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面纱论
该理论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货币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就象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古希腊的两位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它不过是充当交换的媒介物。其他的倡导者有萨伊、约翰·穆勒、斯密、李嘉图、魁奈和卡塞尔等。
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货币面纱论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货币数量论一直居于支配地位。在货币面纱论的影响下,尽管洛克、休谟、李嘉图和费雪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货币数量理论存在一些差异,但他们几乎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货币数量的增减只会导致商品价格水平的相应变化,不会对经济产生任何实际影响,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社会真实资产。所以,在这段时期,货币面纱论者只强调实物分析或纯经济理论,而忽视了货币分析,不承认货币对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说:“货币只不过是媒介而已”(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43页)。这种媒介作用意味着货币只能用以购买本身具有直接效用的商品。所以,卖出商品所得到的货币必定会用以购买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商品。这样,货币就只成为商品交换过程转瞬即逝的中间环节。货币交易实际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易。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就是商品的总供给恒等于商品的总需求。这个供给自动制造需求的结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在这一定律的支配下,生产者均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雇劳动力,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会达到最高水平,整个经济由此而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货币只起交易媒介作用,货币数量的增减只不过会使一切商品的价格相应地涨跌,而相对价格却不变,因而不会影响实物经济。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者斯密认为,货币是克服物物交换困难的产物,因此,他也特别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在他看来,纸币和金属货币都能充当流通手段,发挥媒介商品的作用。因此,他极力主张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认为这不仅能减少铸造金银币所花耗的费用,而且能使国家把金银这种死资产变成有利于国家的活资产。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也把货币的职能只归结为流通手段,认为货币是“进行交换的普遍媒介”(《李嘉图著作和通讯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9页)。他认为,纸币不仅是执行流通手段的金银的代表,而且是代替金银真正起作用的货币,货币完全可以用纸币这种真正的符号来代替。正因为如此,所以,李嘉图也是一个货币数量论者。他断言,商品价格随货币数量增减而同比例地涨跌,实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的上述思想,更是认为货币不过是罩在实物交换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对于经济的作用只是方便交换的机械。他说:“货币不过在节省时间的性质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已。它不过是使交换能够迅速而便利地进行的一种机械,没有它也不过使交换缓慢而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926年版第487~488页)。在他看来,尽管货币是一种媒介工具,但它也是一种商品。因此,货币的价值在短期内也决定于货币量的供给与需求,在长期内则决定于生产费用,但“需求供给的规律比之于生产费用规律是更优先的、更基本的价值规律”(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926年版第570页)。货币的供给是用于购买商品的一切货币,而货币的需求则是为了销售而提供的一切商品。因此,如果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一定,则货币的价值和物价便取决于货币的供给量。反之,如果货币的供给一定,则货币的价值和物价就取决于货币的需求。他断言:“若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两倍,物价也必然上涨两倍,若只增加1/4;则物价也只上涨1/4……若不是货币增加而是商品减少,对于物价也会产生同一结果。反之,若是商品增加或货币减少,则产生相反的结果。”(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926年版第492~493页)穆勒认为,货币与物价的这种同比例变动关系只适用于金属货币,而不适用于信用货币。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魁奈认为,货币本身是不生产的财富,它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他说:“货币可以说是交易的工具”(《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121页)。他把这种工具的作用视为卖者出卖商品以后必须得到的担保,并认为充当担保品的可以是铸币,也可以是信用凭证。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也认为,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它总是随经济实体的变化而变化。货币的作用在于能使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用价格来计算。
货币面纱论Veil -of -Money Concept
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货币的本质、职能、作用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否定货币具有实际价值。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和商品交易的媒介; 货币只是覆盖实际经济生活上面的面纱。人们所以认为货币具有实际价值,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层面纱,是一种误解。主要代表有约翰·穆勒 (John Stuartmill,1806—1873) 、萨伊(Jean—Baptistv Say 1767—1832)、卡塞尔 (Gustav Casstl ,1866—1944)。穆勒认为,货币只是交换的工具,不影响交换的法则。因此,在考察现实经济生活时,必须揭掉掩盖实物经济的面纱——货币。瑞典学派的卡塞尔认为,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