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dài kuǎn lì lǜпроцéнтная ст вка за кред ту)贷款利率银行向第一借款人收取的贷款利率。1990年以来中国银行向借款人收取的一般流动资金一年期贷款年利率:1990年8月21日为9.36%,1991年4月21日降为8.64%,1993年5月15日又升为9.36%,1993年7月11日进一步升为10.98%,1996年5月1日为10.98%,1996年8月23日为10.08%,1997年10月23日为8.64%,1998年3月25日为7.92%,1998年7月1日为6.93%,1998年12月7日为6.12%,1999年6月10日为5.85%。 贷款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从借款人处收取的利率。大致为三类: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银行贷款利息的确定因素有: ❶银行成本。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收益比较。银行成本有两类: 借入成本—借入资金预付息; 追加成本—正常业务所耗费用。 ❷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利润的再分割,利息必须小于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的最高界限。 ❸借贷货币资金供求状况。供大于求,贷款利率必然下降,反之亦然。另外,贷款利率还须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有价证券收益因素、政治因素等。不过,有的学者认为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应是资金的边际收益率。将约束利息率的因素看成企业借入银行贷款后的利润增加额与借款量的比率同贷款利率间比较。只要前者不小于后者,企业就可能向银行贷款。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从借款人处收取的利率。中国现行的贷款利率主要分三类:一是中央银行对各专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二是专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三是各金融机构向同业拆借利率。其中,每类贷款利率又分为许多大类和细目。 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时,主要应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❶银行成本。 ❷平均利润率。 ❸借贷货币资金供求。确定贷款利率考虑银行成本,是因为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都需要计算成本。保本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低要求,银行的借贷活动当然不能例外。银行经营成本有两类:一是借入成本,即借入资金时所付出的存款利息;一是追加成本,即开办业务时所追加的各种费用。二者都必须通过贷款利息得到补偿。确定贷款利率时考虑平均利润率,是因为利息只是对利润的分割;利息只能小于利润,从而利息率也只能小于平均利润率。如果利息率等于利润率,借贷资金的需求者就不乐意借款了,因为他创造的利润全部被贷款人取走。故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 也有学者认为,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是平均利润率, 而是借款资金的边际收益率。平均利润率并不是利息率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观点之所以把平均利润率视为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因为考虑到在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时,贷款人会把借款人的利润全部拿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有在借款人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全部是从银行借入,没有分文的自有资金条件下才会出现。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借款人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并不完全甚至主要不是靠银行借款,而总有一部分自有资金。这样,当利息率等于或超过平均利润时,借款人所获得的利润仍然是一分为二:利息和企业自身的收入。直正约束利息率的是借贷资金的边际收益率,即企业借入银行贷款后的利润增加额与借款量的比率。借贷货币资金是特种商品,利息是资金的价格,因此利息水平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合适的贷款利率还应该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有价证券收益因素、政策因素等等。但当存款利率已把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后,贷款利率就不应再重复计量了。 ☚ 存款利率 利息差额 ☛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从借款人处收取利息时使用的利率。中国现行的贷款利率主要有三类: 一是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二是各种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三是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其中每项贷款利率中因为借款主体风险程度的差别和借款期限的差别的存在使得又可以细分为许多大类和细目。 贷款利率的确定中又要考虑到银行成本、平均利润率、借贷货币的资金供求、借款主体的风险程度等诸多的因素。 ☚ 存款利率 贴现率 ☛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借款合同中所规定的贷款利率。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 贷款价值比率 偿还比率 ☛ 贷款利率loaning rate
贷款利率price of money
贷款利率loan rate;lending rate;money r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