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诸葛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诸葛瑾174—241

三国吴大臣。诸葛亮兄,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避乱江东。后归依孙权,受到优遇,任长史,转中司马,善以婉言劝谏权。从讨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刘备伐吴,孙权求和,瑾乃致书备劝和。后迁左将军,封宛陵侯,统军驻公安,权每以军国大事相商。黄龙元年(229年)权称帝后,任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

诸葛瑾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以迂为直,旁敲侧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宽宏大量,与主相得/明察秋毫,高瞻远瞩

诸葛瑾为东吴谋臣,字子瑜,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年轻时曾游览京都,攻读诗经的、尚书的、春秋左传的等古籍。母亲去世后,居丧期间,表现了高度的孝心。事奉继母恭谨,很符合为人之子的道义。

汉朝末年,诸葛瑾到江东避乱。正值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他,认为他不同常人,就向孙权推荐了他,与鲁肃等人都被当作宾客来对待,后来担任孙权长史,转任中司马。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蜀国与刘备建立友好关系,在那里诸葛瑾和他弟弟诸葛亮每次都在公开场合见面,退下来从不私下会见。

诸葛瑾174—241

三国时孙吴将领。字子瑜,瑯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孙权姊壻荐之于权,为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215年),权遣他使蜀通好刘备。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刘备伐吴,权令他致备笺言和。黄武元年(222年),升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孙权称帝后,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赤乌四年(241年)卒,年六十八岁。

诸葛瑾174—241

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后从征关羽,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军公安(今属湖北)。复迁左将军,封宛陵侯。为孙权所重,每大事咨访。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瑾174~241

三国时吴将领。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诸葛亮兄。曾任吴国左将军,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病卒。

诸葛瑾

诸葛瑾174—241

三国时吴国将领。字子瑜。琅邪阳都(今沂南)人。诸葛亮之兄。东汉末移居江南。孙策,死。由孙权妹婿弘咨荐于权,颇得孙权优礼,任为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曾遣他出使蜀国通好刘备。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后以绥南将军代吕蒙为南郡太守,率军驻公安(今属湖北)。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迁左将军,封宛陵侯。孙权称帝后,拜大将军,领豫州牧。

☚ 诸葛亮   诸葛孔明 ☛

诸葛瑾174—241

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之兄。汉末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能很好地处理蜀吴关系及君臣关系,而不致罹祸,并深得吴主信任。孙权称帝,以之为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赤乌四年卒,年六十八。

诸葛瑾174—241

三国时吴将领。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兄。东汉末移居江南,受到孙权优礼,任长史。后以绥南将军代吕蒙为南郡太守,率军驻公安(今属湖北)。孙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诸葛瑾174—241

字子瑜。三国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诸葛亮之兄。东汉末年避乱江东,孙权委以长史重任。尝奉使蜀国,与诸葛亮公会相见,退无私面。深受孙权信任。谏诤孙权,委婉动人,常为孙权采纳。孙权称帝,拜大将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