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财政状况和粮食状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财政状况和粮食状况 《财政状况和粮食状况》这是陈云1950年4月13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的报告。原载1950年4月15日《人民日报》。陈云首先报告了当时财政状况和改进财经工作的意见。指出,自去年中央人民政府通过1950年概算之后,4个月来,国家的财政情况已有好转,预计经过努力财政赤字将大为缩小,国家财政收支可以接近平衡,那么,全国金融物价状况就可以开始好转。这是符合于人民的希望和国家恢复经济的需要的,努力实现这一点,也是人民政府的责任。陈云说,在战争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国家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这是全国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希望继续奋斗,克服困难,实现财政经济、金融物价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他进一步指出,整理收支,缩小赤字,仅仅是财经工作的一部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急待解决。已经做的工作,还有不少缺点。譬如,在征收公粮中的畸轻畸重现象,应加改正;现行税则在执行中还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审查,其中不合适者应予修改;税款负担和公债推销,应该达到合理和适当的程度;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征收工作中的不良作风必须整顿;对税务人员要进行整训,防止贪污偷漏;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使公私兼顾的原则在实际政策和具体办法上体现出来;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应该改进;国营工厂的管理有待于改善;公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应减少盲目性,逐渐增加计划性等等。陈云指出,在人民政府成立以来的6个月中,政务院财经委的工作重心是放在财政方面,平衡了收支,稳定了物价,以后财经委的工作重心应转到调整工商业方面去,并做出成绩。其次,陈云介绍了去年的灾情及今年的粮食准备工作和救灾工作。报告指出:由于12年的战争,对生产和水利长期的破坏,尽管去年农业收成还算不坏,但灾情是严重的。有12 795万亩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灾害,灾民约4 000万人,其中,重灾区2 800余万亩,急需救济的重灾民约有700万人。因此,当时所面临的是全国粮食的供应问题和帮助灾民渡过春荒的问题。陈云说,1950年的粮食准备是:东北入关103万吨,四川运出20万吨,浙赣、粤汉西线通车后,沿线可运出粮食约30万吨,总计153万吨。如有必要,东北进关粮食还可增加,同时还准备必要时,购进若干外国粮食。为了保证全国的粮食供应,政府组织了全国粮食大调运。一方面,从交通不便但有余粮的地区,用各种方法运出相当数量的公粮到交通线上。同时,从去年收成较好历来又有余粮出境的省区,运出若干公粮接济灾区和大城市。他指出,这样的调运,对全国很有必要,对余粮区的农民也有利。如果余粮区的公粮不运到灾区和大城市,而就地与农民竞卖,粮价将会大跌,造成谷贱伤农的情况。另一方面,大城市如果粮食不足,必使工业品成本提高,其结果不仅大城市人民生活会发生困难,余粮区的农民也必然因粮食贱、工业品贵而受到损失。陈云指出,政府调运粮食的目的是把偏僻地区的余粮调到可以机动的交通线上,既可以进,又可以退。只有这样的调度和部署,才能供应全国的粮食需要。关于救济灾民。陈云指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以各种方法用于救济灾民的粮食有:救济粮34 040万斤,水利工赈粮34 564万斤,农贷粮9 480万斤,合作投资粮是12 000万斤,灾民运输的运价粮2亿斤,收买灾民土布粮12 635万斤,借给农民粗粮14 500万斤,地方救济粮16 000万斤。以上八项,共计153 200万斤,即766 000吨。如有必要,还可酌量增加。救济灾民重点是组织灾民生产自救。政府的救济粮食要用在协助灾民进行各种生产上面,决不能只管发放,不管生产。只要工作做得好,是完全可以协助灾民战胜春荒的。陈云最后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央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的成立,已为改造国家经济创立了前提。只要全国人民和政府站在一起,同心协力,消灭残敌,恢复经济,克服困难,我们不但能战胜灾荒,而且定能出现多年未有过的粮价平稳局面。全文约5 100字,载《陈云文选1949—1956年》。 ☚ 认真向专家学本事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