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读《孟尝君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 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 ① 鸡鸣狗盗: 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中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夜半,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入,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鸣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关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这是一篇《史记·孟尝君列传》的读后感。它名为评论史事,实则是借题发挥,另有深意。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齐国的公子,以好养士著称,门下食客常达数千人。王安石在此文中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说明“士”必须是可赖以谋国制敌的能人,而鸡鸣狗盗之徒算不得士。这实际寄寓了他站在时代高度对人才的看法和要求,反映了他自己不凡的抱负、高远的情志和宏大的魄力。当然,文章认为是一士就可以“南面而制秦”,有点夸大士的个人作用,失之片面;但这主要是为了矫枉,故而不免过正,以对士的高度期许和评价,来扫除把鸡鸣狗盗辈与士相提并论的世俗浅见。总的讲,这篇史评翻新出奇,议论精辟,观点卓绝,富有反潮流、反传统的精神,表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

全文只有四句话,九十个字,可是转折跌宕,气势充沛,被李涂《文章精义》誉为文之“短而转折多气长者”,确是古代短文中的精品。文章第一句话先摆出对孟尝君的传统看法: 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搜罗人才,士所以归附之,最后依靠他们的力量逃离了秦国。这就干脆利索,开门见山地竖起了下文要批驳的靶子,此可谓“立”。第二句先用感叹词“嗟乎”加强语气,然后直截了当地驳斥“能得士”的说法: 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头罢了,怎么能说他“能得士”呢?斩钉截铁,一下子就把士和鸡鸣狗盗之辈区别开,出语警策,反驳有力,此可谓“驳”。第三句转折腾挪,加深反驳之意: 凭仗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士,就可以使齐国成为霸主,制服秦国,何至于还要靠鸡鸣狗盗的力量来脱险呢!着重辨证“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人不足以称“士”,新意独出,直追根本,发人深省。在表明对士的看法中,融入了他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谓“转”。第四句承接上文,又驳“士以故归之”,下断语作结: 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下,这就是士所以不到孟尝君那里去的原因。补足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批驳,结语真可说是警健精辟,劲峭痛快,此可谓“断”。全文通过立、驳、转、断四层,把“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一笔扫倒,显得理足神完,语简意深,文短气长,尺幅中具有千里之势,读起来又抑扬顿挫,声韵谐美。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气势、音韵之胜,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敏锐卓绝和写作技巧的高超纯熟。宋代谢枋得评谓“笔力简而健”(《文章轨范》卷五),清人沈德潜称赞曰“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字数:1313
吴小林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杂文《读《孟尝君传》》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 ①《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②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终于依赖他门下士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强暴的秦国脱险而出。③嗟乎——叹词。④特——只不过。雄——长,首领。⑤擅齐之强——依仗齐国这样强大的力量。⑥南面而制秦——即制服秦国而称王。⑦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到孟尝君门下来的原因。
 赏析 这是王安石读完《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围绕着何为“能得士”发表的感想,是一篇读史杂感。见解高卓,立意深刻,表现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特有的雄才大略和对历史锐敏的洞察力。文章虽然极为简短,但却写得强劲峭拔,一波三折,很有气势。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的公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他和当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以及魏国的信陵君,皆以好客养士而闻名于天下,合称“战国四公子” ,《史记·孟尝君列传》对他的事迹作了十分生动精彩的描述。说他礼贤下士,为人排忧解难,以至天下之士云集其门,食客数千。王安石对此却大不以为然。他一反传统观点,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寥寥数语,却曲尽其理,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了“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令人信服而又感到耳目一新。在王安石看来,“士”必须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 目光远大,能为国立功,为民兴利,使国盛民强。而孟尝君手下的所谓 “士”,却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本领与举措。孟尝君倘若能得一真“士”,仰仗着齐国那样强大的力量,早就可以“南面而制秦”了,又何至于依赖着“鸡鸣狗盗”的办法而偷偷狼狈地逃出秦国呢?经过这一有力反驳,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和推崇备至的孟尝君借“士”脱险返齐的故事,便即刻失去了任何光彩,并恰恰证明了不能得士;他本人也只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
 从世称孟尝君能得士着笔,而以不能得士作结。一篇翻案性的论文,没有繁琐引证和冗长议论,全文仅四句话,不足百字,却内容丰富,气势纵横。
 在艺术上,本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语言简洁警策,结构自然紧凑。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意惟求多,字惟求少”和“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二是词语的重现与妙用。在此文中,“鸡鸣狗盗”这一词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是为破“孟尝君能得士”而用; 第二次“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是为破“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而用; 第三次“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是为破“士以故归之”而用。三次所用,因语义转折、回曲,各有其不同的重要作用,但都有非用不可的意义。所以,三次重现不仅不使人感到重复累赘,反而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有一唱三叹之韵致。清代沈德潜评这篇文章说: “语语转,字字紧,千秋绝调”是很有见地的。它确为古代的短篇杰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