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筏

诗筏

诗话著作。清贺贻孙撰。贺贻孙,字子翼,永新(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不仕。顺治初,特列贡榜,不就。康熙间,荐举博学鸿词科,他剪发衣缁,逃入深山。有《水田居士诗文集》等。《诗筏》一卷,主司空图“韵味”说和严羽“妙悟”、“兴趣”诸说,对明人则基本上非七子,取钟、谭。如说:“严沧浪诗话,大旨不出悟字;钟、谭《诗归》,大旨不出厚字,二书皆足长人慧根。”贺贻孙尤以“厚”字取作《诗筏》评诗的基本论点。他解释诗之“厚”,是指“神厚”、“气厚”、“味厚”,“皆从蕴藉而出”,但也“有同一蕴藉而厚薄深浅异者”要达到“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的“化境”,“须厚养气始得,非浅薄者所能侥幸”。《诗筏》评诗,能当此“厚”境的,主要是《诗经》、《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王维等诗风清远平淡的一派,贺贻孙特名之为“平远”诗派。他指出,“平远”一辞,是从画境取义:“画家所谓平远者,如一幅乱山,几数百里,而烟嶂连绵,看之令人意兴无穷。”抒情诗之外,《诗筏》对叙事诗也发表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意见:“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焦仲卿》篇,形容阿母之虐,阿兄之横,亲母之依违,太守之强暴,丞吏、主簿,一班媒人,张皇趋附,无不绝倒,所以入情。若只写府吏、兰芝两人痴态,虽刻画逼肖,决不能引人涕泗纵横至此也。……《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这段话已经接触到场面、人物关系、情节等属于叙事诗艺术特质方面的问题,而且从所举诗例分析来看,对其艺术作用,他也已有所认识。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 榆溪诗话   历代诗话 ☛

诗筏

清贺贻孙著。有《清诗话续编》本。此书主要论唐诗,从理论高度提出许多精见。一,“诗家固不能废炼,但以炼骨炼气为上,炼句次之,炼字斯下矣。”二,“诗家化境,如风雨驰骤,鬼神出没,满眼空幻,满耳飘忽,突然而来,悠然而去,不得以字句诠,不可以迹相求。”三,“诗中之洁,独推摩诘,即如孟襄阳之淡,柳柳州之峻,韦苏州之警,刘文房之隽,皆得洁中一种,而非具全。”四,诗“以不必切题为妙。”五,杜甫对前人诗,“流连把玩,烂熟在乎口之间,不觉写出。观唐诸家,语句相似颇多,大抵坐此,非蹈袭也。”六,“作诗须一意浑融,前后互映。”七,“诗家有一种至情,写未及半,忽插数语,代他人诘问,更觉情致淋漓,最妙在不作答语,一答便无味矣。”八,“盛唐人一字一句之奇,皆从全首元气中苞孕而出,全首浑老生动,则句句浑老生动。故虽有奇句,不碍自然。若晚唐气卑格弱,神韵又促,即取盛唐人语入其集中,但见斧凿痕,无复前人浑老生动之妙矣。”九,王建《宫词》在花蕊夫人之上,“女子性情,决非女子能到,每被文人信乎描出。”十,杜甫集大成,“创而不沿”,“如蜂采百花以酿蜜,不能别蜜味为某花也。”十一,“诗有极寻常语,以作发局无味,倒用作结方妙者。”在论述这些问题时,往往从剖析具体作家作品入手,使人获一真切感受。书中还辨析了某一流派作家风格异同,品评了作品的得失优劣。这些多是“不着心源傍古人”之论。

诗筏

诗筏

清·贺贻孙撰。一卷。贻孙,字子翼。生卒不详。永新 (今属江西) 人。明末与他人结社于豫章。明亡,隐居不仕。此书成于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前。其论诗主“气”,认为“诗文有神,方可行远,神者,吾身之生气也。”“善作诗者,能留不穷之意,蓄不竭之气,则几于化。”“气”由平日积蓄涵养而致:“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此化境也。然须厚养气始得,非浅薄者所能侥幸。”作家的“吾身之生气”与作品中“不竭之气”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作家的人品高下对作品优劣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为酬应而作则神清,不为谄渎而作则品贵,不为迫协而作则气沈。”提倡全面而完整地了解古人,“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及全集,愈多愈妙”,“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反对磨灭创作个性,随人脚跟的创作作风:“每一才子出,即有一班庸人从风而靡,舍我性灵,随人脚跟,家家工部,人人右丞,李白有李赤敌手,乐天即乐地前身,互相沿袭,令人掩鼻。”
贺氏亲历国破家亡之痛,故对宋末遗民诗别有会心,因而书中于唐宋诗颇具独到的见解。以为“宋人诗佳者,殊不愧唐人,多看可助波澜,但须熟看唐人诗,方能辨宋诗苍白。”“谓宋诗不如唐,宋末诗又不如宋,似矣。然宋之欧、苏,其诗别成一派,在盛唐中亦可名家。而宋末诗人,当革命之际,一腔悲愤,尽泄于诗”,“情真语切,意在言外,何遽减唐人耶?”对于前人文学遗产,则持“转益多师”,不薄今古的正确态度;“太白仙才,然其持论,不鄙齐、梁;子美诗圣然其持论,尚推卢、骆。譬之沧海,百川细流,无不容纳,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也、虚心怜才,殊为可师。”坚决否定“递相掊击,拔帜立帜”的全盘肯定,全盘否定的习气。
此外,书中认为情景交融,蕴籍风流为诗中高格。还认为“有情”“真诗”在民间,“歌谣中”有“佳诗”。这是可宝贵的见解。有敕书楼板本,《清诗话续编》本。

☚ 制曲枝语   围炉诗话 ☛
000050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