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词的起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词的起源 词的起源词起源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数说:一、古已有之。主此说最力的是清代的汪森,他在《词综序》中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二、源于乐府。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三、源于六朝。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一引《曲洧旧闻》云:“词起于唐人,而六代已滥觞矣。梁武帝有《江南弄》,陈后主有《玉树后庭花》,隋炀帝有《夜饮朝眠曲》,岂独五代之主,蜀之王衍、孟昶,南唐之李璟、李煜,吴越之钱俶,以工小词为能文哉。”四、源于唐代的近体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云:“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宋翔凤《乐府馀论》亦云:“词起于唐人绝句。”以上诸说虽然都似乎有一定的理由,但大都只注意到表面现象,缺乏说服力。探讨词的起源,除了要考虑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外,还应该考虑上层建筑的诸种影响,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考虑隋唐燕乐。因为隋唐燕乐的兴起,当时风行一时的琵琶曲、笙曲、笛曲、羯鼓曲,有的经过文人依谱填词,做到词曲相应,声字相称。在五、七言近体诗及民间曲子的影响下,长期尝试,然后逐步取代唐声诗而成为长短句的曲子词。可以说,词是燕乐的附属物。燕乐的兴盛是词体产生的前提,词的出现是燕乐流行的结果。据此,词源于隋唐燕乐是无疑的。它既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源于乐府、六朝、近体诗。对此,现代词学家是众口一辞的,但有一些具体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 词乐 词话 ☛ 词的起源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历来意见颇为分歧,争论的主要点在于词兴起之原因或条件,判断词体之依据,以及词产生之时间和地域。关于词起源于“倚声”歌唱这一主导因素,历代词论家皆予承认,但对新倚之“声”则存在不同看法,或将隋唐以前之雅乐与清乐包括在内,但一般认为是指隋唐之际的新兴的燕乐,即当时流行于民间和从少数民族以及国外传入的胡夷、里巷之曲。对如何判别词体之性质特征,或单以长短句式为依据,或不仅以长短句式作判别,而且更以新配音乐之性质即是否属“燕乐”为依据。由于以上两点存在分歧,故对词产生之时间和地域持论亦异;或认为梁武帝之《江南弄》和隋炀帝之《纪辽东》已具词之雏形,词产生于六朝和出自帝王;或认为词起自中晚唐,且出自文人之手。随着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则词之起自民间已成定论,然词之产生时间或谓隋,或谓隋唐之际,或谓初盛唐之际,尚无定论。 ☚ 论争 词与音乐关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