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谢宣城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诗文别集。南朝齐谢脁作。朓曾官宣城太守,故名。原集十二卷,至宋存十卷。南宋楼炤取其前五卷诗赋歌曲刻之,名《谢宣城诗集》,后五卷应用文屏而不取,已佚。今有影印明依宋钞本。别有明薛应旂、汪士贤刻本及张溥刻一卷本等。又有明正德间刘绍刻本,名《谢脁集》。清吴骞《拜经楼丛书》辑本《谢宣城诗集》五卷,校勘颇精。近人郝立权撰《谢宣城诗注》,注释详密,亦可参考。

☚ 鲍参军集   江文通集 ☛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诗文别集。一作《谢玄晖文集》、《谢宣城诗集》。南齐谢脁撰。齐、梁诗人刘孝绰作诗“唯服谢脁,常以谢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文章篇》),似脁诗当时已有集本行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十二卷,又《谢脁逸集》一卷,前者盖即南朝齐、梁时通行本,后者成书或稍晚。《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著录《谢脁集》十卷,《日本国见在书目》于十卷外,又著录《谢吏部集》一卷,十卷本当是隋十二卷之劫馀,所谓《吏部集》恐系《逸集》之别称。唐十卷本至南宋犹存,北宋《崇文总目》改名《谢玄晖文集》,南宋《郡斋读书志》仍称《谢脁集》,并谓“《文选》所录脁诗仅二十首,集中多不载”(衢本卷一七),足证十卷本较隋十二卷确有散佚。南宋《直斋书录解题》最先著录《谢宣城集》五卷,注明底本为通行十卷本,“止以上五卷赋与诗刊之,下五卷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概不录。此即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楼炤刻本,今存明影抄本(见《四部丛刊》),又有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洪伋翻刻本。自五卷本出,十卷本遂致湮没。明代诸刻皆五卷本流裔,主要有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刘绍刻五卷本、张燮辑《七十二家集》六卷本、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一卷本。燮本另辑杂文十九篇编为一卷附五卷末,溥本亦有辑佚,略依赋、疏、表、策问、启、书、序、颂、哀策文、墓铭、乐府、诗、联句为序合编一卷。清人刻本以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吴骞《拜经楼丛书》本为佳,号称“依宋校本”整理成书。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所收《谢宣城集》五卷,底本用明刘绍本、张溥本,杂文附于五卷诗末。1936年,郝立权取传本五卷中所有诗作注,成《谢宣城诗注》四卷,并附《集说考证》。1969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洪顺隆《谢宣城集校注》五卷,诗文分别以明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本)、张溥本为底本,广校诸书,是正文字,注释则偏于征举典实,笺评则注重考订作年、阐发微义。卷首有《绪论》评介作者传略、作品背景、作品特色、作品价值及脁集源流。卷末附录历代评论及版本序跋资料,兼驳前人注释之疏失。

☚ 梁武帝集   吴朝请集 ☛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一卷。诗赋并收。谢脁世称“小谢”。与沈约同时,也齐名,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其诗以秀丽、清新为特色,主要诗歌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清)吴汝纶有《谢宣城集选》一卷。

☚ 谢脁   谢宣城集 ☛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五卷。有《四库全书》本。

☚ 谢宣城集   谢宣城诗集 ☛

谢宣城集

别集。五卷。南朝齐谢朓撰。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堂侄,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出身贵族,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是“竟陵八友”之一。十九岁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九年(491)为荆州刺史,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早期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游宴应酬之外,多为咏物之作,如《咏风》、《咏竹》等。官荆州刺史以后,经历了政治风波,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不仅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谢朓的作品以山水诗为出色。他吸收了谢灵运创作中刻划景物细致逼真的优点,克服其语言上平板晦涩的毛病,用词清新华美,又明白流畅,同时他又能比较彻底地摆脱玄言诗的影响。他的作品有许多传神的刻划和新颖的意境,例如被人传诵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绮丽明媚景色反衬凄惋哀伤之情,具有优美的意境,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联尤为出色,钟嵘、李白等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诗造语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体现了讲究声律、对偶的“永明体”新体诗的特点,这也是谢朓自己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创作主张和审美观点的生动体现。

谢朓还特别善于写小诗,如《玉阶怨》、《同王主簿有所思》、《王孙游》、《铜雀怨》、《金谷聚》等。这些诗大多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能收到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些诗显然是受南朝乐府的影响,艺术上更趋成熟。

谢朓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他的五言诗已接近唐人近体诗,他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山水诗的发展贡献尤大。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在《寄岑嘉州》中说:“谢朓每诗堪讽诵。”可见李杜对谢朓的评价都颇高。

谢朓的辞赋和散文,成就不如诗,但也有值得称道的。现存的几篇赋,如《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杜若赋》等,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

《谢宣城集》原集十二卷,已散佚。至宋时存十卷,南宋楼炤取其前五卷赋、乐府、诗刻之,名《谢宣城诗集》,今有影印明依宋钞本。又有明薛应旂、汪士贤刻本及张溥刻一卷本等。别有明正德间刘绍刻本,名《谢朓集》。清嘉庆间吴骞辑《拜经楼丛书》本《谢宣城诗集》五卷,校勘较精。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注释详密,可供参考。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别集名。南朝齐谢眺(官宣城太守)作。此集的最早编定者不详。隋代存有13卷,《隋书·经籍志》著录“齐吏部郎《谢脁集》十二卷,《谢脁逸集》一卷”。至唐、宋时代存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楼炤所刻5卷本,只收赋与诗,为南宋佳本。《四库全书》所收《谢宣城集》5卷即此本,收赋9篇,诗149首。明代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谢宣城集》(《四库全书》本作《齐谢脁集》)一卷,收赋9篇,表、章、笺、启、教、哀策文、谥册文、墓铭、祭文20篇,诗140首。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赋文28篇,中华书局1983年版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诗144首。今以严氏、逯氏所辑较为齐备。

☚ 谢灵运集   谢惠连集 ☛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5卷,齐谢朓撰。据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脁集本10卷,楼炤知宣州,止以上5卷诗与赋刊之,下5卷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可采者已见本传及文选。馀视诗劣,无传可也。考钟嵘《诗品》,称脁极与予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则振孙之言审矣。谢脁其官实不止于宣城太守,然诗家皆称谢宣城,殆以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耶。张溥刻百三家集,合朓诗赋5卷为1卷。此本5卷即绍兴二十八年楼炤所刻,前有炤序,犹南宋佳本也。此集收赋9篇,有《酬德赋》、《游后园赋》、《临楚江赋》、《思归赋》、《七夕赋》、《高松赋》等。
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收其文集《谢宣城集》。此书有宋绍兴戊寅楼炤刊本、明正德六年刘绍刊本、嘉靖刊本、明万历己卯宣城重刊本、清康熙丁亥郭威钊刊6卷本、汲古阁影宋本、明汪士贤刻本、明正德黎晨刊本、扬州刊本、《四部丛刊》本。

☚ 文苑   孔稚圭集 ☛

谢宣城集

诗文集。南朝齐谢脁(464—499)撰。五卷。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历竟陵王萧子良、随王萧子隆功曹、文学等职,深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后迁明帝中书郎,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累尚书吏部郎,为徐孝嗣构陷,狱死。少好学,以文辞清丽称著,是“永明体”新诗的主要作家。现存诗二百余首,优秀之作,多为山水诗,风格清新流丽,深受谢灵运、陶渊明影响。著名诗篇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等,写景抒情,逼真新颖,完全脱离了魏晋玄言诗的影响,且诗中佳句迭出,脍炙人口,如“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皆熔裁清俊,自然流出。《诗品》评曰:“一章之中, 自有玉石。”和谢灵运一样,存在“有句无篇”的缺点,“善自发端,而篇末多踬”。而其新体诗,凡二十八首,以《隋王鼓吹曲》有名,力求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藻华美,对仗工整。其乐府小诗,如:《王孙游》、《玉阶怨》语精味雋,对唐律诗绝句的形成,颇具影响。李白多有称引之语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赞曰:“谢脁每诗堪讽诵”(《寄岑嘉州之二》)。其文有《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牋》与《齐敬皇后哀策文》等,皆为骈文,为《文选》载录。原有集,已散佚。明张溥辑刊有《汉魏诸名家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近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

谢宣城集

谢宣城集

别集。五卷。南朝齐谢朓撰。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堂侄,人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出身贵族,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是“竟陵八友”之一。十九岁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九年(491)为荆州刺史,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早期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游宴应酬之外,多为咏物之作,如《咏风》、《咏竹》等。官荆州刺史以后,经历了政治风波,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不仅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谢朓的作品以山水诗为出色。他吸收了谢灵运创作中刻划景物细致逼真的优点,克服其语言上平板晦涩的毛病,用词清新华美,又明白流畅,同时他又能比较彻底地摆脱玄言诗的影响。他的作品有许多传神的刻划和新颖的意境,例如被人传诵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绮丽明媚景色反衬凄惋哀伤之情,具有优美的意境,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联尤为出色,钟嵘、李白等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诗造语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体现了讲究声律、对偶的“永明体”新体诗的特点,这也是谢朓自己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创作主张和审美观点的生动体现。
谢朓还特别善于写小诗,如《玉阶怨》、《同王主簿有所思》、《王孙游》、《铜雀怨》、《金谷聚》等。这些诗大多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能收到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些诗显然是受南朝乐府的影响,艺术上更趋成熟。
谢朓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他的五言诗已接近唐人近体诗,他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山水诗的发展贡献尤大。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在《寄岑嘉州》中说:“谢朓每诗堪讽诵。”可见李杜对谢朓的评价都颇高。
谢朓的辞赋和散文,成就不如诗,但也有值得称道的。现存的几篇赋,如《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杜若赋》等,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
《谢宣城集》原集十二卷,已散佚。至宋时存十卷,南宋楼炤取其前五卷赋、乐府、诗刻之,名《谢宣城诗集》,今有影印明依宋钞本。又有明薛应旂、汪士贤刻本及张溥刻一卷本等。别有明正德间刘绍刻本,名《谢朓集》。清嘉庆间吴骞辑《拜经楼丛书》本《谢宣城诗集》五卷,校勘较精。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注释详密,可供参考。

☚ 鲍参军集   文选 ☛

谢宣城集

五卷。齐谢朓 (464—499)撰。谢朓,字玄晕,陈郡阳夏 (今河南太康) 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是南朝齐著名诗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部,出任宣城太守。以 《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诗家皆称之为谢宣城。后迁南海太守、尚书礼部郎。被陷下狱而死。事迹载于《齐书》本传。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谢朓集十卷;楼炤知宣州,只以上五卷赋与诗刊之。下五卷皆当时应用之文,衰世之事。前有楼炤序,犹南宋佳本。其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杜甫称“谢朓每诗堪讽咏”。钟嵘《诗品》评其诗:“一章之中,自有玉石。”此书有四库本,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楼炤刻本。今有影印明依宋抄本,又有明薛应旂、汪士贤刻本及张溥所刻一卷本等;别有明正德间刘绍刻本,名《谢朓集》;而以清嘉庆间吴骞辑拜经楼丛书本《谢宣城诗集》五卷,校勘为精。

《谢宣城集》xie xuan cheng ji

A Collection of Xie Xuancheng→谢眺(Xie Tia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