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货殖列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货殖列传西汉司马迁作。描述秦汉之际的社会经济状况、物质生产和商业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俗。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生活于征逐物质财富的竞争之中,“富者必用奇胜”,“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仁义道德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生活的富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造其力。”“人富而仁义附焉”。相反,如果“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篇中还记述了各地社会风俗和占代的商业职业道德等丰富材料,对研究古代经济、道德、风俗有重要价值。 货殖列传 236 货殖列传春秋末到西汉时著名富商大贾的传记。出自于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传中叙述了大商人范蠡、计然、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寡妇清、蜀卓氏、程郑、婉孔氏、曹邴氏、刁间、师史、宣曲任氏、桥姚、无盐氏等人的经商思想和事迹,以及当时各地的自然条件、物产、都会、人口、农业、工商业等经济情况。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地理和工商业者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研究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 ☚ 平准书 食货志 ☛ 《货殖列传》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主要为春秋末年到汉初以工商致富的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单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富商巨贾等人作传。记述他们的事迹、高论和社会经济地位,以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传中对当时各地的山川、物产、交通、人口、都市、商业以及风俗习惯等经济地理概况所作的论述,反映了司马迁的一些经济思想。他认为: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商业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是自然趋势。他主张应让商人自由发展,这对国家没有什么害处,国家用不着去横加干涉。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史记》篇名。司马迁为春秋末至汉初的富商巨贾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史、任氏等人所作的传记。记述他们的事迹、言论和社会经济地位, 以及这一历史时期各地农林牧业、手工业、矿冶等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为中国史学开创了专篇记载社会经济生活的范例。《史记·太史公自叙》中指出作传缘起: “布衣匹夫之人, 不害于政, 不妨百姓, 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智者有采焉”。传中对当时各地的山川、物产、交通、人口、农业、牧业、商业以及风俗习惯等概况作了描述, 提倡较大规模经营农、林、渔、牧业。传中提及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形, 认为 “本富为上”,农业生产是根本;农工 商的关系是“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主张发展农业的同时,相应地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农末俱利”,并须运用政权力量,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控制物价。传中记载了中国古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必须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去推动社会物质财富生产。此篇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经济学”著述。 ☚ 史记·河渠书 汉书·地理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