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现代货币学派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该理论以现代贷币数量论为基础,将货币数量论与购买力平价学说结合起来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直接与货币的供求相联系,汇率最终由各国货币存量的供需所决定。
该学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 “大本营”——芝加哥大学由经济学家约翰逊、蒙代尔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创立的一种汇率理论。在国际货币体系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的时代背景下,货币学派对汇率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理论将汇率的决定限制在国际贸易或国际收支范围内的缺陷,而把汇率的研究引进到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上,从而对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成为宏观政策的工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学说首先作出如下假定:
❶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存在着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的充分替代性。
❷存在着高效率的商品市场,自由的商品套购能保证一价定律的成立。
❸存在高效率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作出合理预期,且他们的预期和行为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在以上的假定条件下有:

式中,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R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又根据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表达式有:

式中,M、M’ 表示本国与外国的货币供应量;V与V’ 表示本国与外国的货币流通速度; Y表本国与外国的收入。将 (2),(3) 代入 (1) 式有:


该式表明: 汇率水平是由两国间的相对货币量之比、相对流通速度之比和相对真实收入之比共同决定的。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exchange rate theory of monetarism

现代货币学派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该理论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将货币数量论与购买力平价学说结合起来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直接与货币的供求相联系,汇率最终由各国货币存量的供需所决定。
该学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由经济学家约翰逊、蒙代尔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创立的一种汇率理论。在国际货币体系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的时代背景下,货币学派对汇率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理论将汇率的决定限制在国际贸易或国际收支范围内的缺陷,而把汇率的研究引进到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上,从而对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成为宏观政策的工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学说首先作出如下假定:
❶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存在着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的充分替代性。
❷存在着高效率的商品市场,自由的商品套购能保证一价定律的成立。
❸存在高效率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作出合理预期,且他们的预期和行为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在以上的假定条件下有:
P=R·P′ (1)
式中,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P′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R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又根据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表达式有:


式中,M、M′表示本国与外国的货币供应量;V与V′表示本国与外国的货币流通速度;Y表本国与外国的收入。将(2),(3)代入(1)式有:

R=P/P′=(M/M′)·(V/V′)·(Y/Y′)


该式表明:汇率水平是由两国间的相对货币量之比、相对流通速度之比和相对真实收入之比共同决定的。
☚ 国际传递货币论   金本位自发调节说 ☛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70年代前,汇率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国际贸易与汇率的相互关系上,因而多属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理论分析。70年代后,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代,随着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移动和各国货币汇价的频繁波动,汇率的研究更多地转向汇率自身的运动规律上。在此背景下遂产生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它是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本特点 这个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汇率是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决定,而不是在国际商品和劳务市场上决定。它把汇率看成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来决定,当货币存量的供求达到平衡时,汇率就达到均衡。这个理论是建立在购买力平价或“一价定律”成立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同时还假设本国资本与外国资本可以完全替代,市场参予者抱有关于外汇的合理预期。
主要内容 这个理论可用下面三个方程式表示:
M=PK(i,Y) (1)
M*=P*K(i*,Y*) (2)
P=EP* (3)
这里,M表示货币供应量,P表示价格水平,i代表名义利率,Y代表实际收入水平,星号代表外国,E代表汇率,用一单位外币等于若干单位本币表示,K(i,Y)和K(i*,Y*)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1)和(2)式中的M/P和M*/P*与两国国内的名义利率呈反比关系,与实际收入呈正比关系。(3)式是购买力平价方程式,它将汇率与名义价格联系起来。将(1)和(2)式代入(3)式得出

(4)式说明,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是由这两种货币的相对供给存量和相对需求存量决定的。亦即,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由三个因素决定:本国货币供给存量与外国货币供给存量之比,外国收入与本国收入之比和外国利率与本国利率之比。这一理论可以归纳如下说明:
❶汇率最终由各国货币存量的供需决定。在均衡状态下,对一国货币存量的需求等于该国所拥有的货币存量的供给,汇率就在一国货币供需自动维持均衡时实现。这里所指的一国货币流通量是世界各国居民持有的总量,而不仅是该货币发行国本国居民持有的数量。国际上出现资本流动,是为了改变当前国际间货币供需的非均衡状况,或是为了阻止产生新的非均衡状态。
❷汇率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各国货币存量供给的相对变化,或者货币存量增长率的差异而引起的。在两国货币乘数和利率相同的情况下,甲国货币供给增加,而乙国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甲国货币汇率就要下跌。在固定汇率制下,各国货币需求是外生变量,不受本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如果国内信用扩张,使该国外汇储备流失,国际收支将以逆差形式放出国内多余的货币供给。在当前浮动汇率制下,各国货币需求都是内生变量,它直接受本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如果国内信用扩张,会使价格、收入和利率等发生变动,这时的国际收支逆差不表现为外汇储备的流失,而表现为汇率的下跌。因此,国内货币存量供需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汇率。
❸制约汇率的货币供需状况首先受两国的利率水平的影响。如果甲国的利率水平提高,乙国利率水平不变,持有甲国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要增大,从而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减少,最后导致甲国货币汇率的下跌。货币主义这一推理同凯恩斯主义截然相反,后者认为一国利率水平相对于别国提高,将导致国外短期资金大量内流而使该国汇率提高。其次,货币供需状况也受到两国相对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汇率。如果甲国货币供应增长大于实际收入增长,乙国货币供应增长则与实际收入增长同步,甲国货币相对乙国货币要贬值。反之亦然。但是,如果两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都快于实际收入增长,汇率变动就取决于两国货币增长与实际收入增长差距的大小,差距大的国家货币相对于差距小的国家货币要贬值。
❹汇率最后还要受到各国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所影响。货币供应的存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调整,即国际储备的增减和国内信用的松紧。这两个途径都由金融当局所决定。金融当局通过货币政策大体上控制了私营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及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控制了货币供应量。当两国不同的货币政策使得两国货币供应量所对应的实际收入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此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国家币值上浮,实行扩张货币政策的国家币值下浮。
受到的责难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强调货币市场的供需情况对汇率决定的影响,与其他汇率理论相比,有一定的新意和学术价值。但它存在着以下缺陷:
❶它假定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是不现实的。
❷它未考虑国际收支的结构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近年日趋重要。
❸它对于货币存量供需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也未得到证实。
☚ 一价定律   完全竞争说 ☛
000024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