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贾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贾母

贾母

在《红楼梦》中,这是一位有姓无名的人物,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只说她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却没有给她取名。然而,她却是书中一位重要人物,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贾府家政大事的最高裁决者。她的存在,是地主阶级尊严的象征,也是封建孝道的象征。在她身上,作者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许多老太太所共有的特点,绝不仅仅是一个地主婆。这位荣国府的老封君,高高在上,气指颐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管正确不正确、理解不理解都得照办,人人都不能违逆。即使是她错了,别人也得将错就错。但是,她却绝不是那种刚愎自用、龙颜难犯式的老混虫。她的指示常常带有信天游的性质,不过随口说出,别人却当作了金科玉律罢了。贾府上上下下所以都尊重她,一是因为身分地位,二是因为年事最高,三是因为慈祥宽厚。她自然是满脑子封建思想的人,但却绝不是王熙凤的前身。
作为贾府最长一辈的老封君,她当然是一位地主婆。但她的阶级性不是在剥削欺诈老百姓上体现的,而是在享受上体现的。享乐几乎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无边欢笑乐年年”也就是她对生活的追求。在贾府,哪里有宴会,哪里有欢笑,哪里就有她。除了与儿孙们寻找欢笑,其他事情与她一概无关。主子们追随她,是想在欢乐中找欢乐; 奴婢们追随她,也是想在无欢乐中找欢乐。如此而已。
如果说作为地主婆的贾母,其性格表现与内含是单纯的话,那么作为封建老太太的贾母,其性格表现与内含就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在贾府,她受到尊重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她却常常依老卖老,不调查, 不研究, 单凭听汇报办事,这就难免好事坏事都有她的份儿了,感情表现也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她原来对晴雯印象还不错,认为“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很明显,她是要晴雯走丫头——通房大丫头——宝二姨娘的道路的。但后来听了王夫人的假汇报,即便改变了主意。在凤姐泼醋时,听了凤姐说贾琏要把平儿扶正的一面之词,就骂平儿“怎么背地里这么坏?”但当知道平儿受了委屈时,又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明日我叫他主子来替他赔不是”。我们既不能说她“从善如流”,也不能说她“横行霸道”。她就是她,一个依老卖老的封建老太太。别人要借刀杀人了,她可能就是那杀人的刀; 别人要借她行好事了,她可能就是那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但是,不管她干了好事还是坏事 ,总还是被封建思想与封建道德所决定的。比如在鸳鸯抗婚的斗争中,贾母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鸳鸯来说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助力; 而对贾赦来说,却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抗拒的阻力。没有她的出面干涉,鸳鸯抗婚无疑只能成为一出悲剧。可是,她所以支持鸳鸯,不是支持鸳鸯抗婚,而是因为她离不开鸳鸯。她所以气得浑身乱颤,不是因为儿子要娶小老婆,而是因为儿子要娶她日夜都不能离开的鸳鸯作小老婆。她对邢夫人就说得很明白: “我这屋里有的没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在另外的场合,这种封建思想与封建道德,就会支配她去纵恶。贾琏与多姑娘的奸情被凤姐撞破,告到她那儿,而她却说什么 “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是非就这么被她颠倒了过来,难怪她的儿孙们多半都是淫魔色鬼了。
不过贾母的封建思想并没有发展到事事处处以之去衡人绳物的地步,尤其是当封建思想与溺爱儿孙的感情发生矛盾时,这种封建思想便会褪色乃至逊位,宝玉挨打时她对贾政的训斥就是明证。从“望孙成龙”这一点看来,她与贾政并无矛盾,都希望他走仕途经济这一条路。但隔代感情是加倍了的感情,这种感情将爱推到了极端,变成了溺爱,于是便将封建思想排除净尽,变成了对宝玉的回护。从封建主义立场看来,这就是溺爱不明。以今人眼光观之,她客观上起了保护叛逆者的作用,主观上却并不赞成叛逆,只是溺爱的感情战胜了封建思想 。
在对宝玉的择偶、择妾问题上,她也并不象王夫人那样把三从四德与门第看得那么重要,而是将人才放在第一位,看模样儿长得是否漂亮。当然她对自由恋爱那一套是反对的,但她反对的只是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背亲私奔、偷期密约那些过分越礼的大胆行为,认为那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至于耳鬓撕磨、情投意合,只要“大礼儿”过得去,不私订终身,她认为是可以允许的。所以她实际上对宝、黛爱情是默许的,只是旁敲侧击地警告他们不要越过“大礼儿”去私订终身。王熙凤就最理解老太太这个意图,公开造舆论说黛玉“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当然王熙凤大造这个舆论还有其功利主义目的,那就是唯恐怕宝姑娘变成了宝二奶奶,就要危及到自己管家婆的地位。至于后来的“掉包计”那是出于高鹗的续笔,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贾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采取了“大礼儿”过得去的方针,也充分说明她的封建思想只是一般的封建老太太所具有的一般的封建思想,与封建卫道者的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差异。
贾母不仅是封建老太太的典型,而且是慈祥的封建老太太的典型。在家庭内部,不管是孝子贤孙还是酷妇顽童,她都怜惜瞻顾。即如赵姨娘与贾环母子,贾赦与邢夫人夫妇,她虽有不满意之处,却并不白眼相加。在家庭之外,不管是老尼道童还是奴仆优伶,她都宽厚相待。清虚观的道童被王熙凤打得团团乱转,她发现后即忙加阻拦,并特别吩咐要多加怜惜。演员们一曲刚罢,她即忙令备礼,且要拣几样好吃的东西送去。即使是对犯了家法的奴婢,她也总是慈悲为怀,从宽发落,不象王熙凤那样罚不当罪。她在气头上也发脾气,但这种脾气也总是带有老太太那种数落人的特点,即是那次因宝玉挨打而气得浑身乱战时对贾政的怒喝,也只是反语排宣,而不是暴跳如雷。当然,我们尽可以说她这种慈祥带有“妇人之仁”的特点,即一味地心善面软,但却不能说她是假慈祥,更不能因为她是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便否认了她性格中民族美德的闪光。
其实,作为地主阶级的封建老太太,她的性格中还有更可贵的一面,那就是惜老怜贫。这不是对地主阶级评功摆好,而是对地主阶级中的成员进行具体分析。正象地主阶级中有为富不仁的老太太一样,地主阶级中也有惜老怜贫的老太太,贾母就属于后者,她对刘姥姥的厚待就是明例。当然,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所以会受到好几次丰厚的宴请,是因为这位村妇投了贾母的脾气,能说“积古的话儿”给贾母解闷,有点以钱买乐的性质。但是,与凤姐和鸳鸯存心拿她出丑取乐相比,贾母对刘姥姥的态度就要真诚得多;与林黛玉把刘姥姥骂称“母蝗虫”和妙玉把刘姥姥坐过的地方都要用清水来洗的态度相比,贾母的贫富不同席的剥削阶级意识就要淡泊得多。人虽然都处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这种烙印却因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同一阶级中的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而表现在贾母身上的,就是惜老怜贫。
曹雪芹没有写过一个“恶则无恶不作,美则无美不备”的人物,贾母的形象塑造,就是明显的一例。

☚ 紫鹃   贾政 ☛

贾母

红楼梦鉴赏《人物形象鉴赏 贾府的太太和奶奶 贾母》

四大家族之一的金陵史侯家之女,荣国公长子贾代善之妻,贾赦、贾政、贾敏之母,宝玉之祖母,黛玉之外祖母,习称“老太太”、“老祖宗”,又称“史太君”,是贯串全书的主要人物之一。

她初嫁贾府,正值荣宁两府功名鼎盛、家业兴旺之时,曾经历过许多大世面,也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如今虽然世转时移,她本人年事已高,贾府也已大不如昔,但她因为寿高、资深、威重,在家族中依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她是维护家族封建秩序的重要支柱,是封建宗法家庭的一个象征。

1. 安享晚年的老寿星

贾母虽是维护家族封建秩序的支柱,但这多半已是名义上的一种偶像和象征,实际上她已把全部家政都委托给了儿媳妇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对儿子们在外面的事也从不过问,日常就只带领着孙儿孙女们游宴玩乐,安享晚年。小说第三十九回,写贾母与刘姥姥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

这段对话,虽带有贾母自我解嘲的成分,但它确是贾母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小说所写的大部分家庭生活,都离不开贾母带着一帮孙子孙女游宴玩乐,所谓“大宴三六九,小宴天天有”,每年仅是生日和节日,就有得她们过的了。

就说生日,数不清小说写了多少人的生日宴庆,其中着重写的就有三次: 起用宝钗,盛用凤姐,终用贾母;每一次贾母都是中心人物,人人都为引逗老祖宗开心和博得老祖宗欢心而竭尽才思心力,其中特别是凤姐和宝钗,她俩分别以诙谐善谑和好性格儿赢得了贾母的宠爱。其间贾母也幽默风趣,很会逗乐,家常宴筵总是呈现了一片欢融和谐的气氛,而这正是贾母所最高兴的。谁要是妨碍破坏了这种气氛,她便会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 贾琏因偷鸡摸狗冲撞了凤姐的生日,被她斥责痛骂了一顿;邢夫人因为贾赦说媒收鸳鸯为侍妾,也被她好一顿数落;即使她比较偏爱的儿子贾政,因其在场反使孙子孙女“拘束不乐”,也被她借由头撵走。她之所以爱和孙儿孙女在一起说笑,是因为她和第三代之间可以少一些礼节的拘束,也因为第三代天真可爱,更可以创造出一个老人所需要的家庭氛围。

不但孙子孙女是她日常说笑开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偶而来到贾府的亲友,也成为她解闷的对象。她对刘姥姥的热忱款待,除了反映她怜贫惜老的一面,同时也是为了她自己的取乐。因为刘姥姥所带来的那些新闻故事和村野之语,是大观园所缺乏的野味,就如同吃腻了山珍海味而想吃新鲜菜蔬一样,听惯了凤姐等人的贫嘴滑舌而再听刘姥姥的村野之语,自然使贾母兴致倍增。凤姐、鸳鸯等正是摸准了贾母的这一心理,才肆意捉弄了刘姥姥一番。果然贾母的高兴劲也非往常可比,正如同凤姐所说的:“从来没象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二处坐坐就回来了。昨儿因为你在这里,要叫你逛逛,一个园子倒走了多半个。”刘姥姥听说贾母因此而病,倒很觉不安,其实她大可不必,因为她这一次进府,带给贾母的欢乐大大超过病痛。

如果说贾母的精神生活因为有孙儿孙女的陪伴并不觉匮乏,那她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可称得上丰盛优裕。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凡世人所能享受到的福分她都享受到了。就说吃吧,她的饭菜是大厨房里专门预备的,“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想而知,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翻花样,贾母的饮食文化不可谓不讲究。再说穿吧,只须看她珍藏的那些凫靥裘、雀金呢,以及她对于“软烟罗”“霞影纱”等名色的如数家珍,就可见她对衣着之考究。这一切正如刘姥姥所说的,“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有福享,会享福,这正是贾母之所以为贾母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2. 溺爱孙儿的老祖宗

贾母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溺爱孙儿特别是宝玉。也许是因为宝玉生下来就口衔了那块通灵宝玉,也许是因为宝玉生就长得聪明俊秀惹人爱,或者是因为他长得和他爷爷当年一个模样,在众多的孙儿中,贾母最钟爱的就是他一个,而且这钟爱已到了溺爱的程度。

贾母对宝玉的溺爱在老祖母中非常典型。自宝玉出生以后,他就跟随老祖母一起生活,吃睡都和老祖母一起。贾政对宝玉特别的严厉,宝玉看到父亲就如同避猫鼠一样,因此作为祖母的她,更是偏袒孙子,总是怕他父亲拘紧了他,并常常为了孙子同儿子怄气。宝玉被父亲叫去游园题额,她“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如贾政“难为”宝玉,她就要叫宝玉进去;贾政因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罪名”而把他毒打了一顿,这当然更使贾母既心疼,又生气,当了众人的面,训斥贾政,言语之重,使贾政几“无立足之地”:

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这一场贾母与贾政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他们母子之间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纯粹是贾母溺爱宝玉所致。虽说贾政下手未免太狠了一些,但按一般常理,父亲管教儿子也是情理中事,贾母竟会如此对待年已半百的儿子,当着众人的面给他难看,这足见她疼爱宝玉的程度。星星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月亮转;贾府上下众人都围着贾母转,而贾母却围着孙子宝玉转,她的全部喜怒哀乐,都维系在宝玉一个人身上。

正是由于有贾母的庇护和溺爱,宝黛爱情才在封建家族中有了萌发和滋生的温床。贾母并不是不知封建礼教规范的人,但她对于孙儿和外孙女的溺爱,使她忽略了少男少女相处一起有可能彼此相爱的危险,在客观上成了宝黛爱情迅速萌发的保护伞。黛玉初入贾府,贾母便安排她和宝玉与自己同住一处房舍,本想将宝玉同自己住在套间暖阁儿里,把黛玉安置在碧纱橱里,但禁不住宝玉的一番纠缠,就同意了宝玉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从此两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久而久之,又怎能不萌发出绵绵情意?以后又一起搬进了大观园,虽然分房居住,但也常在一起,坐卧不避,随着年龄的增大,那种微妙的情感悄悄地、迅速地滋长,等到贾母、王夫人等警觉,事情已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最后只能采取阴谋的调包手段,生生扼杀在磐石的空隙中长出的木石之盟。当初给宝黛爱情提供生长机会和保护的是她,最后作主扼杀掉这株爱情嫩苗的也是她。这位真诚疼爱孙子和外孙女的老祖宗,怎么也没想到正是她断送了他们美好的爱情和生命。既然当初那般溺爱,最后就不该这般专制;既然最终如此专制,当初又何必那样溺爱?这正是作为封建家族老祖宗的她,所最终面临的左右不是的尴尬局面。虽然没有谁敢这样责备她,但当她看到宝玉与宝钗婚后的傻样,听到黛玉年纪轻轻就去世的消息,她的内心不会安宁。

3. 通达慈祥的老太太

通情达理,和蔼慈祥,这是贾母留给我们的又一个印象。

她作为偌大一个贵族之家的最年长的统治者,从不作威作福,颐指气使,除了有人故意和宝玉过不去,她在其他方面都很好说话。她把家交给了二媳妇王夫人管理,既已交出,非常放手,从不干预,因而婆媳之间很少有矛盾。大媳妇邢夫人虽与她不是那样亲近,但由于她的通脱豁达,彼此之间总体上保持了一种和谐的家庭气氛,只是有一次邢夫人为贾赦要收鸳鸯为妾,被贾母狠狠地数说了一通,但事后也就过去了。尤其难得的是,当贾母最初得知贾赦算计鸳鸯时,气的浑身乱战,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一席话说得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而当探春勇敢地站出来为王夫人辩解后,话犹未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按,指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这件事的处理,特别是贾母知错就认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通情达理的性格。

八十回后,贾府被抄,并被革去两个世职,贾府本已面临的经济危机更突出地暴露了出来。面对着家运衰落,家业破败,她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一一分派妥当;又让把家人、田地裁减清理,断不要支架子做空头,表现了一个老人深明大义,既享得起富贵,又经得起风雨的豁达气度。她的通达和明断,反衬出那些不长进的纨袴子孙的腐朽无能。

当然,作为老祖宗的她,有时也未免通达过了头。贾琏的丑事被凤姐撞破后,她虽当面斥责了贾琏,但事后又对凤姐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这思想未免太“解放”了一点。又如贾赦要收鸳鸯为妾的企图落空后,她对邢夫人说:“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这也未免有“放纵”之嫌。



除去通达,贾母还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她怜贫惜老,宽厚待下,为人处世,慈爱为怀。她对刘姥姥的款待,她对身边丫环的信任,她对下人的同情,以及她对寺观僧道的施舍,都反映了她性格的这一侧面。“可怜见”是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正是她富于同情心的表现。当然,她也有发怒的时候,那多是在她的命根子宝玉遭遇危险的时候: 宝玉因遭魇魔法而病得将死时,赵姨娘因称愿说了几句“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之类的话,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一顿臭骂;紫鹃为试探宝玉说了几句顽话,惹得宝玉呆病发作,失去知觉,贾母一见了紫鹃,恨得“眼内出火”;凡遇上这类事,你可休想老太太会对你客气。

不管我们如何具体评价分析贾母这个人物,与大观园内那些被毁灭的年轻的可爱的生命相比,她终究是属于垂暮的委顿的生命之列。当她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历程之后,她确实也难见祖宗,因为她的儿孙连祖业都未守住。而她所钟爱的孙子和外孙女的一病一死,对她精神上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贾母死了,死在许多年轻的可爱的生命之后。她的死,象征着这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族的解体和崩溃。

 

贾母jiǎ mǔ

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之妻,贾赦贾政的母亲,史湘云的姑奶奶,林黛玉的外祖母。是贾府地位最高的长辈,人们常尊称为老祖宗:当下~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三·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