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贺若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贺若弼544—607

隋大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仕北周为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隋文帝杨坚即位,拜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他献取陈十策,作诗给寿州总管源雄表明志向:“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骐麟上,无我二人名”。开皇九年(589年)任行军总管伐陈。军令严肃,入陈秋毫无犯,进屯蒋山(即江苏南京钟山)。陈将鲁达、任峦奴等以劲兵拒战,隋军数战不胜,他督率将士,殊死战,遂大破陈军。以平陈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从此贵盛,兄弟均为刺史、列将,家中珍玩不可胜计。自谓功名出朝臣之上,每以宰相自许。杨素为右仆射,他很不平,形于颜色,因此免官。其怨望愈甚,常言高颎(宰相)、杨素“惟堪啖饭耳”,被逮下狱,除名为民。后虽复爵位,但不被任用。大业三年(607年),从隋炀帝北巡,炀帝令宇文恺作大帐可坐数千人,他以为太奢侈,与高熲等私议得失,被杀。

贺若弼

贺若弼?—607

字辅伯。河南雒阳(今河南洛阳)人。仕齐、周,历任寿州刺史等职。入隋,拜吴州总管。灭陈,加上柱国,进宋国公,后被诛。今存诗一首《遗源雄诗》,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杨素   薛道衡 ☛

贺若弼544—607

隋大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北周时,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其计居多。拜寿州刺史。开皇初,隋欲伐陈,访可任者,高颍荐之,拜为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欣然以为己任。献取陈十策,高祖称善,赐以宝刀。开皇九年(589年),大举伐陈,以为行军总管。以大军渡江,袭陈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市),攻拔京口(今江苏镇江)。其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立斩之。又将所俘六千余人,皆释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岗(今南京紫金山南麓),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初战,其军屡却,及和陈军因胜而骄,士卒怠惰时,督厉将士,殊死战。大破之,擒萧摩诃。摩诃颜色自若,释而礼之。及军入北掖门,韩擒虎己获陈叔宝。既而忿恨不获叔宝,功在韩擒虎之后。于是与擒虎相询,挺刃而出。文帝迎劳之,曰:“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命登御座,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候大将军。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己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负官。后数年下狱,除名为民。岁余,复其爵位,不复任使。杨广在东宫,谓其曰:“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对曰:“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意己才可称为大将。大业三年(607年)从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炀帝令人作大帐,其不可坐数千人,召突厥启民可汗享之。他以为太侈,与高颎等私议得失,为人所奏,竟被杀害。时年六十四岁。

贺若弼

119 贺若弼544—607

隋初名将,军事家。洛阳人,字辅伯。北周将贺若敦之子。北周时,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封襄邑县令。隋初,高熲荐任吴州(今江苏扬州)总管。文帝征询平陈大计,献取陈十策。开皇八年(588),隋伐陈,任行军总管,令以弊船置渎内、缘江防军交代要大张旗帜、缘江时有狩猎人马喧噪等假象迷惑陈军,至陈不复设备。九年(589)正月初一,乘陈军庆祝年节麻痹无备,大雾四塞,陈主昏睡之机,率本部兵于瓜洲 (今江都县南40里江滨) 首先渡江,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白土岗败陈军主力,并乘胜攻克京口(今江苏镇江)等地。因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后从炀帝北巡时,因议论炀帝待突阙可汗过厚,以诽谤朝政罪被杀。

☚ 谢玄   李靖 ☛

贺若弼544—607

隋朝大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北周时任寿州刺史。隋文帝时,任吴州总管。进取陈十策。开皇九年(589年)任行军总管,率大军渡江,攻拔京口,进据钟山,遂灭陈。以功进位上柱国,封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后被炀帝所杀。

贺若弼544~607

隋代将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初为北周齐王宇文宪记室。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其计居多,后因功迁升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开皇元年(581年),任吴州(今江苏扬州)总管,作灭陈准备,献取陈十策。高祖称善,赐以宝刀。灭陈前,他沿江屡置疑兵佯作渡江之势,以迷惑麻痹陈军。待八年冬九年春,隋大举伐陈时,他暗自广陵(今扬州市)引兵渡江,攻取京口(今江苏镇江),从左翼直逼陈都建康(今南京),进至钟山,击溃陈军主力,从北掖门攻入城内。后因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大业三年(607年),从炀帝北巡,因议论炀帝对突厥可汗待之过厚为人所奏而获罪被杀害。弼会文精武,足智多谋,善于攻战,为隋朝名将。

贺若弼544~607

隋将。字辅伯,河南省洛阳人。祖先出自漠北部落,北魏孝文帝时迁居洛阳。他少时骁勇,善骑射,能文,博涉群书。北周时,官至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隋初,任吴州(今江苏苏州)总管,镇守广陵。因献取陈十策,为文帝杨坚所重。开皇八年(588年),隋大举伐陈,若弼为行军总管,与韩擒虎共同攻打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活捉陈大将军萧摩诃。即以军功加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任右领军大将军。由于居功自傲,因未晋宰相大为不满,十二年(592年),免官为民,虽即复官,却不再受重用。大业三年(607年),因与高颎等议论炀帝奢侈,被人告发,遂以诽谤朝政罪与高颎等同时被处死。

贺若弼544—607

隋朝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贺若氏。西魏右卫将军贺若统孙,隋申州刺史贺若敦子。善骑射,解属文,有文武才略。为周齐王宇文宪所器重,引为记室,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拜寿州刺史,改封襄阳县公。隋开皇元年(581),为吴州(一作楚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献取陈十策。九年(589),大举伐陈,为行军总管,拔南徐州,进屯蒋山之白土冈,屡破陈军,进爵宋国公。后拜领军大将军。十五年(595),上《御授平陈七策》,隋文帝不纳,令其自载家传。后转右武侯大将军。自以位高望重,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遂被免官,数载后下狱,除名,岁余,复爵,但不再任使,仅宴赐厚待之而已。大业三年(607),从帝北巡,至榆林。帝设千人大帐,宴突厥启民可汗。他以为太侈,与宇文㢸等私议得失,为人所告,坐诛,妻子没为官奴婢,群从被徙边。

贺若弼544—607

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初仕北周,拜寿州刺史。入隋,高祖杨坚有并吞江南之志,乃拜弼吴州总管。从伐陈,破金陵,后与韩擒虎争平陈首功,加上柱国,进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侯大将军。弼后与杨素有隙,由是免官。大业三年 (607),以罪诛,年六十四。

贺若弼544—607

隋大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其父为北周将领,为宇文护所害。北周时,任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隋文帝时,任吴州总管,献取陈十策,为文帝所重,赐以宝刀。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任行军总管,大破陈军于蒋山(即钟山,在今江苏南京)。因灭陈有功,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后为炀帝所害。

贺若弼544—607

字辅伯。隋河南洛阳人。少时骁勇,善骑射;能文,博涉书记。隋建,任吴州(江苏扬州)总管,献取陈十策。开皇九年(589)为行军总管,在蒋山(南京钟山)击溃陈军主力。因灭陈有功,进爵宋国公。后因议论朝政,为炀帝所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