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緜》

緜緜瓜瓞,大瓜小瓜瓜蔓长,

民之初生,周人最早得发祥,

自土沮漆。本在沮水漆水旁。

古公亶父,太王古公亶父来,

陶复陶穴,率民挖窖又开窑,

未有家室。还没筑屋建厅堂。

古公亶父,太王古公亶父来,

来朝走马。清早出行赶起马。

率西水浒,沿着河岸直向西,

至于岐下。来到岐山山脚下。

爰及姜女,接着娶了姜氏女,

聿来胥宇。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朊朊,周原土地真肥沃,

堇荼如饴。苦菜甜如麦芽糖。

爰始爰谋,开始谋划和商量,

爰契我龟。再刻龟甲看卜象。

曰止曰时,兆示定居好地方,

筑室于兹。在此修屋造住房。

迺慰迺止,于是在此安家邦,

迺左迺右,于是四处劳作忙,

迺疆迺理,于是划疆又治理,

迺宣迺亩。于是开渠又垦荒。

自西徂东,打从东面到西面,

周爰执事。要管杂事一样样。

乃召司空,先召司空定工程,

乃召司徒,再召司徒定力役,

俾立室家。房屋宫室使建立。

其绳则直,准绳拉得正又直,

缩版以载,捆牢木板来打夯,

作庙翼翼。筑庙动作好整齐。

捄之陾陾,铲土入筐腾腾腾,

度之薨薨。投土上墙轰轰轰。

筑之登登,齐声打夯登登登,

削屡冯冯。削平凸墙嘭嘭嘭。

百堵皆兴,成百道墙一时起,

鼛鼓弗胜。人声赛过打鼓声。

迺立皋门,于是建起郭城门,

皋门有伉。郭门高耸入云霄。

迺立应门,于是立起王宫门,

应门将将。正门雄伟气势豪。

迺立冢土,于是修筑起大社,

戎丑攸行。正当防戎那大道。

肆不殄厥愠,既不断绝对敌愤,

亦不陨厥问。邻国也不失聘问。

柞棫拔矣,柞栎白桵都拔去,

行道兑矣。道路畅通又宽正。

混夷駾矣,昆夷奔逃不敢来,

维其喙矣。疲弊困乏势不振。

虞芮质厥成,虞芮两国争执平,

文王蹶厥生。文王启发感其性。

予曰有疏附,我说有臣疏化亲,

予曰有先后,我说有臣辅佐灵,

予曰有奔奏,我说有臣善奔走,

予曰有御侮。我说有臣御敌侵。

《大雅·緜》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追述了周王族十三世祖古公亶父自邠迁岐,定居渭河平原,振兴周族的光荣业绩。

作为农业民族,土地是其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广阔丰美的土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周人历史上著名的五次迁徙,抛开社会政治、军事历史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肥沃丰饶土地的追求。方玉润云:“故地利之美者地足以王,是则《緜》诗之旨耳。”(《诗经原始》)是说得不错的。

全诗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兴,开首八字简洁地概括了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以下至第八章,全叙太王率族迁岐、建设周原的情况。正是太王迁岐的重大决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灭商建国的基础,如《鲁颂·閟宫》所言:“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篇末便自然而然带出文王平虞芮之讼的事,显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们“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农业的落后和强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扰,促使古公亶父举族迁移。《孟子·梁惠王下》记载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均不得免,乃“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从之者如归市”。全诗以迁岐为中心展开铺排描绘,疏密有致。长长的迁徙过程浓缩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随笔带出,实则画龙点睛。姜女是当地平原民族姜族的长女,周与姜联姻,意味着古公亶父被承认为周原的占有者和统治者。同时,此句又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种种生活劳动的刻画,做了铺垫。

在“堇荼如饴”的辽阔平原上,周人怀着满腔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劳动,他们刻龟占卜,商议谋划。诗人以浓彩重墨描绘农耕、建筑的同时,融入了深沉朴质的感情。他们一面“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欢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划界,开渠垦荒,一面“筑室于兹”。与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标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窑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周人安居乐业的开始,是周族初兴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迁岐的伟大功业。对建筑的描摹刻画,正是对古公亶父的热情歌颂,故而诗中最精彩生动的描写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冯冯”四组拟声词,以声音的嘈杂响亮表现了种种劳动场面,烘托了劳动的气氛。洪大的鼓声被淹没在铲土声、填土声、打夯声和笑语声中,真是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百堵皆兴”,既是对施工规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发展。“皋门有伉”、“应门将将”,既是对自己建筑技术的夸耀,又显示了周人的自强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颂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表现了日益强大的周族对昆夷的蔑视和胜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讼,突出表现其睿智与文德。结尾四个“予曰”,一气呵成,“收笔奇肆,亦饶姿态”(《诗经原始》),既是诗人内心激情一泻而出的倾述,又是对文王德化的赞美,更是对古公亶父文韬武略的追忆,与首句“緜緜瓜瓞”遥相呼应,相映成趣。王夫之赞叹其写情传势,“如群川之洊(jiàn)流也,如春华之喧发也,如风之吹万而各以籁鸣也”(《诗广传》)。

诗章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景随情迁,情缘景发,浑然丰满,情景一体,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自邠至岐,从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庙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着周人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先的崇敬。结构变幻,开合承启不着痕迹,略处点到即止,详处工笔刻画,错落有致。读之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经·緜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緜

 
 緜緜瓜瓞。① 大瓜小瓜藤蔓长。
 民之初生,② 周族人民初兴旺,
 自土沮漆。③ 从杜来到漆水旁。
 古公亶父,④ 古公亶父功业创,
 陶复陶穴,⑤ 挖洞筑窑风雨挡,
 未有家室。⑥ 没有宫室没有房。
 
 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迁居忙,
 来朝走马?⑦ 清晨快马离豳乡;
 率西水浒,⑧ 沿着渭水向西走,
 至于岐下。⑨ 岐山脚下土地广。
 爰及姜女,⑩ 他与妻子名太姜,
 聿来胥宇。(11) 勘察地址好建房。
 
 周原膴膴,(12) 周原肥沃又宽广,
 堇茶如饴。(13) 堇葵苦菜象饴糖。
 爰始爰谋,(14) 大伙计划又商量,
 爰契我龟;(15) 刻龟占卜望神帮;
 曰止曰时,(16) 神灵说是可定居,
 筑室于兹。 此地建屋最吉祥。
 
 迺慰迺止,(17) 这才安心住岐乡,
 迺左迺右;(18) 这边那边同开荒;
 迺疆迺里,(19) 丈量土地定田界,
 迺宣迺亩。(20) 翻地松土垅成行。
 自西徂东, 从西到东一片地,
 周爰执事。(21) 男女老少干活忙。
 
 乃召司空,(22) 召开司空管工程,
 乃召司徒,(23) 人丁土地司徒掌,
 俾立室家。 他们领工建新房。
 其绳则直,(24) 拉开绳墨直又长,
 缩版以载,(25) 树起夹板筑土墙,
 作庙翼翼。(26) 建成宗庙好端庄。
 
 捄之陾陾,(27) 铲土掷进筐,
 度之薨薨,(28) 倒土轰轰声响亮,
 筑之登登,(29) 㨶土一片登登声,
 削屡冯冯。(30) 括刀乒乓削平墙。
 百堵皆兴,(31) 百堵土墙齐动工,
 鼛鼓弗胜。(32) 声势压倒大鼓响。
 
 迺立皋门,(33) 建起周都外城门,
 皋门有伉。(34) 城门高大好雄壮。
 迺立应门,(35) 建起宫殿大正门,
 应门将将。(36) 正门庄严又堂皇。
 迺立冢土,(37) 堆起土台作祭坛,
 戎醜攸行。(38) 大众祈祷排成行。
 
 肆不殄厥愠,(39) 狄人怒气虽未消,
 亦不陨厥问,(40) 文王声誉并无伤。
 柞棫拔矣,(41) 柞棫野树都拔尽,
 行道兑矣。(42) 交通要道无阻挡。
 混夷駾矣,(43) 昆夷夹着尾巴逃,
 维其喙矣。(44) 气喘吁吁狼狈相。
 
 虞芮质厥成,(45) 虞国芮国不再相争,
 文王蹶厥生。(46) 文王感化改其本性。
 予曰有疏附,(47) 我有贤臣相率来附,
 予曰有先后,(48) 我有人才参预国政,
 予曰有奔奏,(49) 我有良土奔走效力,
 予曰有御侮。(50) 我有猛将克敌制胜。

 

(程俊英译)


 
 【注】 ①緜:连绵不断。 瓞(die):小瓜。 ②民: 指周民族。③土: 借为杜,水名。沮: 借为徂,往,到。漆: 水名。杜、漆二水皆在豳地。 ④亶(dan)父: 号古公, 文王的祖父, 他为自己的民族定国号曰周。⑤陶:借为掏。复:借为覆,窑洞。穴: 地洞。⑥家室: 此指房屋。⑦朝: 早。走马:驱马疾驶。⑧率:循着,沿着。浒:水边。⑨歧下: 歧山之下。⑩爰: 乃。姜女:姜姓的女子,指亶父之妻,又称太姜。(11)聿:发语词。胥:察看。宇:居处。句意为察看建造宫室的地址。(12)周原:地名,在歧山之南,地势广阔平坦。膴膴:肥美。(13)堇(jin):野菜名,可食,味苦涩。荼(tu):苦菜。饴(yi):饴糖,即麦芽糖。(14)始: 意同谋,规划,谋划。(15)契:刻。龟:此指占卜用的龟甲。古代占卜先在龟甲上钻孔,然后烧灼,根据龟甲裂纹来预测凶吉。(16)曰:发语词。 止: 定居。 时:借为踌,意同止。 (17)迺:同乃。慰:安,安居。(18)句意为划定左右区域。(19)疆、理:划定疆界,整治土地。(20)宣: 同渲,泄水。亩:筑田垄。(21)周:周遍。执事:从事工作。(22)司空:官名,掌管建筑工程。(23)司徒:官名,即司土,掌管田土和调配劳力的官。(24)绳: 取直的工具。(25)缩: 同束。版: 筑墙用的木板。载: 同栽,树立。句意为将筑墙用的木板捆在立柱上。(26)庙: 宗庙,供祖先的宫室。翼翼: 严正的样子。(27) 捄 (jiu) : 将土装进筐中。陾陾 (reng) : 装土声。(28)度: 向版筑内填土。薨薨: 填土声。(29)筑: 将版筑内的土夯实。登登:夯土声。 (30)屡: 古娄字, 意为隆、 指墙体隆起的部分。冯冯 (ping) ,刮土声。(31)百堵: 言墙之多。兴: 动工。(32)鼛(gao) 鼓: 大鼓。施工时敲这种大鼓给劳动者助兴鼓劲。句意为敲大鼓的声音胜不过劳动的声音。(33)皋门: 郭门,外门。(34)伉: (kang) : 高大。(35)应门: 正门。(36)将将: 庄严堂皇的样子。(37)冢土: 大社,指祭土神的坛。(38)戎丑: 大众,意为很多人。攸: 所。行: 往(39)肆: 故,所以。殄(tian) 消灭。厥: 其,指狄人,北方的少数民族。愠 (yun) : 愤怒。(40)陨: 丧失。厥: 其,指文王。问: 名声。(41)柞: 灌木名,有刺。棫(yu) :丛生小木,有刺。(42)兑: 通达。(43)混夷: 即昆夷,又称犬夷:犬戎。駾(tui) : 逃跑。 (44)喙: 通𤸁, 体弱疲劳。 (45)虞: 古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芮 (rui) : 古国名,在今陕西大荔。质:评断: 成:相互友好。(46)镢: 动,感动。生: 通性,指人的天性。(47)疏附: 指能使民亲近归附之臣。(48)先后: 指辅佐之臣。(49)奔奏: 奏借为走,指奔走效力之臣。(50)御侮: 捍卫国家之臣。
 
 上古时代,一些民族由于种种原因要经常进行迁徙。这种民族整体的迁徙是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周民族也是如此。在周民族发展史上有过几次影响深远的迁徙: 一次是由公刘率领的由邰到豳的迁徙,一次是由古公亶父率领的由豳到岐的迁徙。这两次迁徙都是周民族业绩开创史上的转折点: 如果说第一次迁徙标志着周道兴盛之始的话,那么,第二次迁徙则是周道的发扬光大,从而为周代商而有天下奠定了基础。幸运的是这两次迁徙在《诗经》中都得到了反映: 反映第一次迁徙的是《公刘》,反映第二次迁徙的即是此篇。
 此诗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至七章为第一部分,写亶父率领周人在岐下营建庙宇宫室,一片兴国气象。八至九章为第二部分,写周民族强大,天下附归。其中第一部分叙述亶父之前周民族的历史只用了开头三句,自第四句起即入本题,开始叙述亶父的业绩。而亶父的业绩重点又放在营建周地,对迁徙过程叙述则很简单。此诗在剪裁上的这一特点完全由其立意所决定。
 岐下营建作为第一部分的重点,首先写出营建的详细经过: 先察看地形,进行谋划,占卜决疑; 然后划定区域,丈量田界,开沟筑垄; 接着建造宫室庙宇、修筑城墙祭坛,完整而具体地再现了周地的营建过程。这个过程完全符合实际建筑顺序,比如先写建宫室,后写修院墙,至今建房莫不如此,“可见,诗人立言之有次第”。(姚际恒 《诗经通论》)
 周人营建自己的家园,大家一起出动,是一次全民族的动员。“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岐山之下无垠的周原上热火朝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迺……迺……”的排比短语,短促有力,一贯而下,给人以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感觉,从节律上象征着周人事业的蓬勃兴旺; 接着是一连串带有重叠象声词的排比,烘托出渲腾热烈,群情高涨的场面,将这种意向更加明显地流露出来。而“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作为此章结句, 更是举重若轻,将全章有力提起,进一步加强了那劳动场景的热烈的程度。
 第七章写修筑皋门和应门,与前几章相比,手法又有变化: 前四句两两相对,带有对偶特征; 一、二句和三、四句各自之间则运用顶真,给人以严整庄重之感,这与国门既立,周人崛起的史实完全和谐一致。
 所以,此诗写周人歧下营建的过程和具体的劳动场面,实际上表现了周人万众一心,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以辛勤劳动创造民族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而这正是周人不断壮大终于代周而有天下的根本原因。自亶父而后,经过文王的惨淡经营,“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余国”,( 《毛传》)八、九两章所写的威服强敌,德感二君,正是这一事实的反映。所以通过岐下营建写民气进而赞美周之兴盛强大正是此诗命意之所在。诚如王夫之所说,“筑室之下而民气生焉,周之王自斯始矣”。(《诗广传》 卷四《大雅》之七) 诗中虽没有直接写古公亶父,但通过它所反映的周人的民族精神,不难想象到他一定是一个深得民心,受人拥戴,有远见有魄力的杰出首领和英雄。诗中所写的这一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对他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美。
 本诗作为周民族的史诗之一,虽经周代乐师加工,搀入了很多奴隶主阶级的思想观念,但仍不能完全掩盖其天真烂漫的特质。这除了表现在出言不讳的直率以外,在章法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本诗章法富于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出自文人的刻意追求,而是诗意和感情自然发展的结果。如前七章叙述岐下营建,历历详备,至第八章笔锋一转,如骏马注坡,将很多史实数语收尽。这与前边舒徐有度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象这样的章法转换,开合度虽然很大,但却从容自然,别有一种雄劲之美。
 诗歌结尾写文王内有贤臣辅佐,外有猛将御敌,居高临下,出语不凡,俨然王业昌大气象。诗歌妙在至此自然而终,颇出人意外,方玉润说它“收笔奇肆,亦饶姿态”,(《诗经原始》) 可谓中肯之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