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huò bì biǎn zhíдевальв ция(обесцéнение)валюты(дéнег)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指某一国货币的价值跌落。国家货币以金本位为主时,多规定其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如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规定其法定含金量为0.888671克,并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可以兑换。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以后,美元已不再兑换黄金,成为价值符号。货币贬值一般指西方国家宣布其货币减少含金量,从而使货币价值降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竞争激烈,国际收支逆差严重时,往往不得已以货币贬值的办法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同时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外国商品价格则上升,以此加强竞争。但同时,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会造成本国商品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升。货币贬值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实行以通货膨胀增发纸币的办法刺激经济,使币值下降。 ☚ 货币 人民币 ☛ 价值 价值价(价色;等~;产~;身~) 值(产~;币~;升~;贬~) 贾 赀 意义 物品的价值:物直 货物的价值:货值 赃物的价值:赃估 本身的价值:本价 评定的价值:评价 昂贵的价值:百金 价值高:值钱 值价 数量之多,价值之高:等身金 价值降低:贬值 货币贬值:贬价 (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或事物的作用:价值)
另见:作用 用途 价格 财物 ☚ 价值 代价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huobi bianzhi货币升值的对称。又称通货贬值。一般指在各国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下,一个国家正式宣布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直接宣布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汇率。一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外贸易出现大量逆差,引起大量资金外流,黄金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国际收支危机;二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纸币贬值,无法维持原来的法定汇率,从而不得不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汇率。货币贬值是一国经济状况恶化、货币信用不稳的表现。货币贬值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出口,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缓和国内经济困难。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额减少,这样就可以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出口增加;另一方面,按贬值的本国货币计算的外国商品价格相应上涨,从而削弱了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进口减少。此外,当一国货币被其他国家当作主要外汇储备时,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就会直接减少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但是,实行货币贬值的国家,也会使进口原料价格上涨,商品成本提高,引起国内物价和这类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同时,货币贬值会导致本国货币信用的下降。 除上述含义之外,货币贬值有时泛指一国货币在国内购买力的下降以及对外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跌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虽然没有正式宣布本国货币贬值,但却是一国货币的实际贬值。 ☚ 欧洲货币体系 货币升值 ☛ 货币贬值又称“通货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有两种方式:1.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其与黄金或外币的比价。目的为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增强出口竞争能力,同时减少进口,以利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2.一国货币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国内购买力的下降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外汇率的跌落。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亦称“通货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一国单位货币所代表实际价值量的减少。通常在国内表现为货币购买力下降,对外表现为本国货币汇价跌落。货币贬值的方式主要有: (1) 由政府宣布减少其货币含金量,降低本国货币对黄金和外国货币的比价。旨在压低对外汇价,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抑制国外商品进口,以调节国际收支。(2) 实行通货膨胀,即过度发行货币,使之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而导致币值不断下降。货币贬值是西方国家普遍和经常存在的经济现象之一。 ☚ 货币条款 货币集团 ☛ 货币贬值Currency Devaluation货币升值的对称。由政府正式宣布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或直接降低本国货币对其他外币的法定汇率。自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由于取消了货币含金量,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导致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汇率的下跌,也称为货币贬值。一国货币宣告正式贬值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急剧恶化,物价上涨,对外贸易大量逆差,国内资金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危机,在政府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或举借外债进行维持仍不能阻止汇价下跌的情况下,便采取货币贬值的措施。贬值后按照新汇率折合外币,不仅可以降低本国商品的出口价格,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加大了外国商品的进口成本,使进口减少,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不过货币贬值只是一种改善国际收支的应急措施,如果贬值后出口贸易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出现持续的较大的增长,则不用多久,贬值的作用便会消失,重新陷入通货膨胀加深,国际收支恶化,货币汇价疲跌的困境。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要受到国际市场的吸收能力和经济周期变化的制约。另外,货币贬值会加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如果通过货币贬值实行外汇倾销,则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或报复。 货币贬值Devaluation亦称“通货贬值”。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货币贬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金属含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货币贬值就是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即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汇率的下降。 货币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在金本位制条件下,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也降低。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贬值有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之别。对内贬值通常是因为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外贬值是指政府直接宣布,或者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下降,即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的上升。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一般说来,货币的对外贬值是由对内贬值造成的,但因汇率的变动还受国际收支状况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货币的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并不一致。此外,货币贬值还有实际贬值和名义贬值之分。名义贬值,是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名义汇率的上升;实际贬值,是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实际汇率的上升。 货币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亦称通货贬值。一般指资本主义国家正式宣布减少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降低对外币的比价。如美国1971年12月,1973年2月,曾两度宣布减少美元含金量,使黄金由1盎司原合35美元,改为38和42.22美元,使美元对日元、西德马克等的比价降低。实行通货贬值,可以使该国出口商品用外币标价时降低售价,而进口商品以本国货币计价的价格升高,从而可以扩大出口,抑制进口。同时,又使持有该国货币作外汇储备的国家,受到实际价值减少的损失。不过,实行货币贬值后,进口商品 (包括原料、设备等)价格上涨,出口商品成本提高,价格亦会上升,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使广大劳动人民受害。而且,货币贬值,还会导致本国货币信用下降,动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通货贬值还泛指一国货币国内购买力下降及对外汇率的跌落。一国货币国内购买力下降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引起通货膨胀。对外汇率跌落则既可由国内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亦可能受黄金供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变化的影响。这两种情况,虽然不是由政府宣布贬值,却是实际贬值。 货币贬值亦称“通货贬值”。“货币升值” 的对称。 ❶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的价值。 ❷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可明显地区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 对内贬值通常是因为出现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 对外贬值是指政府宣布调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前者属自行贬值,后者是法定贬值。货币对外贬值带有较强主观性,旨在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用以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一般来说,货币的对外贬值是由对内贬值造成的,但因对汇率的变动还受国际收支状况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货币的对内的实际贬值与对外汇率的跌落并不一致。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currency devaluation亦称“通货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 ❶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的价值。 ❷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可明显地区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对内贬值通常是因为出现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对外贬值是指政府宣布调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前者属自行贬值,后者是法定贬值。货币对外贬值带有较强主观性,旨在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用以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一般来说,货币的对外贬值是由对内贬值造成的,但因对汇率的变动还受国际收支状况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货币的对内的实际贬值与对外汇率的跌落并不一致。 ☚ 通货升值 通货贬值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Depreciation ofMoney“货币升值”的对称。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降低。一种货币贬值后,表现为兑换其他货币的数额减少。假如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不变,可以换回更多的本币;相反,进口商品不提高价格,则不可能换回与原先相等的外币,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一国货币贬值通常是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外汇短缺造成的。外汇短缺,外汇汇率会上升,该国为偿付对外债务会减少对本币的需求,使本币汇率下跌,影响币值稳定而发生贬值。 ☚ 货币升值 货币保值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Currency Depreciation一国降低其货币价值的措施。实行货币贬值的方式有两种:(1)降低平价,即通过减少其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来降低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汇的比价。其目的在于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即用外币来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了,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实行通货膨胀,增加货币发行量,使纸币的流通量超过流通商品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以降低单位纸币的含金量,导致币值下跌。但若此种贬值的货币是国际结算手段,那么,实行通货膨胀的国家,实际上是在转嫁它的对外债务, ☚ 货币升值 利息期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一般指一国货币的价值跌落。在过去西方国家货币以金本位为主时,多规定其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如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规定其法定含金量为0.888671克,并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可以兑换。(但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以后,美元已不再兑换黄金,成为价值符号)。货币贬值一般指西方国家宣布其货币减少含金量,从而使货币价值降低。这种情况下的货币贬值表现该国的经济动荡不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竞争激烈,国际收支逆差严重时,往往不得已以货币贬值的办法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同时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外国商品价格则上升,以此加强竞争。但同时,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会造成本国商品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升。货币贬值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实行以通货膨胀增发纸币的办法刺激经济,使币值下降。 ☚ 货币主义 依附论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货币贬值与货币升值相对应。货币贬值就是物品及劳务的价格变贵了。在现阶段,货币与物价是有密切关系的,货币即为交换的媒介,在市场中与物品及劳务处于对称的地位,如果货币的供应与物品及劳务能相互平衡,则物价可以平稳。如果失去平衡,就一般而言,货币数量显著增加,则物价上升,货币价值下降。 一国货币贬值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货币数量显著增加,致使货币价值下降。(2)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有些国家往往在出口贸易极其不振,国际收支和失业问题严重时期,实行货币贬值。本币贬值使外汇的价值上升,并使其上涨的幅度快于并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幅度,以便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输出商品,削弱竞争对手,夺取销售市场。同时货币贬值,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所以它起着抑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贬值具有同样的作用。 ☚ 货币升值 货币购买力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亦称“通货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通常指一个国家货币的币值下降,即降低其对外国货币的比价,货币贬值有两种可能:第一,法定贬值,由国家主动宣布降低本国货币币值,如1971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含金量由原来的0.888671克减少为0.818513克,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即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改为38美元。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10%,即由1盎司黄金等于38美元改为44.22美元。第二,自行贬值,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外汇市场上本国币值下跌,迫使本国货币贬值,旨在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货币贬值有时也泛指一国货币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国内购买力的下降或由于对外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跌落而导致一国货币的实际贬值。 ☚ 货币升值 货币流通 ☛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其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如1971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含金量由原来的0.888671克减少为0.818513克,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即由1盎司黄金=35美元改为38美元。货币贬值幅度的计算公式是: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贬值分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两种。纸币对内贬值是指国内物价普遍上升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其计算公式为: 
纸币对外贬值是指降低本币汇率 (提高外汇汇率)。计算公式为: 
货币对外贬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旨在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用以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求得国际收支的改善,它具有外汇倾销性质。 ☚ 货币升值 货币经营业 ☛ 货币贬值(currency)devalu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