工商业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贯彻执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加快了步伐。经过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企业,到1955年6月,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已达1 900多个,其产值相当于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8%;商业方面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经销代销也有较大发展。195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这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我国胜利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缺点和偏差(例如错把一些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划为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合并调整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某些不便;对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当等),但整个说来是健康的和成功的。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在中国根据民族资本的两面性,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对其进行和平改造,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把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步,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到1956年年底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之一。旨在消灭资本家所有制和把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没收官僚资本、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国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这一改造分两个步骤: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先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再进而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改造过程中,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教育和改造,是实现企业改造的重要条件。到1956年初,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偏差。1956年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1966年9月,国家停止支付资本家的定息,公私合营企业已完全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生产关系变革。参见“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能吸收工人就业,提供税收,丰富市场,因而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抑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唯利是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不相适应,因而有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 一面、因此,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限制、利用、改造。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又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同共产党保持统一战线,因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没有采取没收或挤掉的办法,而是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强大的国营经济以及牢固的工农联盟为和平改造提供了客观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具体分为两步: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后者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利润分配采取“四马分肥”的形式,在此之后则通过定股定息,在一定时间内使资本家得到固定收入。当时规定取得定息期为十年,期满后公私合营企业就完全变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除了对企业的改造之外,还包括对人的改造,是二者的结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种对人的改造同对企业的改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成功的。在整个改造过程中,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使生产不断增长,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但在后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步子太快,要求过急,改组的面过宽,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间内留下一些问题。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赎买政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