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後期青銅器。公元1975年湖南醴陵出土。器高二二·八厘米,長二六·五厘米,寬約十五厘米,呈碧緑色。象額扁平,眼眉突起,嘴向前突,門牙外露,耳殼較大,鼻向前上伸,頸短,軀體肥大,臀部出稜,尾下垂,腿粗壯,足分五趾,各有蹄。全身有多種裝飾:通體以雲雷紋爲地,前額飾一對蟠蛇,耳下爲鳥蛇,主體飾龍紋,腹下飾獸頭,後部飾獸面紋及夔紋,前腿飾虎紋,後腿飾獸面紋。長鼻作流,鼻端作鳥首狀,鳥冠上又伏一卧兔,兔口銜一蟠虺。商王愛象,禮器之造型和裝飾往往用象作母題。此象樽銅質優良,鑄造精工,是用動物雕塑形象破幾何器形實例之一。將雕塑和實用結合一體,是商代中後期青銅藝術裝飾之特點。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