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法 ☚ 爱因斯坦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 试错法见“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试错法”。
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提出的建立和检验科学理论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提出充分的不同类型的理论。2.各种理论具备足够丰富的猜测性的内容。3.经受严格的经验检验。它可简化为一句话:“大胆尝试,严格检验”。波普尔把以上方法与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联系起来,认为这种本能就是“试错法”,并因此把他的试错法认识论称为“进化论的认识论”。 试错法 试错法波普尔提出的科学发展的模式,即“尝试和清除错误”的方法。 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起于问题。科学家首先面临一个问题,接着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尝试性的解决办法即提出种种理论,随即千方百计检验这些理论,如果检验结果表明有些理论是错误的,则予以消除,如果某种理论经受住检验,则表明它是适宜的理论。 他把这一模式概括为:P1——TT——EE——P2,其中P1是问题,TT表示提出的各种理论,EE表示对各种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比较、筛选,找出最适宜的理论,P2表示又面临的新问题。他认为,这种模式成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提出的理论的数量和样式足够多,二是检验要足够严格。 波普尔认为,试错法类似于生物适应外界刺激做出尝试性变异的本能,最低级生物的试错法是爱因斯坦的试错法的前夕,两者间只有一步之差。但这一步是原则的一步:前者是生物无意识的、本能的,后者是有意识的、理性的;前者是非批判的,后者是批判的;前者被淘汰的是生物躯体本身,后者被淘汰的是错误理论,从中可能产生出新理论。他认为自己的试错法比辩证法更清楚,主张用它代替辩证法。世界1.2.3 波普尔于60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从它提出之日起,就引起热烈争论。这一理论的要点是: (一)存在三个世界,即世界1.2.3。“第一世界”即“世界1”是物理世界,包括物理事物、状态或过程,象石头、星体、动物、植物、辐射、场、电磁波等。“第二世界”即“世界2”是精神世界,即人的一切主观精神活动,包括各种心理活动,感性和理性认识活动,意识和非意识状态等等。 “第三世界”即“世界3”是思想内容的世界,或客观精神的世界,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包括语言、故事、传说和神话,声乐和交响乐,绘画及雕塑、科学猜想或科学理论,数学模型,还有飞机、机场以及其他一切人类创造的工程技术成就。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理论体系和对理论的批判论据。他把“问题”、“理论”和“批判论据”构成的领域叫“狭义世界3”。(二)世界1.2.3都是实在的。(三)世界1.2.3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四)世界3是自立的,有自己的生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五)世界3是语言的副产品。(六)掌握世界3的方法是客观研究法,即靠重新制造世界3的对象来把握它,不能靠直接观察或冥思苦想把握它。 波普尔的世界1.2.3理论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其基本倾向是客观唯心主义。 ☚ 可证伪性和证伪 新实在主义 ☛ 00000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