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粟说
中国历史上主张提高粮价或粮食地位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经济思想。《商君书·外内》:“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商鞅准许粟帛多的农民免徭役,有余粮交给政府的可得官爵。西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重农学说,他在《论贵粟疏》中提出了发展农业对防灾备荒的重要性:“民不冻馁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要求 “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主张“贵五谷而贱金玉”、“以粟为赏罚”、“纳粟受爵”(《汉书·食货志上》)。晁错的建议得到汉景帝的重视并予以采纳,对于迅速恢复西汉的社会经济、稳定人民生活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