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资政新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统筹全局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全文分4大部分: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统一领导,设立新闻官、意见箱,使上下通情,发扬“公议”,制定法律、制度,肯定立法的重要性。经济上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修建铁路、公路、兴办邮政,发展金融事业,奖励民间开矿,奖励发明创造者“自专其利”。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主张设学馆、医院,禁止贩卖人口及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同时批评那种“不务实学,专事浮文”的学风,提倡“切实透明,使人一目了然”的浅明文体。洪仁玕的这些建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洪仁玕企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当时中国还缺乏实现这一纲领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又处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之中,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洪仁玕撰。共包括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等4篇。是洪仁玕拟对太平天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纲领,由天王洪秀全审阅批示,旨准颁行,为太平天国官书之一。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4年,留意研究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清咸丰九年(1859)到达天京(今江苏南京),被封为干王,兼精忠军师,总理朝纲,前后约5年之久,在军事、内政、外交等方面均有所建树。该书的基本内容是论述用人和设法两方面的政治主张,为太平天国后期制定经济、政治、法制、文化、社会和宗教等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如风风类说:“夫所谓以风风之者,谓革之而民不愿,兴之而民不从,其事多属人心朦眛,习俗所蔽,难以急移者,不得已以风风之,自上化之也。如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吉凶军宾琑屑仪文,养鸟斗蟀打鹌赛胜,戒箍手镯金玉粉饰之类,皆小人骄奢之习。诸如此类,难以枚举。禁之不成广大之体,民亦未必凛遵,不禁又为败风之渐。惟在上者以为可耻,见则鄙之忽之。民自厌而去之,是不刑而自化,不禁而自弭矣”。反映出作者对于移风易俗所持的积极而客观的态度。又如法法类说:“所谓以法法之者,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又有柔远人之法。凡外国人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开邦一千年来未易他姓,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但其人多有智力,骄傲成性,不居人下。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反映出作者比较开放的新观念及其认识上的局限。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和制度的重要文献。于太平天国己未年(1859)刊行。现行版本据王重民影印太平天国官书10种排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中。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重要文献。洪仁玕撰。1859年(咸丰九年)呈洪秀全阅准后刊行,分用人察失、风风、法法、刑刑四类。作者依据自己在香港所见、所学西方近代社会与近代文化,为太平天国改革提出了一套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议。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及金融企业;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轮车、轮船和其它“器皿技艺”。政治方面,强调“治国必先立政”,主张“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加强中央领导;设立“新闻官”和意见箱,沟通上下内外,听取社会舆论及群众意见;澄清吏治,防止贪污。社会方面,主张办学校、医院;提倡“文以纪实”;重视移风易俗,禁止溺婴或卖子为奴,严禁鸦片入口等。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往来,自由通商,交流文化,但不准外国干涉内政,“毁谤国法”。试图“因时制宜,审势而行”,为太平天国谋求新的出路,表达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洪秀全对此多所赞同。但因这些主张缺乏必要的实践基础,未能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加以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故难以实行。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和倾向的纲领性文件。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革命形势急剧逆转,法纪日益松弛。为挽救太平天国革命,改革旧的弊政,1859年深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担任军师的干王洪仁轩,在总理军政事务不久,即向洪秀全提交这一力求“革故鼎新”的纲领。经洪秀全审阅批示,于同年刊印颁行。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用人察失类”命名,论述了建立法制的重要性和一些关键问题;第二部分由“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组成,并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1) 在“用人察失类”中,认为要建立一个强盛的国家,“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耳。盖用人不当,适足以坏法;设法不当,适足以害人,可不慎哉!”针对当时太平天国内部的宗派分裂活动,主张要坚决“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在立法与用人两者的关系上,认为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必于立法之中,得乎权济。”(2)在“风风类”中,指出要移风易俗,革除清朝陋习。禁止封建迷信,凡庙宇寺院和阴阳八卦均应废除,僧尼道士一律还俗。严禁鸦片。禁止贩卖人口、使用奴婢以及溺婴。革除缠足、金玉饰品、养鸟斗蟀、游手好闲等坏习气。认为这些“皆小人骄奢之陋习”,必须坚决废止。(3)在“法法类”中,希望政治上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某些精神移植于太平天国的政治生活中,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经济上应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交通运输,开采矿藏,兴办银行、邮政、医院等。(4)在“刑刑类”中,主张“宜立法以为准”,强调“照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并针对刑律苛重,提出要善待轻犯,恩威并济,促使罪犯改过自新。指出“法外辅之以法而入于德,刑外化之以德而省于刑”。此外,在对外关系上,主张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但对帝国主义本性认识不足。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治国纲领,为太平天国革命指出了一个新方向。但由于当时社会的经济仍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尚缺乏阶级条件和社会基础,而且当时太平天国正处于激烈的战争环境,无暇建设,使它无法实施。 资政新篇书名。清洪仁玕著。1859年刊印。系作者向洪秀全提出的建议书。经洪秀全批示后颁布。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四部分。认为“治国必先立政”,“立政”其要在“设法、用人”。强调加强中央的权力,反对政治上结盟联党,闹分裂。称道英国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要求效法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和经济政策。主张兴办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和银行业,奖励技术发明等。主张与外国人平等往来,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强调慎刑少杀,善待轻犯。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一册及《太平天国文选》。 资政新篇书名。洪仁玕著。1859年(清咸丰九年) 刊印。原为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建议,经洪秀全批改后作为太平天国官文书颁行,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政治纲领。其主要内容为: “用人察失类”,主张 “禁朋党之弊”,强调加强中央权力; “风风类”,提倡移风易俗,革除封建陋习;“法法类”,主张发展交通、开采矿藏、兴办银行、邮政、医院、禁止买卖奴婢等; “刑刑类”,主要是关于健全司法制度的措施,主张“善待轻犯”,“恩威并济”。提出着重从感化教育着手,免于刑戮:“法外辅之以法而入于德,刑外化之以德而省于刑”。在对外关系上主张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交往、通商和交流文化等。它反映了洪仁玕试图在农民革命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著作。1859年经洪秀全批准颁布,是太平天国继《天朝田亩制度》之后的重要政治纲领。内容分“用人”、“设法”两大部分和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等四大类。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等诸方面。主张变革,要求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以此来巩固已处衰势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实际上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在伦理方面,它肯定西方资本主义的“纲常大典,修养之法”,力图创造一个“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据此很重视道德的重要作用,认为道德是重要的“立政”之“资”,是法律制订、实施的借助手段,“教行则法著”,主张“教法兼行”;在用人上则主张才德兼备。强调要加强道德教育,以德“治人心”,形成“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的社会风气。注重领导者“亲自以倡之,真心以践之”的道德表率,对于“以新民德”的带动作用。提出反对“联盟结党”、“假公济私”,严禁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私门请客,力戒浮文巧言,务去“养鸟斗蟋”、金玉粉饰等政治法律和道德方面的一些规范。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二册。 资政新篇 244 资政新篇洪仁玕的著作。见05165洪仁玕。 ☚ 钞币论 租核 ☛ 资政新篇 202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政治著作。洪仁玕著,成书刊印于1859年。本书系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根据自己接受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施政建议书,经洪秀全批准后颁布。在政治方面,本书提出要建设新国家,“在于设法用人之得当”,并着重阐述三方面的建议:其一是“以风风之”,即革除陈腐习俗,提倡新的社会风尚;其二是“以法法之”,即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实行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数归于一,内外均适”;发展民办的近代交通业,办银行,设邮局,立报馆,建医院,兴乡官;奖励私人发明、专利及对外通商;其三是“以刑刑之”,即采取新的刑法制度。书中还提出反对卖官鬻爵、贪污腐化、朋党之弊,禁止买卖人口、使用奴婢等主张。这些政治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在农民革命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 潜书 孙中山选集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Zizheng xinpian1859年(咸丰九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基本精神是要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某些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以巩固革命政权,使“太平一统万万年”,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主要内容是: ☚ 洪仁玵 曾国藩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Zizheng xinpian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咸丰九年)4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由香港经长途跋涉来到天京(今南京),得到洪秀全的重用,被封为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洪仁玕根据在香港、上海等地所学到的西方文化,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资政新篇》,呈送洪秀全,以资政治上的新借鉴,经洪秀全批准,于1859年刊行全国。《资政新篇》的基本精神是要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某些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以巩固太平天国政权。书中提出要系统地改革内政,加强中央领导权,“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准富人请人雇工”,发展民办的工业、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兴办银行,设新闻馆,对外通商,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初步传播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企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洪仁玕的这些建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具有进步意义。但《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没有提出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除洪秀全表示赞同外,《资政新篇》没有象《天朝田亩制度》那样在农民群众中得到热烈的反响,太平天国后期又忙于激烈紧张的反清斗争,因而这些建议实际上被搁置了,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 ☚ 杨韦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资政新篇书名。洪仁玕著。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经洪秀全旨准颁行。全书共四部分。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造就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主要途径: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革除腐朽风气,树立新风;经济上发展交通运输事业,鼓励民间开矿,兴办邮政、银行等;文化上兴医院、办学校等;外交上与外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同时采用新的刑法制度。由于太平天国处于战争环境,这些富有建设性的主张未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1895年洪仁玕主政后,根据自己接受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建议书,经洪秀全批示后颁行。其主要内容分四大类: 一为“用人察失类”,主张禁止朋党,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二为 “风风类”,主张革除腐朽的生活方式,提倡敦厚风俗; 三为“法法类”,是全篇的重心,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四为“刑刑类”,主张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实行法治。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洪仁玕在建议书中虽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他对列强认识模糊,但主张从事系统的内政改革,实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并初步传播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杨韦事变 三河大捷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The New Page of Administering a Country政治建议书。洪仁玕呈洪秀全的以资本主义制度为蓝图实行改革的建设方案。《资政新篇》1859年刊印,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四部分。“法法类”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立法主张为全篇重点。主张开办银行、保险事业,以利国利民。其中提到“外国有兴保人物之例”,承保对象范围“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都可保险。投保方式“有失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失物则已,不致尽亏”,“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有赖”。洪仁玕的保险论述,言简意赅,充分表述了保险的意义作用。因太平天国处在战争环境,各项建议没有实施。 ☚ 海国图志 韬国文录外编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刊刻的书籍之一。干王洪仁玕所撰,经洪秀全批示后于1859年刊印颁行。该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太平天国朝政的纲领。全书分四部分:( 1 )“用人察失类”。作者认为“治国必先立政”,立政根本在于“用人”,主张“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号召全军开创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 2 )“风风类”。提出破除陈规,除去“人心蒙昧”,学习西方先进技艺。( 3 )“法法类”,为全篇重心。主张政治经济各方面“宜立法以为准”,拟定一系列重要方案,欲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措施,革新天国的朝政。在经济方面,主张造火车、轮船,修筑省、郡、县、市镇、乡村大道,发展交通;国家设立邮亭,办理邮政;开采各种矿产及制盐;兴修水利;奖励技术发明: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建立省、郡、县钱谷库和市镇公司(税收机关);富民可以投资及雇工。在政治方面,强调“权归于一”,普设乡官乡兵,杜绝卖官鬻爵之弊等。在社会方面,成立士民公会以办理教育,开设医院等。( 4 )“刑刑类”。提出实行新刑法,废除酷刑。该书未提及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问题。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太平天国本身的局限以及社会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 天朝田亩制度 贼情汇纂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重要官方文书、治国大纲之一。我国最早提出办报思想的文献。洪仁玕1823—1964)所写。洪仁玕,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礽村人。“拜上帝会”的参加者之一。中国近代最早的新闻思想家。从1853年到1858年洪仁玕在香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思索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途径,成为他写作《资政新篇》的目的。他于1859年春天长途跋涉到天京。成为太平军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资政新篇》这一政治、社会改革方案,经洪秀全批改,于1859年作为太平天国官方文书颁行。《资政新篇》是一个企图自上而下地实行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的新政纲。其中有一节专门研究创办报刊的方针与原则,提出“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为了使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得以识变通,通有无,各省要设新闻官,专收各省新闻篇,以资圣。洪仁玕认为,有新闻篇以泄奸媒,纵有一切诡弊,难逃太阳之照矣。他把报纸看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应该运用报纸这条渠道,来沟通太平天国的中央集权领导和民间公议,“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由众下达而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弊者,善于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即意见箱)也。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还规定了报纸的文风问题,他提倡浅明文体,并把真实作为“新闻篇”的首要标准和最高原则:“倘有……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 ☚ 消息 陶行知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在1859年刊布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洪仁玕在受命总理太平天国朝政后提出,经洪秀全审阅加批,旨准颁行。《资政新篇》是洪仁玕针对太平天国后期的内外情况提出的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改革朝政的纲领。全文除前言外,包括四个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强调“禁朋党之弊”,加强团结统一,开创“新天新地新世界”。“风风类”和“法法类”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且涉及经济问题最多,主要内容是: 提倡学习西方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鼓励“富民”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和银行、邮政业。即:“兴车马之利”,制造“利便轻捷”的“火轮车”;“兴舟楫之利”,制造“火船气船”;“兴器皿技艺”,制造“精奇利便”的产品;“兴宝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各种矿藏;“兴银行”,“发银纸 (即纸币) 以利“商贾士民”等。并且,主张提倡雇佣劳动,禁止买卖、蓄用奴婢; 采用专利制度,鼓励私人创造发明。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刑刑类”部分,除提出建立和健全法制,还提出与外国和好通商,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竞争“并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政治纲领,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它没能付诸实施。 ☚ 天朝田亩制度 校邠庐抗议 ☛ 资政新篇清代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洪仁玕著,清咸丰九年(1859)刊印。是一个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方案。首先,明确指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的原则。内容分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政治上,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党联盟”,“要自大至小,自上而下,权归于一”,以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经济上,提出发展交通事业,仿制火车、轮船、气船,兴办邮政;主张发展民间工业、矿业,开办银行,发行纸币。文化上,主张兴医院,办学校。基本精神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以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具有进步意义。经洪秀全逐条审批,旨准颁布。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又处于战争环境之中,未能付诸实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