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欣赏与研究》
糜文开、裴普贤著,1964年五月由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此后又连续出过六版。糜氏伉俪皆台湾当代著名学者,于《诗经》研究造诣尤深。
《诗经欣赏与研究》一书乃集欣赏与研究为一体的《诗经》研究专著。该书的体例分为六个部分:❶小序,简述作品的内容,类似于开场白;
❷原诗;
❸今译;
❹注释;
❺艺术鉴赏,并附带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
❻《诗经》研究,包括三篇专题论文。全书共选《诗经》作品八十一篇,计十五国风六十三篇,小雅十篇,大雅四篇,周颂两篇,鲁颂、商颂各一篇,分篇进行鉴赏。在鉴赏文字中,分别插入有关《诗经》基本知识的介绍。除了十五国风、二雅、三颂的介绍外,其他还有第一篇《关睢》顺便谈兴、诗教;第二篇《螽斯》、第三篇《硕鼠》附带谈比;第四篇《卷耳》附带谈赋及文学作品的三要素和最高标准的真善美。特别要提到的,是第十二篇《清庙》附录了《诗经》六义简表;第二十九篇《鸿雁》谈到《诗经》溯源;第三十六篇《式微》介绍了“诗经学”史和重要学者与著作;第五十三篇《野有蔓草》谈到《诗经》与回文诗;第六十五篇《绿衣》、第七十三篇《匏有苦叶》专谈两位现代《诗经》学者李辰冬和闻一多的《诗经》研究;第七十九篇《生民》谈希腊、印度、中国的史诗和神话;第八十篇《噫嘻》将旧约雅歌、印度吠陀赞歌与《诗经》中的国风、周颂作了一个简单的比较。稍有缺憾的是缺少一个索引。如果能在书后附一个《诗经》基本知识介绍的索引,读者翻检时就会更方便。
全书无论是注解、今译和鉴赏,还是专题研究,著者都始终抱着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而得出的结论大多令人信服。在注释部分,著者先搜罗了百余种关于《诗经》的著作,古今中外都有,仔细揣摩,融会贯通之后,于注疏则选其最妥贴者,于释义则择其最惬心贵当者。去汉儒之腐,宋人之疏及近代学者之偏见异论,也多不采。而是详加考察,所作论断力求符合作品实际。例如《豳风·鸱鸮》,《尚书·金縢篇》说是:“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成)王,名之曰《鸱鸮》。”今人虽疑之,但著者以诗中“桑杜”一词,乃东齐方言,因此认为至少可以判定此诗作于东方,故杂有东齐方言,与“周公居东二年”语合。所以虽不能确断此诗为周公所作,但也可证明《金縢》之说,不是无根据的。又如《豳风·狼跋》,诗序谓美周公,今读其诗,乃解嘲之作,解嘲亦即所以美之也。而“赤舃几几”句,经著者考证,当时能合于此句身份的,也只有周公旦等一二人而已。所以著者认为诗序所说是可信的。在今译部分,著者将《诗经》中八十一篇作品译成语体时,也并不一律,有时采取民间歌谣,有时用五七言长短句,有时用五四以来的流行白话诗体,哪首该怎样译,便还它一种译法,量体裁衣,按头制帽,所以每首诗都翻译得有如初搨黄庭,恰到好处,颊上添毫,栩栩若活。并且常有出人意外的神采之笔,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在《诗经》研究部分的三篇专题论文,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周汉祓禊演变考》一文,详细地考察了祓禊这一习俗演变的过程。著者认为,祓除之事,周代仅为官家祭礼中的斋戒沐浴,无固定日期,或因事而临时举行。西汉初始临水祓除,或在春,或在秋,仍无固定月日,至东汉始有三月上巳官民同乐之禊事。晋代之禊事渐改以三月三日,不再用巳。且虽称禊,不一定要水上戒浴,其要在流杯曲水,三日修禊之俗,迄唐而不衰。因此三月上已祓禊始于汉代而非郑俗,从而证实了前人所谓《郑风·溱洧》写郑国三月上巳祓禊习俗的说法是不确切的。《诗经“兮”字研究》一文,则以精密的统计为基础,详细地考察了《诗经》中“兮”字的使用频率及位置与作用,著者有两点新发现:❶《诗经》风、雅、颂三类中均有“兮”字的应用,而且遍及十五国风,甚为流行。所以“兮”字的运用,前人虽公认为楚辞的特色,其实在《诗经》时代,就已成为《诗经》的特色之一。
❷“兮”字用作语助词出现于诗歌,始自《诗经》,盛行于《诗经》时代。在《诗经》时代楚人诗歌不用“兮”字,以后楚人受《诗经》影响,楚辞中始有“兮”字出现。《诗经的基本形式及其变化》一文,则对《诗经》的句式作了深入的考察,并涉及到《诗经》的基本形式对后世诗歌形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些见解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书出版后极受读者欢迎,因此著者又连续完成了两部续集,皆由三民书局出版。两部续集的体例与初集基本相同,只是在第三集每篇作品的评解之后,又增加了古韵一项。两部续集共选作品一百四十四篇。《诗经》研究部分共收论文十六篇,即《孔子删诗问题的论辩》、《论语与诗经》、《孟子与诗经》、《荀子与诗经》、《学庸与诗经》、《齐诗学的五际六情》、《从“此”字谈到引诗公式“此之谓也”》、《诗经和现代民谣》、《欧阳修诗本义青蝇篇评析》、《郑玄诗谱图表的综合整理》、《诗经字词用法二则》、《读颜元叔“析诗经的关睢”》、《诗经篇名考察四题》、《诗经朱传本经文异字研究》、《中国谢邑所在地的研判》。
总之,这是一部将浓郁文学趣味与湛深学术研究熔于一炉的好书,对《诗经》爱好者及研究者都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