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贺铸《捣练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贺铸《捣练子》《捣练子》·贺铸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组词六首中的第三首。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即在裁衣服之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裁缝成衣。这首词从怨女的角度,展示了一幕人间的悲剧。开头二句“砧面莹,杵声齐”,平起入题,从辛勤的家务劳动中传出闺中人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为的是寄给远戍边关的丈夫,而在邮寄的包裹上题写丈夫名姓时,泪墨俱下,包含着一位怨妇的无限辛酸痛楚。最后“寄到玉关”两句,先言玉门关之远,再翻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起伏转折,每转愈深,更行更远,将闺中怨妇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在宋词中,可以说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贺铸《捣练子》《捣练子》·贺铸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这一首主要抓住思妇相思难寐的典型心理,通过彻夜捣衣的情节,来表现思妇对征人刻骨的思念和痛苦心情。 开头两句写景,是对思妇捣衣环境的描写。第三句“万杵千砧捣欲穿”,句中用一个“穿”字,以双关粘连的手法,巧妙地把捣衣的动作和人物的心情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思妇捣衣思人、望眼欲穿的情状。词的结尾两句更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思妇复杂矛盾的心理,表现她孤独、相思的痛苦。“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可以看出,她是彻夜不睡地在捣衣,但并不是由于辛勤地捣衣而彻夜不睡,而是借着捣衣来打发这漫漫长夜。 贺铸《捣练子》《捣练子》·贺铸
贺铸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这首词以简练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前三句全写人物活动,叙事不写情而情在事中;仅仅几个连续活动的镜头,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锦字,用《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典故:前秦时秦州刺史窦滔被流放到边远地方,其妻苏氏用五色丝织成回文旋图诗寄他。鸳机,织机。后两句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刻画形象的点睛之笔。过瓜,已超过了服役期限。古代瓜熟时去守戍,来年瓜熟时派人接替(见《左传》)。词的语言朴素、平实、活泼而又含蓄,既切合思妇的身份特点,又具有民歌的风味。 贺铸《捣练子》《捣练子》·贺铸
贺铸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这一首是《捣练子》六首的最后一首,“边堠远,置邮稀”,承接另一首的“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写思妇捣制好寒衣准备寄给戍守在遥远边关的丈夫。“堠”为古代探望敌情的土堡,“边堠”即指边境驻扎军队的地方。而置邮又“稀”,更见寄衣的困难。“连夜不妨频梦见”,“连夜”说明愿望的强烈,“不妨”说明梦中相见尚可实现。思妇以此作自我宽慰,“过年惟望得书归”,“惟望”二字,说明期待之殷切,也说明得书之不易。相见无望,能得到丈夫一封书信便感到是莫大的欣慰,这更见思妇处境的凄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