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确实、的确。侯寘《满江红》(天阔江南):“君不见、苏仙翻醉墨。一篇水调锵金石。念良辰美景赏心时,诚难得。”

☚ 空祗   袄知 ☛

相对虚伪而言,表示真诚、诚实; 相对虚妄而言,表示确实、可信。是一种可贵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品格,历来为衡量人品、交际往来的人格标准。《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后汉书·马援传》: “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章)

☚ 义   清 ☛

诚chéng

诚心。《大雅·崧高》六章:“申伯还南,谢于诚归。”郑《笺》:“‘谢于诚归’,诚归于谢。”孔《疏》:“言谢于诚归,正是诚心归于谢国。古人之语多倒,故申明之诚谢者,决意不疑之辞。”《说文》: “诚,信也。”

☚ 诗   诜 ☛

读音ch·eng(ˊ),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是征切,平,清韵。
❶诚心;真心。
❷诚然;确实。
❸如果。
❹的确;实在。

上一条: 下一条:

诚chénɡ

很,非常,表示强调:东北的冬天~冷了。

〔cheng〕 danx.
诚实 〔cheng·shi〕 laos xix.

诚誠《广韵》是征·清;zniá‖chéng

副词。由古义真的,确实引申:~𠢕zniá ggáo(确实能干;很能干)
❍ ~清气zniá cīngkì(真的很干净)。《广韵》:“誠,審也。”《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誠足悲憂,不可說也。”

{}3710闽语。福建厦门〖〗。很;非常;怪:~否势怪不好意思的‖~利眼非常有趣味‖~食力很够受‖~清气很清洁。好。多么。表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芳好香‖~寒好冷,可,表强调:风~大风可大。

诚cheng

❶真实的。同义合成词:“真诚”。《列子·汤问》:“帝感其~。”(帝:天帝。感其诚: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其:他的。)
❷确实,的确。苏洵《六国论》:“(燕、赵)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不得已。”(智力:智慧和武力。)《战国策·齐策》:“臣~知不如徐公美。”
❸果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绝齐:与齐国断绝关系。)《史记·陈涉世家》:“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诈:假。唱:倡导。宜:应当。)

诚誠chéng

❶心意实在;没有虚假
 △ ~恳|~意。
❷的确;实在
 △ ~有此事。
❸姓。

❶真心实意:~心︱~意︱~恳丨~实︱~挚(zhi)丨~朴︱~笃(du)︱真~︱忠~︱赤~︱热~︱虔(qian)~︱至~︱精~︱专~︱竭~丨输~︱推~相见︱开~布公︱真心~意。
❷确实;的确:~然︱~惶~恐︱心悦~服。

诚chéng

❶ 真实:诚信|诚挚|诚意。
❷ 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心悦诚服。
❸ 假如,果真:诚如此言,不敢忘德。
❹ 姓。

诚chéng

❶的确;确实。《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王逸注:“言国殇之性诚以勇猛,刚强之气不可凌犯也。”金开诚校注:“诚,诚然,确实。”
❷诚实;真诚。《惜诵》:“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王逸注:“言己竭尽忠信,以事于君,若人有赘肬之病,与众别异,以得罪谪也。”汤炳正今注:“谓己尽忠事君,反与大众不合而被视为多余之人。”

诚cheng

诚笃 诚恳 诚朴 诚然 诚实 诚心 诚信 诚意 诚挚赤诚 丹诚 竭诚 精诚 虔诚 热诚 输诚1 投诚 推诚 真诚至诚 忠诚 专诚 诚惶诚恐 诚心诚意 诚信为本 诚至金开2 开诚布公 推诚相见

诚chéng

❶实在;的确:何我堂堂须眉,~不若此裙钗哉。(一·3)汉家制度~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五一·1183)
❷诚心诚意地: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四八·1123)

诚chéng

旧时北京的瑞蚨祥号绸布洋货店货价暗码,谓数目一。参“诚、纯、守、慎、且、敏、善、就、正、习”条。

诚;欺、诈

○诚chéng

(形)真实的(心意):~心~意|开~布公|~信|~朴|态度真~|~笃|~恳|~挚。

●欺qī

(形)不诚实的:诚而不~。

●诈zhà

(形)不诚实的:兵不厌~|~语。

诚chéng

〖动词〗
使……诚实(1)。《原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想要端正自己思想的人,一定要先使自己的念头诚实。


诚chéng

〖形容词〗
真诚(1)。《游侠列传序》:已诺必诚。——已经答应的事,必定真诚地做好。


诚chéng

〖副词〗
一、表示对动作行为、性状的强调或肯定。可译为“确实”、“的确”等(26)。《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祭十二郎文》:所谓天者诚难测。——所说的天命确实难以测度。《小石城山记》:及是,愈以为诚有。——到了这里,我才越发认为它的确存在。
二、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强调。可译为“实在”、“真正”、“的确”等。翻译时,在其后要加判断动词“是”(5)。《诸葛亮前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的确是局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梓人传》:是诚良梓人耳。——这真正是优秀的木匠师傅。《纵囚论》:罪大恶极,诚小人矣。——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啊。
三、用在条件分句中,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强调,兼含假设的意味。可译为“如果真的”、“假如的确”等(10)。《屈原列传》: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百里。——楚国如果确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两地之间百里大的地方。《祭十二郎文》: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假如的确知道情况是这样,即使去做拥有万辆车马的公侯卿相,我也不愿意有一天离开您而去就职的。《吴山图记》: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县令假如真的不好,那个地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会遭到他的祸殃,蒙受无限耻辱。


诚chéng

〖名词〗
真心,实意(8)。《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今臣尽忠竭诚。——如今我竭尽忠心实意。《谏太宗十思疏》:必竭诚以待下。——一定会竭尽真心来对待下属。《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方能含悲忍痛表达真心。

诚chéng

❶ 真诚。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以待下。”李朝威《柳毅传》:“悉以心~之话倚托。”
❷ 实在,的确。《邹忌讽齐王纳谏》:“臣~知不如徐公美。”诸葛亮《出师表》:“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❸ 表假设之词,略等于现在的“果真”。《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陈涉世家》:“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誠cheng

B3CF
❶真心实意:~心/~实/~恳/~意/~笃/~挚/赤~/热~/真~/忠~/竭~/虔~/开~布公/推~相见/心悦~服/真心~意/只要你心~,他会回心转意的。
❷<文>确实,的确:~然/~惶~恐/~有其事/此~多事之秋也。
❸<文>果真,如果:~如君言,则事谐矣。

真诚

真诚

诚(诚悫;诚真;诚款;诚欵;贞诚;亶诚;叩诚;款诚;精诚) 真(真信;真忱;情真;实心~意)忱(忱悃) 谌 恳(精恳) 精气心腑 忠心 款实 款悃
比喻真诚:隳胆 剖胆
真诚与虚伪:诚伪
真诚,恳切:谆切
待人真诚、热情:古道热肠 热肠古道
像古人那样待人真诚:不愧古人
表示真诚:羞山鸡
显示真诚:披诚
内心的真诚:密款 中情
朴实真诚:实诚
纯朴真诚:纯诚
直率真诚:率真
 自然率真,不刻意而为:有意无意
正直真诚:端诚
恳切真诚:勤拳 恳悃
恭敬真诚:耸诚
明哲真诚:明诚
微末的真诚:蚁诚 蚁忱 蚁悃
精忠,精诚:忠精
(真实诚恳:真诚)

另见:诚恳 诚意 诚心 诚挚 忠诚 虚伪

☚ 真诚   十分真诚 ☛

忠诚

忠诚

诚(诚亮;诚款;诚欵;诚荩;忳诚;本诚;悃诚;款诚;竭诚) 谆 衷 赤(赤诚;赤实) 荩(忠荩) 忠心 忠志 忠忱 忠悃 忠款 悃忱 悃愚 愊臆 愊忆 愊亿 倾阳
忠诚和效力:诚效
表示对人的忠诚:指天誓日 指天发誓 指矢天日 指誓天日 指天设誓 指天誓心 指天誓地 指天为誓 指日誓心
君主遭受耻辱,臣子应当为此而献出生命以示忠诚:君辱臣死
忠诚剀切:诚剀
忠诚而有才智:忠智
忠诚而守信用:忠款诚信
忠诚专一:至死不二
内心忠诚:此心耿耿 此怀耿耿
怀抱忠诚:怀信
平素忠诚:夙诚 积信
禀性忠诚:体亮
纯洁忠诚:粹悫
恭敬忠诚:恪忠
勤勉忠诚:勤诚 勤悫
恳切忠诚:恳悃 恳款
朴实忠诚:朴诚 朴忠
清正忠诚:清忠
廉洁忠诚:廉忠
伪装忠诚:诈忠
忠诚的样子:悃悃
(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忠诚)

另见:心意 真诚 诚信 信念 坚贞 忠厚 忠心 ︱不忠 奸诈

☚ 忠诚   忠于 ☛

心意真实

心意真实


心意真切:心切
心意真诚:诚意
心意真诚,不虚假:悃 真心诚意 诚心诚意 诚心实意 诚心真意
对人真心诚意:推诚置腹 推心致腹
帝王采纳忠言直谏的真心诚意:不讳之诚
真心诚意,无二心:忠诚 忠悃 悃款
一片真心诚意:一片至诚
心意真实,不虚假:实志 实心 忠素 实心眼 真心诚意 真心实意 真心真意 诚心实意 有心有意 实心实意 虔心虔意 心真意实
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开心见肠开心见诚 开心见胆
心意很真诚:诚念 顷心 诚心诚意 一秉虔诚

☚ 心意   心意相通 ☛

假设

假设

假(假之;假令;假如;假若;假使;假而;假是;假定) 令(向令;设令;借令;浸令;借令;弟令;诚令) 苟(苟或) 即 自 诚 讵 向使 把似 借使 遮么遮莫 浸使 浸假 乡使 譬使 向使 借若
表示假设:设(设或) 向 如(如果;如若;如其;如使;如或;如令;如是;有如;设如) 或(或者;或若) 要(要是) 使(当使;如使;倘使;设使;乡使;借使) 倘(倘若;倘如;倘或;倘使;倘然) 傥(傥若;傥使;傥或;傥然) 若(若非;若如;若其;若是;若果;若令;若使;若或;若还;若苟;若为;若然;或若;当若;有若;设若;假若) 借 脱(脱若;脱或;脱使) 适 而 抑(抑或) 借 可中 都然
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万一
(姑且认定:假设)

另见:虚构

☚ 讽喻   引用 ☛

真实

真实

真(真是;真成;当真;认真) 实(实落;实确;贞实;的实;审实;谛实) 诚 确(的确;确质;确凿;~有其事) 情 衠 矗然 委的 的的 的实 的当 碻凿 实打实
真与假:真假 真伪 虚实 情伪 伪真请伪 谛妄
真伪美丑:珉玒(不辩~)
真伪、优劣:瑜珉
真正的:十足 十分 道地
真正的,够标准的:地地道道
真实自然:清真
接近真实:近真
真实可信:可靠 靠得住
妥当可靠:靠准
稳妥可靠:牢靠 稳靠
真实可靠,不荒谬:真实无妄
众人都说真实可靠:人言凿凿
绝对真实可靠:不容置疑 无庸置疑 毋庸置疑 无可置疑 不可置疑
真实可靠,不容置疑:证据确凿
美善真实:淑真
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切实 剀切实实在在
实实在在,一点不假:货真价实
完全真实:一真二实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真实)

☚ 真实   证实 ☛

诚实

诚实

诚(诚确;诚亮;志诚) 谅 实(实在;实成;愊实;信实) 信悫对心 谨愿
诚实,不虚伪:实在
善良谨愿:良谨
实在,诚实:实牢
端庄诚实:庄诚
谨慎诚实:饬愿
信实而恭勤:允恭
方正诚实:方实
刚正信实:鲠谅
极为诚实,不存欺瞒:至诚无昧
(言行与思想一致:诚实)

另见:忠诚 守信 直率2 言行一致 诚实的人 ︱奸诈

☚ 诚实   品性诚实 ☛

诚誠chéng

是征切,平清。
❶诚实,真诚。《管子·乘马》:“非~贾不得食于贾,非~工不得食于工。”
❷诚心,诚意。《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
❸副词。确实,的确。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我歌~自恸,非独为君悲。”
❹连词。果真,假设。《论衡·问孔》:“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概念。最早由儒家提出。据传子思所撰《中庸》以诚为人生最高境界。指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诚的极致就是人与自然合一。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他用“天道”与“人道”说明诚的程度,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认为诚是成己成物,“诚者,自成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又说明了诚与“明”的关系,认为明诚是一种社会道德教育过程。指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子思的思想,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荀子从道德修养角度提出修养的本质在于养“诚心”。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荀子·不苟》)认为诚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指出:“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同上书)《大学》也在道德修养的范围内来说明诚,认为“诚意”是修养过程中八个环节之一。指出“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意诚而后心正”《大学》。认为诚意就是不自欺。“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诚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特别受宋明理学家的重视。北宋周敦颐认为诚就是圣,是圣人的本质。他说:“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所赋物所受之正理也。……诚,即所谓太极也。”又认为诚即实,“盖诚之为言,实而已矣。”(《通书注》)清戴震以善、德释诚,认为“曰善曰德,尽其实之谓诚”(《孟子字义疏证》)。

045 诚

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真实无妄、不虚伪、专心、纯正、内心修养达到毋自欺的崇高境界。子思提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认为人诚与天道合一,不诚无物,至诚通神。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视诚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荀子认为诚是养心修身的根本原则,“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唐李翱视诚为圣人的本性,认为诚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精神。“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是诚之明也” ( 《复性书》中)。周敦颐主张诚是人性论和修养论范畴,认为诚指天赋至善的人性,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仁、义、礼、智、信的根本和道德修养的方法。

☚ 德   浩然正气 ☛

诚Cheng

儒家的哲学和伦理学范畴。其原意指诚实无欺或真实无妄, 即实践道德原则和规范需要真心实意、一心一意。战国时子思对“诚”这一概念进行改造, 使诚从一种道德品质变成了世界的本原。认为“诚”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 “理”, 把握了 “诚”, 人就能先知、通神,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子思的思想,将“诚”看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孟子 ·离娄上》: “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认为努力“思诚”可体认人性中的仁、义、礼、智,可尽心知性知天而成为圣人。荀子则认为,“诚”是修身养性的根本原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的规律。《荀子·不苟》: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则无它事矣。”“夫诚者, 君子之所守也, 而政事之本也。”《中庸》综合孟荀两家的思想,以 “诚”为中心观念,融儒家思想为一体,建立完备的人生哲学体系。“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万物之性,能尽万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认为 “诚”是德行的基础,天地以诚化万物,圣人以诚化万民,而“至诚”则为人生追求之最高境界。唐代李翱以尽性或复性为 “诚”,认为除去蒙蔽人性的情欲,使人性昌明,会达到“诚”的至静至灵的内心状态。宋代理学家以“诚”为天地间万事万物之本。周敦颐认为 “诚”源于宇宙万物资始之乾元, 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朱熹则肯定“诚”是“天理之本然”, 人心之本性。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把 “诚”看作是客观世界的规律, 认为 “诚”即自然之 “道”,二者异名而同实。有时也把 “诚”解释为 “实有”, 用以说明世界的物质实在性。

☚ 穷独达兼   尽性 ☛

原意实在、真实。儒家用为最高道德范畴和道德修养的根本原则。《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不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中庸》中的诚还是世界本原、化育万物的精神实体,“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体之化育”。“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参见“哲学”中的“诚”。


本义为诚实无欺、真实无妄。孟子以诚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之道也。”《中庸》把“诚”作为本体论、认识论与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以为诚是天地的根本特征,人由求诚而达到诚的境界,并与天道合而为一,唐李翱(772—841)把诚作为圣人的本性,认为圣人在语默行止中无不合乎善的规范:“诚者,圣人之性也。”(《复性书》上)而一般贤者只有通过复性功夫,方可达到诚的境界。北宋周敦颐用以作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诚者,圣人之本。”(《通书》)明清之际王夫之把诚解释为“实有”、“天之道”、“尽人道以合天德”等多重涵义,赋予“诚”范畴以新的内容。

诚chéng

❶真心。如:诚心诚意;开诚布公。
❷实在,的确。如:诚然。

诚成cheng

副词。(一)用于谓语前,表示事情的真实性、确切性,相当于“的确”“确实”等。如:❶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言必齐色,此成人之善者也。(《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成”句:如果坐着一动不动,站着恭恭敬敬,不问不说话,说话必定表情严肃而恭敬,这的确是众人之中的善者。)
❷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诚”句: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益州实力消耗到了极点,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 (二)“诚”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相当于“如果真能”“如果确实”等。如:
❸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诚”句: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老百姓归附他好比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有谁能阻挡住它?)
❹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史记·苏秦列传》“诚”句:大王如果确实能听我的计策,就把燕国的十个城邑归还给它;燕国白白得到十个城邑,一定非常高兴。)啻〔翅〕chi 副词,用于动词、名词性短语、数词等前表示对范围的限制,相当于“止”“只”等。经常与“不”“何”“奚”等连用作“不啻”“不翅”“何啻”“奚啻”等,相当于“不止”“不只”“哪里才”“哪里只”“岂止”“哪只”等。如: ❶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世说新语·排调》“啻”句:王浑的妻子笑着说:“如果让我嫁给你的弟弟王沦,生的儿子可能不止如此。”)
❷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世说新语·赏誉》“翅”句:江思悛博览坟典,通晓百家,不只是儒学一域。)
❸计其费耗何啻亿万?(《宋史·王禹偁传》“啻”句:总计建造寺院耗费的钱财何止亿万?)
❹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吕氏春秋·当务》 “啻”句:盗跖的弟子问跖说:“盗有道义吗?”跖说:“哪里只是他们有道义呢?”)
❺然之开禧时,物价腾涌奚啻倍蓰(xi chi? (《宋史·李宗勉传》“啻”句:然而比起开禧年间,物价猛涨了岂止两倍或五倍呢?)重chong 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的重夏,相当于“再次”“重新”等。如: ❶近以河决韩村,发民治堤不成,安可重困吾民?当以诸军代之。(《宋史纪事本末·治河》“重”句:近时因为黄河在韩村决口,发动百姓修治河堤没有成功,怎么可以再次劳累我的百姓呢?应当派出一些军队去代替他们。)
❷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重”句: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一切废弛的事情全部兴办起来,于是就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 常   畴 ☛

儒家思想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是至高的道德范畴,同时也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其最先倡导者,主要是思孟学派。《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zhong),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孟子亦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诚”既是客观的“天之道”,又可以为人的主观努力所求取;而圣人则具有先天的“诚”。《中庸》又言:“诚者,自成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此“诚”又当为物、我之本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故思孟学派乃以“至诚”为参合天地的大德。能“自诚明”(由“诚”而“明”)者,谓之天性,是圣人之德;而“自明诚”者,则谓之教育,是贤人之学。思孟关于“诚”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宋明理学的先驱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其后,张载、二程、朱熹等理学大师,均对“诚”作了重要论述。

☚ 诗总闻   郎宗 ☛

诚(誠)chénɡ

Ⅰ  (真实的) sincere;honest: 他是 ~ 心 ~ 意地想帮助你。 He has a sincere desire to help you. Ⅱ (诚意) sincerity;earnestness: 开 ~ 布公 utter one's thoughts in sincerity and without reserve;
开~相见 meet others in sincerity Ⅲ  [书] (实在;的确) really;actually;indeed: ~ 非易事 be by no means easy;~ 然不错 good indeed;~ 非所料。 It is really unexpected. ~ 如所言。 It is exactly as you said. ~ 有此事。 There actually was such a thing.
◆诚笃 sincere;cordial;
诚惶诚恐 with profound respect and humility;extremely afraid;in fear and trepidation;really afraid and trembling;struck with awe;with reverence and awe;
诚恳 sincere;earnest;
诚朴 honest;sincere and simple;
诚然 true;indeed;be sure;
诚实 honest;
诚实可靠 honest and dependable;honest and reliable;
诚心 sincere desire;wholeheartedness;
诚心诚意 make sth. a matter of conscience;earnestly and sincerely;from the bottom of one's [the] heart;in good earnest;with all one's heart;with heart and soul;with one's whole heart;
诚意 good faith;sincerity;
诚挚 sincere;cordial

诚chéng

恐|心敬意

❷赤相待|尽竭节|精贯日|精团结|开布公|开相见|推布公|推相待|推置腹|以相见|至君子|忠不渝|忠贯日

❸朴讷笃|心悦服|正心

❹尽忠竭|修辞立

诚誠chéng

(8画)

【提示】讠, 2画, 是一笔,不是一横折、一提两笔。成,6画,第三笔是横折钩;旧字形7画,横折钩断为一横、一竖钩两笔。

*诚(誠)chéng

8画 言部 
(1) 真心实意: ~实|~恳|忠~|开~布公。
(2) 〈书〉 实在;的确: ~然。

诚誠chéng

上古形声字。从讠(言),成声。义为真心。如:诚心诚意|诚恳。组词如:诚实。引申为实在,的确。如:诚然|诚有此事。

诚誠★繁◎常★常


chénɡ誠,形声,从言,成声,本义为真心实意,引申为真实的、副词(确实)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诚”。
【辨析】
诚/信 这两个字都有真实、不虚伪义,区别在于:“诚”偏重于内心的真诚,“信”偏重于言语的真实并遵守信约。

誠;隶chéng

【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言,成声。
【释义】《说文》:“信也。”本义指真实的,与“伪”、“诈”相对。[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开诚布公]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又表示心志专一,专一的心志。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The meaningful part is 言(yán,speak)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成(chéng).
【original meaning】True,opposite to the “伪”(false)、“诈”(frau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