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贴春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贴春联 贴春联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门楣喜庆吉祥饰物。古代作驱鬼辟邪的象征,今人通常用于对春天来临的祝福。 ☚ 中国风俗象征 放爆竹 ☛ 贴春联节令风俗。满汉皆有,流行于东北。农历新年前夕,满族以白纸墨书对偶吉祥句,贴于自家门框或室内楹柱上,后也有用白纸镶红、蓝色边书写者。初用满文,后多改用汉字。近年多改用红纸书写。汉族则用红纸汉字书写。 贴春联满族节令习俗。农历新年前夕,以白纸墨书对偶吉祥句,贴于自家门框或室内楹柱上,后亦有用白纸镶红、蓝色边书写者,初用满文,清中叶后多改用汉字。清代北京内城满宅多书“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等句。近年多改用红纸书写。 贴春联 贴春联tie chunliɑn参见【贴对子】。 ☚ 贴对子 看月子 ☛ 贴春联 贴春联春联,又称门对、门帖,俗称对子。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图腾崇拜。最初的形式是桃木(图腾物),汉时演变为桃人。魏晋发展为桃符(长七八寸,宽一寸余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名,意为镇鬼。五代时已在桃符上题写联句,相传后蜀国君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觉其欠佳,便自题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传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联开始用纸写。“春联”之正式命名,乃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 除夕的特殊活动与日期 吃年饭 ☛ 贴春联 贴春联岁时节令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区。旧时,进入农历腊月 (十二月),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现今则多为印刷品。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灶神以后,人们陆续将春联张贴起来,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最早的春联,一般认为是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亲自命笔题写的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钉桃符和贴春联,原本具有辟邪以祈新岁之平安的含义,现代则多以此增添节日喜庆欢愉气氛。 ☚ 贴门笺 拜年 ☛ 贴春联 贴春联春节习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俗称“对子”。因春节时张贴,故名。旧时,堂屋前两柱叫“楹”,也称“楹联”或“楹贴”。春联源于“桃符”,分上、下两联。多用大红纸书写。家有父母亡故者,三年内不贴红纸春联,泰安一带习惯用灰色、淡紫色纸,招远等地区一般在亲人亡故后第一年不贴春联,谓之孝,第二、三年可贴兰色、黄色或绿色春联。《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贴丧告 贴福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