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贺铸《将进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贺铸《将进酒》贺铸《将进酒》贺 铸
贺 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①。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②。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③。开函关。掩函关④。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⑤。六国扰⑥。三秦扫⑦。初谓商山遗四老⑧。驰单车。致缄书⑨。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⑩。高流端得酒中趣(11)。深入醉乡安稳处(12)。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13)。 注释 ①“城下”三句:《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唐顾况《短歌行》:“城边路,今人犁田古人墓。”②“岸头”三句:唐顾况《短歌行》:“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③“黄埃”二句:唐顾况《长安道》诗:“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长安道,指朝京之路。④函关:秦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南,距长安四百里,是战国时秦国的东方门户。时平则开,时乱则掩,实为天险。⑤“千古”句:唐戴叔伦《淮南逢董校书》诗:“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⑥六国扰:指秦末诸侯并起扰秦。六国指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⑦三秦扫: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刘邦入汉中后,拜韩信为将,平定三秦。⑧商山四老:即商山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汉初以为“上(刘邦)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史记《留侯世家》)⑨“驰单车”二句:《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欲废太子,吕后恐惧,强请张良出谋划策:“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单车,指信使。⑩“裂荷”句:嘲讽四皓名为隐士,实则热衷名利的丑态。裂荷焚芰,《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遂以芰制荷衣为高士品质的象征。南齐周彦伦隐居钟山,后应诏出来做官,孔稚珪作《北山移文》讥讽他“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接武,接踵。曳长裾,汉邹阳《上吴王书》:“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11)端:真。(12)醉乡:唐王绩《醉乡记》:“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13)二豪:晋刘伶《酒德颂》假设有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二人,反对大人先生饮酒,后被感化。中有“二豪侍侧”之语。不数:以某人某物为不堪比数。 树色平远图 【宋】 郭熙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鉴赏 大凡智者,在经历了人生沉浮坎坷,看透尘世的纷繁扰攘后,不入仙道释佛之门者,其在凡俗生活中的寄托往往是酒。阮籍、刘伶、陶渊明、李白等皆是此中人物。在他们留下的作品中,尤以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为人所熟知,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唯有饮者留其名”唱出了饮者的豪放和洒脱。而贺铸的《将进酒》(即《小梅花》)词主旨方面上承李白,豪气不减的同时,又多了一分冷静和超然。 上片头六句写人世的沧桑变化:凄迷的风露中,城下路旁的古墓已变成今日的田地,蒹葭苍苍的岸头沙边,昔时的流水之处今已变成人家的居所。词人的感慨由景物兴发而生,感性形象的语言中蕴涵着理性的思索。“黄埃”两句承上文今昔变化的感慨,以冷峻的笔调对人们汲汲于名利提出疑问,口吻中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冷静。“黄埃”“赤日”“长安道”,仅三个名词便生动地勾勒了求仕路上的艰辛,“黄”“赤”二色,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烈日当头、满身风尘的倦客身心的焦渴。而“倦客无浆马无草”的现实又把他们从困倦推向了绝望的深渊。那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倦客们可曾考虑到要淡出名利是非呢?作者一句“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的反问已经告诉我们答案,那函谷关的开开合合不正是人们执迷不悟的表现吗? 下片“六国扰。三秦扫”二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秦失天下、群雄逐鹿的纷繁历史,短短几年,所谓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转眼便成了过眼云烟,于是似乎有人看透了,商山四皓隐居不仕便是明智的抉择。然而在统治者的反复敦请和利诱之下,四人难免晚节不保,可见功名富贵,不是轻易便能看得破的。“初谓”一词与后文四老变节相呼应,对这种热衷名利的“隐士”,词人言语中满是讽刺。 那么尘世间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不为俗心牵绊的达者、高流?词的后五句,词人赞扬了能在醉乡求得安稳的酒徒。他们放浪形骸,不计名利,没有倦客的无奈彷徨,没有“隐士”们的假清高、真污下,其不同流合污、不蝇营狗苟的高洁品格与世俗之人形成鲜明对比,可见词人已把批判的目标指向了世俗的名利观念。他赞颂了形名俱忘的潇洒,对李白的“饮者留名”的观念是一种超脱,超脱中透着目光的冷邃幽深。 这首词善于熔铸前人典故和诗句,语句流畅,用意深广,又有汉魏乐府的韵味,是贺词中较为别具一格的作品。(张艳秋) 集评 宋《赵闻礼:“(贺铸《小梅花》词)隐括唐人诗歌为之,是亦集句之义。然其间语意联属,飘飘然有豪纵高举之气。酒酣耳热,浩歌数过,亦一快也。”(《阳春白雪《外集》 贺铸《将进酒》《将进酒》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②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③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④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⑤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⑥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⑦。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⑧。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⑨ 【注释】 ①将进酒:本篇与下篇词调为《小梅花》,“将进酒”、“行路难”是作者根据文义改题的新名。亦自残宋本《东山词》卷上抄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十六《鼓吹曲辞》一《汉铙歌》解题:“《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九曰《将进酒》。”又《将进酒》解题:“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 ②“城下路”三句:语本《古诗十九首》其十四《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又唐·顾况《短歌行》:“城边路,今人犁田古人墓。” ③“岸头沙”三句:语本顾况《短歌行》:“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又《世说新语·术解》歌行》:“城边路,今人犁田古人墓。” ③“岸头沙”三句:语顾况《短歌行》:“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又《世说新语·术解》:“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墓去水不满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蒹葭,芦苇之属。④“黄埃”二句:语本顾况《长安道》:“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长安道,通向京城的道路。长安为汉、唐都城,后借用为京都的代名词。无浆,亦含有见侮于旅店主之义。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引《汉武故事》:“上微时,行至柏谷,舍于逆旅。逆旅翁骂之。因从乞浆,翁曰: ‘正有溺,无浆也。’” ⑤“开函关”二句:宋·程大昌《函潼关要志》:“秦函谷关在唐陕州灵宝县(今属河南)南十里。……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其中通行路东西四十里,绝岸壁立,岩石上柏林荫荫,谷中常不见日。关去长安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按函关为战国秦之东方门户,时平则开,时乱则掩。“千古”句:语本唐·戴叔伦《淮南逢董校书》:“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⑥六国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汉·贾谊语曰:“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六国,此指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复起之齐、楚、燕、韩、赵、魏。三秦扫:《史记·高祖本纪》载,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又《淮阴侯列传》载,刘邦入汉中后,拜韩信为将,“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按此以扫三秦一事概言刘邦灭项羽、建汉朝。初谓:本以为。商山遗四老:《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语曰:“顾上(指刘邦)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唐·司马贞《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汉书·张良传》唐·颜师古《注》:“所谓商山四皓也。”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⑦“驰单车”二句:《史记·留侯世家》:“上(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张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单车,谓使者。汉·李陵《答苏武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方乘之虏。” “裂荷”句;《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遂以芰制荷衣为高士清洁之象征。旧说南朝齐周顒隐钟山,后应诏出为海盐令,秩满入京,复经此山,孔稚圭乃撰《北山移文》以责之,有“焚芰制而裂荷衣”句。接武,犹“接踵”。武,足迹。曳长裾,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⑧“高流”句: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孟嘉)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之:‘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端,真。醉乡:语本唐·王绩《醉乡记》,指隐居避世者饮酒所达到的忘却人间的境界。⑨忘形: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死忘名:《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二豪:《文选》刘玲《酒德颂》自托为“大人先生”,“唯酒是务”。又托言“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对先生大不以为然,“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而先生则“兀然而醉,豁尔而醒”,“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螺赢之与螟蛉”。唐·李善《注》:“二豪,公子、处士也。”不数:以某人某物为不足比。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暇。”刘伶:魏晋狂士,“竹林七贤”之一,嗜酒。 【译文】 城下的道路,凄清的风露,农夫在路边犁田,那田地本是古人的坟墓。岸边的滩沙,蜿蜒如带的蒹葭,昔日流水漫漫的江河,如今却褪为陆地,住上了人家。黄尘滚滚,赤日炎炎,这就是通往京城的大道,道上疲惫不堪的宦游客,人喝不上酒浆,马吃不上料草。函谷开了又关,天下平了又乱,人间追名逐利忙忙碌碌,千百年来怎么就看不到一个闲汉? 秦朝末年国中大扰,汉高祖刘邦把群雄横扫,本以为世风有所改变,总算出了不慕富贵的商山四老;谁知道只一介信使一封书信,他们就将隐士的伪装剥了个干净,前脚跟着后脚来到太子门前,拖着长长的袖管俯首听命。唯有高人逸士才真正领会酒中的趣味,深入到醉乡安稳之处呼呼大睡。活着为酒而忘形,身后何必要留名,谁管他公子、处士,看得惯还是看不惯刘伶! 贺铸《将进酒》《将进酒》·贺铸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这首词以咏史来咏怀,但所咏史事并非某一历史事件,而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所咏怀抱,也并非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契合,而是与之相对立,所以与多数的咏史即咏怀的作品的格局、命意都有所不同。 前三句写陆上之变化,墓已成田(用《古诗》 “古墓犁为田”之意),有人耕;后三句写水中之变化,水已成陆,有人住。函谷关是进入长安的必由之路。关开关掩,改朝换代,然而长安道上还是充满了人渴马饥的执迷不悟之徒。歇拍用一问句收束,讥讽之意自见。 过片两句,“六国扰”,概括了七雄争霸到秦帝国的统一,“三秦扫”,概了秦末动乱到汉帝国的统一。“初谓”四句,是指在秦、汉帝国通过长期战争而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被卷进去了。商山中还留下了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谁知道经过统治者写信派车敦请以后,就也撕下了隐士的服饰,一个跟着一个地穿起官服,在帝王门下行走起来了。“高流”以下,正面结出本意。高流,指阮(籍)、陶(潜)、刘(伶)、王(绩)一辈人,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末三句是说,酒徒既外生死、忘名利,那么公子、处士这二豪最初不赞成刘伶那位先生,又有谁去计较呢? “谁论”二句:晋刘伶作《酒德颂》,文中有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各一人起先反对饮酒,后被痛饮者感化。“二豪”指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