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九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九罭

 
 九罭之鱼,① 密网撒向河中心,
 鳟鲂。② 网着鲜鱼鲂与鳟。
 我觏之子, 今个见到心上人,
 衮衣绣裳。③ 盘绣衣裳一色新。
 
 鸿飞遵渚,④ 大雁飞飞沿沙滩,
 公归无所,⑤ 您要回去道路难,
 于女信处。⑥ 愿您和我住两晚。
 
 鸿飞遵陆, 大雁飞飞沿高陆,
 公归不复,⑦ 您要分手难回复,
 于女信宿。 愿您和我住两宿。
 
 是以有衮衣兮,⑧ 我得到了这件绣衣哟,
 无以我公归兮,⑨ 莫让我的人儿分离哟,
 无使我心悲兮。 别使我的心儿伤悲哟。

 
 【注】 ①九罭(yu) : 捕小鱼的细孔网。②鳟(zun)、鲂(fang) :两种较大的鱼。③衮: 通卷。衮衣,这里是指用盘贴工艺绣成的衣服,与 “绣裳”并对。《诗经》 中衣裳常对举,如 “绿衣黄裳”、“黻衣绣裳”,词性皆相当。④遵: 沿着。渚(zhu): 沙滩。⑤公: 敬称。⑥于: 同与。女: 同汝。信:两宿。⑦复: 回来。⑧是以: 这里是“于是”的意思。⑨无以: 即 “毋使”的意思,与下句 “无使” 同。
 
 这首诗的意思传统的说法认为是攀留周公,近代学者有认为是贵族的留客,有认为是一般的恋歌。比较诸说,后一种说法近乎实际。这首诗用以起兴之物是鱼,据闻一多说,“鱼本是象征廋词,在情歌中男女用以称其对方。”(《风诗类钞》) 诗中还有“之子”这样的称谓,“之子”在《诗经》中十数见,绝大多数也是“男女用以称其对方”。而诗中语言的狎昵,正宜为爱情的表达。
 本诗以鱼起兴的,兴中有比。本是捕小鱼的网,却意外地捕到了大鱼,以表现“我觏之子”的喜出望外。第二句只两字,并非脱阙,同样句法见《小雅·鱼丽》这显然是诗人的有意为之。读着这两个字,语气自然加重,印象自然加强,“鳟鲂”仿佛特写似的凸现在我们面前。下面的“衮衣绣裳”也是写骤然之间见到“之子”最强烈,最鲜明的印象,而且上面鳟鲂那鲜活、美丽的鳞甲与衮衣绣裳也是映衬。
 第一章是写 “我觏之子”的欣喜,第二章、第三章就是留宿了。这两章都是以鸿起兴,“鸿雁于飞”象征了 “之子于征”也表现了女主人公依依惜别之情。说“公归无所”,并不是说他真的无住所、无处安身,只不过代为设想前途茫茫,找一些留宿的理由罢了。这正如周邦彦词所写的佳人留客情形: “低声问,问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少年游》)“公归不复”才是真正的担心和忧虑,“别易会难”、“此别何时见也”,这是一忧;“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样的担心也不能说没有。于是这个女子一再要求心上人留下,话语说得既委婉又恳切,自然心上的人是会情通心许的。
 末章写她如愿以偿的激动。“是以有衮衣兮”,眼面前就是属于她的穿衮衣绣裳的人儿,叫她惊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了,这句话似乎是她喊了出来,真是“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 (《唐风·绸缪》) 她在尽情消受这巨大的幸福,她生怕这幸福的失去,又接连喊道: “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姚际恒云: “忽入急调,攀留情状如见。” (《诗经通论》) 他说的攀留对象与这里所说不同,但他对这种奔迸而出的热烈情感体会是真切的。
 本诗以表情见长。前三章的比兴,后一章的直赋,以及句式的变换,都很好地配合了感情的起伏变化。女主公的大胆直率、对爱情的追求及强烈的占有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若喜若欢,姿态煞是横溢” (孙矿《月峯评经》) 。

《诗经》·《九罭》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九罭》

九罭之鱼,细眼渔网去捕捞,

鳟鲂。鳟鱼鲂鱼都打到。

我觏之子,路上遇见官老爷,

衮衣绣裳。锦绣礼服真美妙。

鸿飞遵渚,大雁高飞沿洲渚,

公归无所,老爷归去没处住,

於女信处。留您两夜在此宿。

鸿飞遵陆,大雁高飞沿河岸,

公归不复。老爷去了不回还,

於女信宿。留您在此住两晚。

是以有衮衣兮,把您礼服保留啊,

无以我公归兮,我的老爷别走啊,

无使我心悲兮!不要让我悲愁啊!

《九罭》一诗,解说纷繁。有人认为,《九罭》是《伐柯》的姐妹篇,都是赞美周公的;《毛诗序》云:“《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周公居东之时,东人喜得见之。”这都是推测之辞。因为根据诗的文本,并不能落实到时、地、人,所以指实本事并不能令人信服。细味诗意,当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说“这是燕饮时主人所赋留客的诗”。

留什么客呢?“衮衣绣裳”,穿着华丽礼服的大官。衮衣,在周代是君王或上公才能穿的礼服,后来也泛指高级官员的礼服了。显然,诗的作者地位比较低,遇到高级官员来访,十分高兴,打鱼设宴招待,请这位高级官员多住几天,好好玩一玩,更多聚谈。周代风习,宴会上主人客人都唱歌表情述怀,《九罭》大概是主人宴请高级官员宴会上唱的歌。

这首歌并不难理解,它基本上顺时间之序进行叙述。第一章的写法,是先果后因。“九罭之鱼,鳟鲂。”急急忙忙拿了细网眼的渔网去捕美味的鳟鱼、鲂鱼,是因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那位穿着礼服的高级官员来了。用细眼网捕鱼,志在必得,大小鱼不漏网。只点明“鳟鲂”,专取美味,不顾其余。一开始就把主人殷勤、诚恳待客的心情诉说出来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是语义反复。鸿雁留宿沙洲水边,第二天就飞走了,不会在原地住两夜的。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那位因公出差到此的高级官员: 在此地住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怎能与鸿雁相同。难得一聚,何必匆匆而别?“於女信处”、“於女信宿”,请您再住一晚吧!挽留的诚意与巧妙的比喻结合,情见乎辞。

最后一章直抒胸臆。“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两句,用当时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 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诚恳的挽留。这种风习,到后代演变成“留靴”: 硬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当然,一旦成习俗,真情实意便减弱,甚至只成为一种形式了。最后一句“无使我心悲兮!”正面点出全诗感情核心: 因高级官员离去而悲伤。至此,感情的积累到了坦率暴露的结局,这是前面捕鱼、以雁喻人、请多住一晚等活动中流贯感情的积聚,到最后总爆发。由于这个感情总爆发,使读者回顾上文的言行,更感挽留客人的心情诚恳真实,并非虚饰之词。结构安排的层层推进,按时序的叙述,使这首诗取得较强烈的抒情效果。陈震《毛诗识小录》评曰:“方说我觏,旋说公归,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情摇荡,笔力跳脱,”“喜惧交并之心,夭矫独出之笔,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几于不可迹求。”牛运震《诗志》评曰:“‘是以’二字,紧承‘信处’、‘信宿’,老横之极,一气卷下,却自曲折缠绵。”对此诗的章法、句法、字法可谓深有会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