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小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小弁

 
 弁彼鸒斯,① 快乐的雅乌啊,
 归飞提提。② 从容飞飞还巢。
 民莫不穀,③ 人人都过得很好,
 我独于罹。④ 只有我被忧伤撂倒。
 何辜于天? 我对天有什么罪过?
 我罪伊何? 我的错到底是什么?
 心之忧矣, 心里忧伤啊,
 云如之何! 叫我把它奈何!
 
 踧踧周道,⑤ 平坦的大道,
 鞫为茂草。⑥ 长满了野草。
 我心忧伤, 心里忧伤啊,
 惄焉如捣。⑦ 就象棒子舂捣。
 假寐永叹,⑧ 睡梦里也要长叹,
 维忧用老。⑨ 忧伤使我衰老。
 心之忧矣, 心里忧伤啊,
 疢如疾首。 头痛身如火燎。
 
 维桑与梓,(11) 想到桑树梓树,
 必恭敬止。 我总是毕恭毕敬。
 靡瞻匪父,(12) 我尊敬的只是父亲,
 靡依匪母。 依恋的只是母亲。
 不属于毛,(13) 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
 不罹于里?(14) 又挨不着皮衣的里?
 天之生我, 上天让我生下来,
 我辰安在?(15) 我的好运在哪里?
 
 菀彼柳斯,(16) 密密的柳树,
 鸣蜩嘒嘒。(17) 上有蝉呜嘒嘒。
 有漼者渊,(18) 深深的水潭,
 萑苇淠淠。(19) 长着茂盛的芦苇。
 譬彼舟流, 象在漂荡的船上,
 不知所届。(20) 不知漂向哪里。
 心之忧矣, 心里忧伤啊,
 不遑假寐。 要睡也不容易。
 
 鹿斯之奔, 鹿儿奔跑起来,
 维足伎伎。(21) 四足轻快如飞。
 雉之朝雊,(22) 雉鸡早晨呜叫,
 尚求其雌。 呼唤母鸡相随。
 譬彼坏木,(23) 好比臃肿的病树,
 疾用无枝。(24) 病得不长枝条。
 心之忧矣, 我心忧伤啊,
 宁莫之知。 难道就不知觉。
 
 相彼投兔,(25) 瞧那投网的兔子,
 尚或先之。(26) 或许还有人放它。
 行有死人,(27) 路上有了死人,
 尚或墐之。(28) 或许还有人葬他。
 君子秉心, 君子啊你的居心,
 维其忍之。 为什么这样残酷,
 心之忧矣, 我的心多么悲伤,
 涕既陨之。 泪流如何能住。
 
 君子信谗, 君子听信谗言,
 如或酬之。(29) 好象喝人家的敬酒。
 君子不惠, 君子没有慈心,
 不舒究之。(30) 不肯慢慢推究。
 伐木掎矣,(31) 伐树还使绳索拉住,
 析薪杝矣,(32) 砍柴还要看看理路,
 舍彼有罪, 真正的罪人轻轻放过,
 予之佗矣。(33) 反而把罪名横加给我。
 
 莫高匪山, 没有高的不是山峦,
 莫浚匪泉。 没有深的不是水泉。
 君子无易由言,(34) 君子别轻率出言,
 耳属于垣。(35) 有耳朵贴在墙垣。
 无逝我梁,(36) 别让人上我的鱼梁,
 无发我笱,(37) 别让人开我的鱼笱,
 我躬不阅, 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
 遑恤我后。 哪顾得到我的身后。

 

(余冠英译)


 
 【注】 ①弁: “昪”的假借字,快乐。 鸒 (yu) : 鸟名, 似鸦而小, 腹色白,喜群飞。斯: 语助词。②提提 (shi) : 群飞安闲的样子。③榖: 善,指生活美好。 ④罹 (li): 忧。 ⑤踧踧 (di): 平坦的样子。周道: 大路。⑥鞠 (ju) : 阻塞。⑦惄(ni) : 忧思伤痛。⑧假寐:和衣而睡,打盹。⑨维: 因。用:犹“而”。⑩疢 (chen) 。热病。疾首: 头痛。(11)桑、梓 (zhi) : 宅旁常种的两种树,桑可养蚕,梓可作器具,可传子孙。(12)靡……无:两个否定词放在一起,表示肯定。靡: 无。匪: 非。瞻: 瞻仰。(13)属 (zhu):连。毛: 古代皮裘毛在面上,以布作里子。诗中以裘为喻,毛、里喻父、母。(14)罹: 读为“丽”。附著。(15)辰:时,时运。在: 古读“慈”的上声,同 “里”叶韵。(16)菀(wan) :茂盛的样子。(17)蜩 (tiao) : 蝉。嘒嘒 (hui) : 蝉声。(18)漼(cui) :水深的样子。(19)萑 (huan) 苇:芦类植物。淠淠 (pei):茂盛的样子。(20)届: 至。(21)伎伎 (qi) :奔跑的样子。(22)雊(gou) : 雉鸣。(23)坏: 假借为 “瘣 (hui) ”,病。(24)用:以。“疾用无枝”即“用疾无枝”,树因病而无枝。(25)相: 视。投兔: 投入捕兽网里的兔。(26)先: 读为“掀”,指开网放兔。(27)行: 道路。(28)墐(jin) : 埋。(29)酬: 敬酒。 言君子 (作者的父母)信谗,好象有人向他敬酒一样乐于接受。(30)舒究:从容考察。(31)掎 (ji):伐木时以绳拉树控制下倒方向。(32)析薪:劈柴。杝(chi): 顺着木材的纹理劈开。(33)佗 (tuo) : 加。(34)由:于。(35)属: 连。此句即隔墙有耳之意。(36)梁: 拦鱼的水坝。(37)笱 (gou) : 有倒湏的捕鱼的竹笼,置于堤堰缺口处以捕鱼。
 
 这是被父亲放逐的人抒写忧伤怨愤的诗。《小序》认为是周幽王宠爱褒姒,立褒姒子伯服而逐太子宜臼 (即周平王),宜臼的老师为此作诗,以刺幽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宜臼自作);《鲁诗》、《韩诗》认为宣王时大臣尹吉甫惑于后妻而逐前妻之子伯奇,伯奇因作此诗,但都缺乏具体根据。
 此诗开头六章,有五章都以“心之忧矣”作结,集中写作者的忧伤之情。这五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章都采用兴的手法,进行对比描写,从而大大加重表现了主题。
 同《诗经》中那些通篇都用一种事物起兴的作品 (例如《豳风·东山》每章都用“零雨其濛”起兴) 不同,本篇每章用来起兴和对比的内容都不一样。鸒鸟快乐地飞归窠里,更反衬出作者的无家可归;那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茂草”,同作者的痛心疾首、“维忧用老” 正好成为强烈的对照;绿柳在风中飞舞,蝉儿愉快地歌唱,芦苇在那深深的水潭中茂盛地生长,作者却象一只破旧的孤舟,任水漂流,不知漂向何方;鹿儿成群地飞奔,雉鸟成对成双,作者却象一株病树,没有人理解他的忧伤;甚至就连那投进罗网的小兔,弃置在路旁的死者,也有人同情怜悯,作者的父亲却不念父子之情,忍心把他逐出家门,怎能不使他泪流满面,痛裂肝肠! 总之,在作者的心中、眼中,世上的一切人都是幸福的,惟独自己是这样的不幸,“民莫不榖,我独于罹”;世间的万物都是美满的,惟独自己只有无尽的忧伤。作者怀着满腔怨愤,向天发问: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表达了他心中的不平。“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想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几至痛不欲生。
 应当注意的是,诗中所举绝不是想象中的事物,而是作者在放逐中亲历亲见,它们描写的正是作者放逐后的不幸生活: 他孤苦无依,日复一日在大路上蹒跚而行,在水潭边踟蹰彷徨,在鹿群奔驰的茫茫旷野上漂流;没有目的,没有希望,也不知道要漂流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由于心情非常痛苦,所以见到的一切,好象都在从反面刺痛着他的心。正因为如此,诗中的对比描写才显得既生动,又贴切,不是有意想象造作出来的,而是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这些描写的具体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反衬作者被放逐后的不幸遭遇。正是通过这些反复描写,就把忧伤这种抽象的感情,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同时,描写中,作者还反复采用生动的比喻,如用“惄焉如捣”、“疢如疾首”喻心灵的痛楚,用“譬彼舟流”喻漂泊无依,也都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作者的忧伤感情中,包含着对父亲的怨恨,然而这种怨恨的本身,同时又包含着对父母的眷恋。第三章写的就是这种感情。开头四句是说,桑、梓生长在宅旁,看见它们就想起父母,因而作者对它们也很恭敬。这几句含蕴非常丰富。人们对家园的一切,都是印象深刻、终身不忘的。这里不仅意味着作者被放逐后醒里梦里时时都在怀念着故园,还表现了他在流浪中见到野外桑、梓便唤起他对故园的回忆;同时,还是在写他被放逐后曾经多少次回到故乡,暗暗地向故园张望,看着那熟悉的桑、梓,想起原来在家时的种种情景,禁不住心如刀割。这里包含着对父母、对故园的多么深厚的感情!后来用 “桑梓”代指故乡,即源于此。皮裘保护着人的身体,给人带来温暖,诗中以喻儿子对父母的依恋,用自己不能挨着皮裘的皮毛和里子,喻远离父母,由此想到今后的不幸命运,不禁悲痛万分。清方玉润称此章“沉痛迫切,如泣如诉,亦怨亦慕,与舜之号泣于旻天何异?千载下读之,犹不能不动人。” (《诗经原始》)说极精当。第七章揣测被放逐的原因,认为是因为“君子 (父亲)信谗”,希望有朝一日父亲会识破谗言,自己能够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舍彼有罪,予之佗也”,作者真正痛恨的,是进谗言的坏人。
 末尾一章也是写对父母、对家园的依恋。“莫高匪山,莫浚匪泉”,言父母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比山还高,父母对他的恩情比泉水还深。作者希望父母言语谨慎,以免被进谗的人利用,更希望父母终能觉悟,自己能重回家中,同父母团聚。他还惦念着在家时捕鱼的鱼梁和鱼笱,希望家里别人不要去动它,他今后还要回来捕鱼。继而想到连自己此刻的命运还不能掌握,何必去想今后的事情呢?然而,不想是不可能的,“我躬不阅,遑恤我后”,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开解的怨愤之辞,他同父母、同家园,是永远分不开的。鱼梁、鱼笱同桑梓一样,永远牵动着他的心,可见他对父母、对家园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此章字字句句,都是血泪写成,明人孙矿说它“语语割肠裂肝” (《批评诗经)》,读之令人欷歔悲叹。
 本篇是《诗经》中篇幅较长的抒情诗,它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把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写得极细微深刻。清姚际恒称“此诗尤哀怨痛切之至,异于他诗” (《诗经通论》),方玉润说它“或兴或比,或反或正,或忧伤于前,或惧祸于后,无非望父母鉴察其诚,而怨昊天之降罪无辜。此谓情文兼到之作。……至其布局精巧,整中有散,正中寓奇,如握奇率;然离变幻,令人莫测。 ”分析均极精警。 本篇堪称《诗经》中上乘抒情之作。

《诗经》·《小弁》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小弁》

弁彼鸒斯,那些雅乌多快活,

归飞提提。安闲翻飞向巢窠。

民莫不穀,人们生活都美好,

我独于罹。独独是我遇灾祸。

何辜于天?我对苍天有何罪?

我罪伊何?我的罪名是什么?

心之忧矣,忧伤充满我心中,

云如之何?对此我又能如何?

踧踧周道,平平坦坦那大道,

鞫为茂草。到处长满青青草。

我心忧伤,深深忧伤在我心,

惄焉如捣。忧伤如同棒杵捣。

假寐永叹,和衣而卧哀声叹,

维忧用老。忧伤使我容颜老。

心之忧矣,忧伤充满我心中,

疢如疾首。头疼心烦真焦躁。

维桑与梓,看到桑树梓树林,

必恭敬止。恭敬顿生敬爱心。

靡瞻匪父,无时不尊我父亲,

靡依匪母。无时不恋我母亲。

不属于毛,不连皮裘外面毛,

不离于里。不附皮裘内里衬。

天之生我,老天如今生下我,

我辰安在?哪里有我好时运?

菀彼柳斯,株株柳树真茂密,

鸣蜩嘒嘒。上面蝉鸣声声急。

有漼者渊,深不见底一潭水,

萑苇淠淠。周围芦苇真密集。

譬彼舟流,我像漂流的小舟,

不知所届。不知漂流到哪里。

心之忧矣,忧伤充满我心中,

不遑假寐。没空打盹思不息。

鹿斯之奔,看那野鹿快奔跑,

维足伎伎。扬起四蹄真轻巧。

雉之朝雊,听那野鸡早晨叫,

尚求其雌。雄鸟尚且求雌鸟。

譬彼坏木,我就像那有病树,

疾用无枝。病得长不出枝条。

心之忧矣,忧伤充满在心中,

宁莫之知?难道就没人知道?

相彼投兔,看那野兔入罗网,

尚或先之。尚且有人把它放。

行有死人,路上遇到了死人,

尚或墐之。尚且有人把他葬。

君子秉心,父亲大人的居心,

维其忍之?为何残忍这模样?

心之忧矣,忧伤充满我心中,

涕既陨之。使我眼泪落千行。

君子信谗,父亲大人信谗言,

如或酬之。就像任人把酒劝。

君子不惠,父亲大人不慈爱,

不舒究之。思考事情不周全。

伐木掎矣,伐树得用绳牵引,

析薪拖矣。砍柴刀顺纹理间。

舍彼有罪,放过真正有罪人,

予之佗矣。罪加我身任意编。

莫高匪山,不高就不是山峦,

莫浚匪泉。不深就不是水泉。

君子无易由言,君子不能轻发言,

耳属于垣。有人耳朵贴墙边。

无逝我梁,不要把我鱼梁拆,

无发我笱。不要把我鱼笼扳。

我躬不阅,我身已经无处容,

遑恤我后!后事哪有空挂念!

这是一首充满着忧愤情绪的哀怨诗。从诗本身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当是诗人的父亲听信了谗言,把他放逐,致使他幽怨哀伤、寤寐不安、怨天尤父、零泪悲怀。《毛诗序》说:“《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传还补充说:“幽王娶申女,生太子宜臼,又说(悦)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臼,将杀之。”对于这一历史史实,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记述得更为详实。但此诗是宜臼自作,还是宜臼之傅所作,各家又有不同说法。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幽王娶于申,生太子宜臼,后得褒姒而惑之,生子伯服,信其谗,黜申后,逐宜臼,而宜臼作此诗以自怨也。序以为太子傅述太子之情以为是诗,不知其何所据也。”可是,他在注《孟子》时,又反赵岐注而认为是“太子傅之作”,并在《诗序辨说》中说:“此诗明白为放子之作无疑,但未有以见其必为宜臼耳。”可见,他也是首鼠两端,举棋不定的。三家诗又与上述诸说大相径庭,提出了新说。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说:“鲁说曰: 《小弁》……伯奇之诗。……(尹)吉甫娶后妻,生子曰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放之于野。伯奇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见逐,乃援琴而鼓之(指《履霜操》一诗)。宣王出游,吉甫从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王闻之,曰: 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乃射杀后妻。”孟子解此诗时,曾说“《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孟子·告子下》)”,赵岐注《孟子》,又据鲁诗说而定为伯奇之作。因此后世的学者,有持毛说者,有持鲁说者,持此者非彼,持彼者非此,致使读者也莫衷一是。我们认为,还是余冠英在《诗经选》中说得好:“这些传说未可全信,但作为参考,对于辞意的了解是有帮助的。”至于还有人说这是一篇“弃妇之词”(袁梅《诗经译注》),更只能“姑备一说”了。

全诗八章,章八句。首章以呼天自诉总起,先言“我独于罹”的忧伤和悲痛。作者以“弁彼鸒斯,归飞提提”的景象为反衬,以“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为对比,以“心之忧矣,云如之何”为感叹,充分揭示他内心沉重的忧怨之情。他无罪被逐,只有对天呼喊:“何辜于天?我罪伊何?”第二章就他放逐在外的所见景象,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平坦大道上生满了杂乱的茂草,象征他平静的生活突然产生了祸端。他愤怼悲伤,“惄焉如捣”,卧不能寐,“疢如疾首”,并容颜早衰,诗句形象地展示出他忧怨交织的心情。第三章叙述他孝敬父母而反被父母放逐的悲哀。他虽然面对父母所栽的桑梓“必恭敬止”,对父母怀有恭敬孝顺之心,但和父母的关系是“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所以只有无奈地归咎于上天:“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语言极其沉痛。第四、五两章又以在外所见,叙述自己苦无归依、心灰意懒的痛苦心情。“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却“譬彼舟流,不知所届”;“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多么欢畅而富有生机,而自己却“譬彼坏木,疾用无枝”。他孤苦一身,漂荡无依,其内心的痛苦忧伤,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更见逐子失亲的悲痛。第六章埋怨父亲残忍,不念亲子之情。他说,野兔投网还有人放走它,人死于道路还有人埋葬他,而父亲忍心放逐自己,只有使自己“涕既陨之”了。第七章指责父亲,揭示出了被逐的原因。他指出,“君子信谗”,不仅“不舒究之”,反而“如或酬之”,结果颠倒了是非、曲直,“舍彼有罪,予之佗矣”。于是,诗人的内心也由“忧”进而“怨”了起来。最后一章,进一步叙述自己被逐后的谨慎、小心而警戒的心情。他感到他的灾祸背景就像山泉那样高深难测,因而警惕自己“无易由言”。因为“耳属于垣”,会随时让坏人抓住把柄、进谗陷害。但这四句,又有些痛定思痛的意味,既求告人们不要再去触犯他,又心灰意懒地感到后事难卜、前途渺茫。这四句亦见于《邶风·谷风》,可能是当时习用之辞,是自己特殊境遇中复杂心情的比拟说法。由此可见,这首诗以“忧怨”为基调,对自己被逐后的悲痛心情,反复倾吐,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表述和揭示,感情沉重,言词恳切,致使忧怨哀伤之情充满纸上,对读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采取了多样的艺术手法,或正面描述,或反面衬托,或即眼前之景以兴内心之情,或以客观事物的状态以比喻自己的处境。赋、比、兴交互使用,泣诉、忧思结合,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受。

在组织结构上,其布局也是精巧的。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整中有散,正中寄奇”,“离奇变幻,令人莫测”,确实颇堪玩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