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负重致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负重致远

比喻能担负国家重任。《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易·系辞下》: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服:驾。《随》:《易》卦名,象征随从。下震上兑,震为动,兑为悦,象征下动上说。相传黄帝、尧、舜等人驾御牛、乘坐马,拖运重物,直达远方,以便利天下。据说此举是受到《随》卦的启示。

负重致远fùzhòng-zhìyuǎn

背着重物走很远的路。语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三国时期,襄阳人庞统(字士元)博学多才,深通谋略,在当地声望极高。210年,东吴大都督周瑜病故,庞统送丧到会稽。当他吊唁完毕即将西归时,东吴名士陆[[!GF8B5]](jì)、顾劭、全琮等人与他在昌门一起聚会话别。庞统乘着酒兴,对聚会的东吴人士一一加以品评。他说:“陆子([[!GF8B5]])好比一匹老马,有超逸的才能;顾子(顾劭)好比一头老牛,能吃苦耐劳,背驮沉载而行远道。”他又指着全琮说:“你好施慕名,虽然力差些,但也是当代难得的人才。”事后,有人问庞统:“在你的眼里,是不是认为陆[[!GF8B5]]的才能比顾劭强?”庞统说:“马儿虽好,但只能供一人乘坐,牛运载的岂止是一个人的重量?”顾劭听到这些话,与庞统的关系更密切了。
后来,人们用“负重致远”比喻能够担负重任。

负重致远fù zhòng zhì yuǎn

背着重物走远路。《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后用“负重致远”比喻肩负重任。《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陆子(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顾劭)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也作“负重涉远。”《抱朴子·内篇·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负重致远

致: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形容人勤勉踏实,能够担负重任。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病死,蜀国谋士庞统前来吊唁。东吴许多人慕名前来拜访,在一次聚会上,庞统品评起了东吴的各位名士。庞统说:“陆勣先生可以说是一匹驽马却有逸足之力,顾劭先生可以说是一头驽牛却能负重致远。”(见《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负重致远

喻指肩负着重任踏上漫漫长途。《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或作“负重涉远”。《抱朴子·内篇·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字数:81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志比天高   青云万里 ☛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

背着重物到远方。比喻能担负重任。致:到达。

☚ 负山戴岳   高才博学 ☛
远行

远行

迈(长迈;远迈;遥迈;缅迈;行迈;遐迈;于迈) 逴(逴行) 征(于征;徂征;遐征) 远适 远逝远足 远去 远跖 远蹈 远跖 长行 麟行 粗行 行縢 逾远 涉远 遐步 遐逝 遐举 历远 高蹈 鸿翥 膏车 摇鞭
乘车远行:远驾
羁旅远行:羁逆
负重远行:负重致远 负重涉远
毅然远行:鸿骞凤逝
单独远行:孤征
长途远行:长征
远行的艰辛:盘山涉涧
远行,跋涉:蹑屩担簦 蹑蹻担簦 担簦蹑屩
(出远门:远行)

☚ 起程   步子 ☛

担负重任

担负重任

负任 负重 负山戴岳
担负重要的工作任务:千斤重担
负责,担负重任:忧责
能担负重任:负重致远
力小而担负重任:蚊力负山
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蚊思负山
身居高位,肩负重任:负衡据鼎
担负重大的责任:任重(~道远)
有大才,能担负重任:扛鼎
德行浅薄而要担负重任:德薄任重
无能力承担这个重任:不胜其任
能力不胜其任而坏事:折鼎负乘

☚ 摊派   负担 ☛

承担重任

承担重任

负重(~致远;如牛~)
敢于承担重任:有肩膀
承担家庭或事业重担:顶立门户
忍受屈辱,承担重任:忍辱负重
无能力承担这个重任:不胜其任
能力非凡,能独立承担重任或支持局面:撑天拄地 拄地撑天 柱天踏地 立地撑天

☚ 包揽   担负 ☛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

喻指肩负着重任踏上漫漫长途。或作“负重涉远”。

☚ 志比天高   青云万里 ☛

负重致远

背着重物走很远的路。比喻肩负重任。负:背在身上,负担着。致:达到。 《易经·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负重致远fù zhòng zhì yuǎn

bear (/carry) heavy burdens and travel long distances;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 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 十倍于常牛, ~, 曾不若一羸牸。(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Have you gentlemen ever heard of Liu Biao?He owned a large ox weighing a thousand catties. It ate ten times as much fodder and beans as ordinary oxen,but when it came to bearing heavy burdens or traveling long distances,it wasn’t even the equal of a sick calf.
❍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 “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After he had seen Lu Ji,Gu Shao,and Quan Zong,he made characterizations for them as follows: “Lu Ji might be called an old horse who has the capability for swiftness of foot; Gu Shao might be called an old ox who can carry heavy burdens and travel long distances.”

负重致远fù zhònɡ zhì yuǎn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物走很远的路。比喻能够担负重任。be able to shoulder important tasks,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负重致远fù zhòng zhì yuǎn

【解义】致:使到,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担负重任。
【例句】新的领导班子充满朝气,相信一定能~,把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近义】任重道远

负重致远

《辞源》源云:三国·蜀·庞士元(统)至吴,见陆勣、顾劭、全琮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世说新语·品藻》。
按,此语之源,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独见,云:语本《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正是。

负重致远fù zhòng zhì yuǎn

肩负重担,送到远方。比喻能够担负重任。《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负重致远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东汉末年的名士,博学多才,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人称“卧龙”,庞统人称“凤雏”。
庞统和当时东吴的大将周瑜很有交情。公元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时,庞统曾献连环计,为赤壁大战的胜利立下过功劳。
公元210年,周瑜在巴郡病故,庞统十分悲伤,亲自送丧到吴郡。
庞统一到吴郡,东吴一些文人闻他之名,纷纷与他结交。东吴名士顾劭、陆绩、全琮等人很佩服庞统的才能,都和他成了至交。陆绩、顾劭等都是孙权的谋士,他们极力向孙权推荐庞统,但由于庞统人长得很难看,孙权以貌取人,不肯留用庞统。
不久,周瑜丧事毕,庞统决定西归。陆绩、顾劭、全琮等一起在昌门为庞统饯别。大家一起谈古论今,十分欢畅。席间,众名士要庞统评论一下陆绩和顾劭的优劣。庞统想了想说:“陆先生好像一匹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而顾先生像一头跑得很慢而耐劳的牛,能够背负沉重的东西达到远方。”
有人问:“在先生的心目中,是不是认为陆绩的才能胜过顾劭?”
庞统笑了笑说:“马儿虽好,只能运载一个人;而驮着重担的牛一天能走百里,它运载的岂是一个人的重量?”
陆绩和顾劭对庞统对自己的评论非常满意,请庞统评论一下自己。庞统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胜任的。”
饯别后,庞统便西归了。后来,庞统投靠刘备,经诸葛亮推荐,受到了刘备的重用,拜他为副军师。庞统便悉心和诸葛亮一起,辅助刘备争雄天下。
后来,“负重致远”这一成语,用来比喻能够担负重任。

负重致远fùzhòng-zhìyuǎn

负:背负。致:达到。背着重物走很远的路。比喻为了远大目标,担当着重任。

负重致远fù zhònɡ zhì yuǎn

背负重物到远方去。形容能承担重任。也作“负重涉远”。

【负重致远】fù zhòng zhì yuǎn

背着重物送到远方。比喻能担负重任。致:送到,到达。

负重致远fùzhòng-zhìyuǎn

〔连动〕 负载重物并走很远路程。《易经·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后汉书·赵熹传》:“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乎?’”
△ 多用于比喻坚忍负重,努力有成方面。
也作“负重涉远”。

负重致远fù zhòng zhì yuǎn

负:背负。重:沉重之物。致:送往。远:远方。即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往远方。比喻肩负重任。也作“重任涉远”。涉 (shè): 到,经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