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谷朗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谷朗碑 《谷朗碑》,全名《吴九真太守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272)四月立,碑纵176厘米,横72厘米。碑文正书18行,行24字。碑额正书《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一行11字。碑西侧刻有谷起凤 谷尚志等谷氏后人题名。清初尚好,后被凿损。碑石几经移置,最后安放于湖南耒阳蔡侯祠内(今耒阳蔡伦故居)。 此碑为早期楷书(也有称隶书者),字体楷则齐备。隶意虽浓,却是楷书,是由隶演变形成的早期形态。三国时期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而楷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体现了当时人们追求书体简化和美观的审美理想与情趣。这通碑刻,笔画遒劲,波磔收敛,结体方整,书风质朴古雅,是书法史上重要名碑之一。文字由隶至楷的演变,结体大大简化,而笔画却变得异常的丰富和复杂。总的看来,此碑兼有隶、楷的体势,波势已基本消失。横画的蚕头燕尾被正楷的横、捺所取代: “君”字、“先”字、“子”字的长横就无波势,略存楷书欹侧之态,微微倾斜取势,出现了楷书中的提、按用笔。“君”字的长撇,“公”字的短撇和一捺,与“中”字竖悬针等等,就完全是楷法了。另外,“孙”字、“郎”字、“先”字、结体呈长方形,工整端庄,与隶书扁或方的结体相异趣。碑中的“其”字、“之”字却保留了汉隶的写法,可视为自汉末到三国时期书体渐变的轨迹。 谷朗碑 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立。高176厘米,宽72厘米。原在湖南省耒阳县城东谷府君祠内,清时迁至杜甫祠(现耒阳一中)内保存。现在蔡侯祠内。碑额为隶书“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11字。碑文18行,满行24字,字径约3.5厘米,记叙谷朗名号的来源和他的身世、品行等。字体介于隶、楷之间,结体古拙,书法端劲有致,开辟了楷书先河,为重要的古碑刻之一。谷朗(东汉建安二十三年—三国·吴凤凰元年,即公元218—272年),字义先,耒阳人,曾官至忠都尉尚书郎,吴建衡三年(公元271年)迁为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顺化以北)太守。有关谷朗碑的记载可参考清代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叶奕苞的《金石录补》及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等。 ☚ 法书 马王堆帛书 ☛ 谷朗碑谷郎碑 (局部) 吴 · 鳳凰元年(272)刻。隸書十八行,行二十四字。額題隸書陰文十一字: “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書風業已遠離漢時八分,波磔脱落,頗近楷體,為由隸入楷之先驅。清晰無漫滅者,為剜改後之新拓,剜改時有數字剜錯。而剜改前之舊拓殊富古拙之趣,品格頗高,多見異體字,磨滅甚,頗為難得。現存湖南耒陽縣。瞿中溶謂此碑“文詞古雅,隸體端勁有法。其時去東京(後漢)未遠,尚多漢人遺意。誠可與漢隸同為墨林之寶藏。”“多漢人遺意”之見不當。康有為稱之古厚,為其楷之極。楊守敬《平碑記》曰: “結體與 <郛休碑> 相似。” <郛休碑> 刻于晉秦始元年 (270),與 <谷朗碑>同時代。碑西側刻有谷起鳳、谷尚志等谷氏後人題名。日本二玄社輯入《書迹名品叢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