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调整过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调整过程Adjustment Process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学说是一般均衡理论,它研究的是竞争性均衡的存在及其效率的特性。但对于均衡以外发生的情况以及均衡受到干扰后参与各方如何行动的研究,却是经济分析中的空白,这使得均衡分析的基础是很不稳定的。经济学家们一直强调对利润机会的追求会导致均衡。但这一结论迄今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即使存在均衡,其调整过程也是不清楚的,这主要是由于对参与各方的非均衡行为缺乏满意的解释。阿罗-德布鲁 (Arrow-Debreu)理论以寻租的动态过程对价格调整做出假设。直到1960年,对寻租过程模型的研究一直是有关稳定性问题的论著中的主要内容。1960年,赫伯特·斯卡夫 (Herbert Scarf)提出的反例使人们意识到寻租过程模型需要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而且并非一切调整过程都能归结为寻租过程,这宣告了寻租过程的失败,其后人们转而研究 “非寻租过程”或“交易过程”。在纯交换交易过程中,价格继续按照超额需求的方向进行调整,但同时也发生交易,消费仍被推迟到均衡状态。对这种交易如何自然地受到限制主要有两种解释。(1) “埃奇沃斯过程”,它假设只有一批参与者,他们只有在现行价格下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易能在效用上获益时才会交易。这一假设产生出一个稳定的调整过程,假如交易停止进行,则所获的效用量是在均衡以后增加出来的,这一效用量即可用李雅普诺夫 (Lyapunov) 函数来说明。(2) “哈恩过程” (哈恩与根岸),其基本假设 (又被称做是“有序市场假设”) 为: 交易后,可能存在尚未得到满足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者或供给者,但只要市场组织得好,两者不会同时出现。交易之后,任何一个参与者如果对某一商品存在非零超额需求,该超额需求同该商品总的超额需求的状况是一致的。这一假设再加上其他一些次要假设,就可以表明哈恩过程是全面稳定的。虽然这一理论很完美,但如果人们想证明均衡经济学的用处,其结果也不能真正令人满意。费希尔曾经尝试进行了另外的改进,但其对调整过程的解释也不能真正令人信服。至今关于非均衡向均衡的调整过程还没有满意的解答。要使均衡经济理论具有稳定的基础,就需要采取新的分析方法。 调整过程regulation proces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