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诊断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诊断学名词/临床理学诊断手册/超声诊断手册/临床检验外语略语/检验手册/临床检验手册/临床检验手册/临床检验手册/农村医学检验手册/医学检验手册/临床检验手册/临床实验诊断手册/袖珍检验诊断手册/医师、检验师临床实验诊断手册/化验手册/实用医师(士)化验手册/医院化验室基本技术手册/临床常用数据公式手册/医用试剂与常数手册/临床检验正常值手册/临床检验检查正常值手册/临床检验正常值手册/血细胞形态检查手册/医学生化检验手册/细菌检验用培养基手册/病毒实验诊断手册/细菌血清学检验手册/布鲁氏菌病检验手册/临床机能检查手册

☚ 临床综合症手册   诊断学名词 ☛

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临床疾病症候群/症状与临床检查指南/实用物理诊断方法手册/实用影像诊断手册/临床医师影像诊断手册/临床心电·超声·脑电·脉像诊断手册/医学超声技术辞典/临床医学检验手册/实用临床检验手册/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常用药物/临床化验诊断手册/袖珍检验诊断手册/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生化检验诊断手册/疟原虫镜检手册

☚ 常见病家庭诊治大全   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 ☛

诊断学

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方法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症状、体征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建立诊断的思维方法和程序。诊断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超声波、内窥镜、同位素、X线和CT检查等。


诊断学

诊断学/问诊/体检诊断/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性别判定/年龄估计/身长、体重与体型/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言语与语调/发育与营养/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皮肤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头颅与颜面检查/眼的检查/耳的检查/鼻的检查/口咽部检查/颈部外形/气管触诊/甲状腺检查/颈部血管检查/胸部标志与分区/胸壁检查/胸廓外形/乳房检查/胸廓呼吸运动/呼吸类型/Litten现象/触觉语颤/肺部叩诊音/肺界叩诊/呼吸音/罗音/胸膜病变听诊/语音传导/心尖搏动/心前区隆起与搏动/心震颤和心震荡/心浊音界/心脏听诊/正常心音及其变化/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心包摩擦感与摩擦音/心脏杂音/心率和心律/腹部划区/腹外形/腹壁皮肤检查/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肝脏触诊/肝浊音区/脾脏触诊/脾浊音区/肾脏触诊/胆囊触诊/胰腺触诊/胃界检查/胃型、肠型和蠕动波/肠蠕动音/腹部震水音/膀胱检查/腹部血管检查/腹水征象/腹内肿物检查/肛的望诊/直肠指诊/男性生殖器检查/女性外生殖器检查/脊柱一般检查/脊柱活动度/上肢形态/上肢关节活动度/上肢血管检查/下肢形态/下肢关节活动度/下肢血管检查/视觉检查/听觉检查/嗅觉检查/味觉检查/面部感觉/躯体感觉/眼肌运动/面肌运动/舌肌运动/咽部肌肉运动/肢体肌力/肢体肌张力/肢体肌容积/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与平衡功能/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神经根、干刺激征/缺钙征象/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实验诊断/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红蛋白测定/异常血红蛋白检查/含异常血红素的血红蛋白检查/红细胞指数/红细胞平均直径和厚度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检查/红斑狼疮细胞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骨髓液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正常和异常骨髓象/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脾穿刺液涂片检查/红细胞脆性试验/自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冷溶血试验/热溶血试验/蔗糖水溶血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检查/红细胞谷胱甘肽测定/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血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血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血细胞糖原染色/血细胞核糖核酸染色/血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染色/血细胞脂类染色/血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血细胞铁粒染色/血细胞活体染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检查/出血时间测定/凝血时间测定/复钙时间测定/血浆凝血因子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凝血酶(凝结)时间测定/抗凝血酶Ⅲ测定/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测定/全血及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查/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蛋白检查/选择性蛋白尿检查/尿凝溶蛋白检查/尿肌红蛋白检查/尿糖检查/尿沉渣检查/Addis计数和1小时尿细胞计数/尿乳糜检查/尿胆色素检查/尿血红蛋白检查/尿含铁血黄素检查/尿酮体检查/尿苯丙酮酸检查/粪外观和显微镜检查/粪隐血检查/粪胆素原测定/痰检查/脑脊液检查/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胃液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精液检查/前列腺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血清蛋白测定/血清粘蛋白测定/血清α-抗胰蛋白酶测定/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血清脂蛋白检查/卟啉和卟啉前体检查/非蛋白氮及尿素氮测定/肌酐及肌酸测定/尿酸测定/血氨测定/血葡萄糖测定/血丙酮酸测定/血乳酸测定/血清总脂测定/血清磷脂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血清转氨酶测定/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测定/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胆碱酯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淀粉酶测定/脂肪酶测定/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β-葡糖醛酸酶测定/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血清醛缩酶测定/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测定/溶菌酶测定/血清铜氧化酶测定/钾测定/钠测定/钙测定/镁测定/血清铁及铁结合力测定/铜测定/无机磷测定/氯测定/血液酸碱平衡指标检查/血氧测定/维生素测定/黄疸指数测定/血清胆红素检查/血清絮浊试验/溴磺酞钠排泄试验和靛氰绿排泄试验/马尿酸排泄试验/刚果红试验/结石分析/酚磺酞钠排泄试验/尿浓缩和稀释试验/肾清除试验/体液及分泌物细菌检查/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真菌检查/厌氧菌检查/分支杆菌检查/血液寄生虫检查/包虫血清学检查/日本血吸虫检查/肠道阿米巴检查/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变形杆菌凝集试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钩端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梅毒血清学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甲种胎儿蛋白检查/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花环形成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补体测定/抗核抗体检查/淋巴细胞毒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鲎试验/生长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促性腺激素测定/黑素细胞刺激素和促脂解激素测定/催乳素测定/加压素和催产素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测定/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甲状旁腺激素测定/降钙素测定/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尿17-酮类固醇测定/尿17-生酮类固醇测定/皮质醇测定/醛固酮测定/儿茶酚胺测定/尿3-甲氧-4-羟扁桃酸测定/睾酮测定/双氢睾酮测定/尿去氢异雄酮测定/雌二醇测定/雌三醇测定/孕酮测定/17α-羟基孕酮测定/胰岛素测定/胰高血糖素测定/5-羟吲哚乙酸测定/5-羟色胺测定/肾素活性测定/血管紧张素Ⅱ测定/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测定/心血管仪器诊断/心电图、心向量图产生原理/心电图导联/心电轴/正常心电图/心向量图导联体系/正常心向量图/心房肥大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心室肥大及劳损心电图和心向量图/交替电波心电图/心肌梗塞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心绞痛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极量及次极量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右位心心电图/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心电图/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梯形图/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逸搏与逸搏心律心电图/干扰与脱节心电图/过早搏动心电图/异位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扑动与颤动心电图/心脏传导阻滞心电图/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束支、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与心向量图/三相、四相传导阻滞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并行收缩心电图/差异性传导心电图/折返现象心电图/传出、传入传导阻滞心电图/窦室传导心电图/超常传导心电图/文氏现象心电图/隐匿性传导心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His束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正交心电图/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心音图/心冲击图/心尖搏动图/心磁图/指端光电容积描记图/收缩时间间期/心阻抗图/颈动、静脉波图/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物理、生理和病理基础/超声诊断的种类和特点/超声示波诊断/A型超声测距/液性病变A型超声诊断/超声显象诊断/静态超声显象/动态超声显象/心脏超声显象/超声光点扫描诊断/M型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造影/超声频移诊断/D型超声血管显象/D型超声心动图

☚ 显微手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诊断学 ☛

诊断学

诊断学

诊断学是通过采取病史和进行各种医学检查来收集有关就诊者健康状态或病情的资料,然后加以归纳分析,并作出概括性判断的一门学科。
我国医学家对诊法的研究,历史悠久。公元前三世纪在《内经》一书中,已有关于病机、诊法等的阐述,并在《素问》中强调了问诊的重要性。公元二世纪(东汉末)张仲景就已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来诊察病情,并按八纲进行辨证,建立了辨证施治的诊病法则。到公元三世纪(魏晋间)王叔和所著的《脉经》问世,更进一步充实了中医诊病的内容。后来随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医学曾先后流传到阿拉伯、日本、朝鲜和印度等国,对世界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国外,公元前四至五世纪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约公元前460~377)开始以问诊和望诊作为主要的诊病手段。到十七世纪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近代医学也逐步发展充实。1761年奥地利医生Auenbrugger(1722~1809) 首创了直接叩诊法。1819年法国医生Laennec (1781~1826)创始了听诊法和听诊器。1828年法国人Piorry (1794~1879)又创建了间接叩诊法。到十九世纪中叶,一套完整的体格检查法已经形成,并沿用至今。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突飞猛进,诊断方法也日益增多,除一般常用的生物化学、细菌学、血清学和病理学等实验室检查方法外,诸如X线、生物电流、超声波和核素等检查法也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因而使诊断正确率更加提高。近年由于电子计算机被引入医学领域,使自动快速诊断成为可能,如在X线检查方面,应用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检查,可在某一体层上迅速准确地查到病变所在;在血液生化检验方面,用微量标本,即可得出多项数据,及时了解到代谢或脏器功能是否异常;放射免疫法的应用,能特异地测出体内极微量物质,如下丘脑的垂体激素释放因子等。这些方法不仅使我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而且还发现了一些前所未知的疾病,提高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的水平。总之,近代诊断学是随着基础科学和方法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现在它正向非侵入性、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如此,问诊和体格检查仍不失为最基本的诊断方法,而且是任何临床医生都必需熟练掌握的。
诊断是临床医学最根本的任务之一,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前提。一个完整的诊断内容不仅应包括对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病理形态的认识,还应包括对致病因素、功能状态和病人全面健康状态等的判断。诊断学根据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症状诊断、体检诊断、实验诊断、生物电流诊断、超声波诊断、X线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内窥镜诊断、手术探查诊断及试验治疗诊断等。将这些方法有选择地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得到比较确切完整的诊断。
正确的诊断来源于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反复实践。在确立诊断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实际,仔细、认真地收集各种资料,找出其内在联系,再经过归纳、综合、推理,透过复杂的临床现象,找出疾病的本质,才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诊断;最后要验证诊断是否正确,还要依靠临床实践。

☚ 诊断学   问诊 ☛

诊断学

诊断学

诊断学是用望、问、闻、切的方法,全面收集病人的体态、性情、嗜好、病史、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推理、辨认太少阴阳四象人(即辨象),确定疾病,病情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即辨证)的一门学科。它包括辨象、辨证两方面,以辨象为前,辨证为后。这就是朝医诊断学。
辨象纲要 太阳人:脑顀之起势盛壮,而腰围之立势孤弱;容貌方圆;性质长于疏通,才干能于交遇;性情暴怒深哀,欲进而不欲退;龙之性;果断。
太阴人:脑顀之起势弧弱,而腰围之立势盛壮;形貌以上宽下窄,肌肉坚实,气象俨然;性质长于成就,才干能于居处,厚重沉默,言寡;性情有浪乐深喜,欲静而不欲动;牛之性。
少阳人:胸襟之包势盛壮而膀胱之坐势孤弱,形貌唇颔浅薄,上盛下虚;性质长于刚武,才干能于事务,才气明敏;性情暴哀深怒,欲举而不欲措;马之性。
少阴人:膀胱之坐势盛壮而胸襟之包势孤弱;形貌月形肌肉浮软;性质长于端重,才干能于党与;性情有浪喜深乐,欲处而不欲出;驴之性。
辨象方法 朝医辨象方法主要靠望、问、闻、切四诊。望诊:主要“四望”,即望容貌、表情;二望肌肉、体格;三望步态,四望四官、舌象。容貌及表情;主要观察头形轮廓及面色,表情细致观察明快或温顺等。肌肉及体格:主要观察肌肉发达或浅薄,体格观察颈部粗细和长度、肩背宽度、胁部大小、腰部粗细、臀部大小。步态指走路姿势。四官指耳目鼻口之形状大小,舌象包括舌质、舌苔。现将其特征例表如四望。
闻诊:主要四闻。即一闻声音、二闻呼吸、三闻哭笑样,四闻气息。闻声音:听其声音高尖还是低、洪亮还是低细。闻呼吸指呼吸状态如何?有无长太息。闻哭笑样指痛苦流泪还是心里哭,放声大笑还是喜欢微笑。现将其特征例表如四闻。
问诊:主要“四问”。即一问健康及病态时特征,二问心理状态,三问摄生嗜好及药物史,四问易感特异证。一问健康及病态时特征:健康时大小便形状、次数、出汗状况,病态时面色变化、大小便及饮水状况。二问心理状况;平时心情如何?胆大还是胆小,自尊心强还是自卑感大,乐观还是悲观,对人同情还是嫉妒,性情如何? 果断性如何?有无暴怒现象,是否急躁好动?社会交际性如何? 平时话多话少甚至默默寡言等。三问摄生嗜好及药物史。即是否喜欢过安逸生活,家庭观念如何,饮食嗜好是什么,是否喜欢生冷物或厚味食物,有无偏食及禁

四 望



容貌表情肌肉体格步 态四官 舌象


方圆额宽头状
大,面色淡红,
表情端雅,闷
闷不乐
肌肉瘦瘠
肩背宽
两胁狭
迈步大而
钝,脚力无
目炯炯有神
鼻梁高、口小
耳轮大、舌质
红或紫而暗


倒三角形头状
小或南北头、
面色白、表情
刚武明快
肌肉浅薄欠泽
胸襟宽、臀部
轻而短
摇动
昂首行路
立则好仰
行则好摇
眼睛大明朗,
鼻梁高尖


头面方圓或梯
形、面色黯黯、
表情沉默寡言
俨然
肌肉肥胖坚
实,体格高大
者多,手脚大、
皮肤粗糙、腰
粗、肩背狭
步慢而度,
俯首行路
两眉间平、目
大、鼻大、鼻尖
钝平,口唇厚,
耳轮廓厚颌
长、舌黄淡红、
苔腻


卵圆形或椭圓
形,额微凸出、
面色淡白,表
情温顺
肌肉浮软、致
密,形体矮短
偏多,俊秀、端
正、温顺、胸襟
狭臀大。
步重而阔,
立则躁险,
似伏行路
上眼睑外眦下
垂,目小、鼻
小、口小、耳下
垂大
舌质淡、苔白
薄、边有齿印。

四 闻

四象人声音呼吸哭笑样气味
太阳人清而圓深而重放声大笑 
少阳人急而去浅而短易哭笑或有口臭
太阴人浊而方粗而长心里哭笑或有汗腥昧
少阴人缓而平轻而短微笑淡味

忌食物。平时怕冷还是怕热,饮酒后是否上脸。药物史问过去是否用过人参、鹿茸、熊胆、蜂蜜、附子等之类药,用后有无副作用。四问易感特异证,易感何病,有什么特异证。四象人的健康病态时特点、心理状况、摄生嗜好及用过的药物史,易感特异证归表如四问:
切诊:朝医学切诊包括按诊和切脉。按诊,从辨象需要按前臂皮肤、肌肉和骨骼,看看它的粗细、坚实、浮软程度,同时还看其湿度、温度、弹性。脉诊,朝医从辨象需要只强调浮、沉、迟、数四脉象。四象人的正常脉象是太阴人为沉脉,少阴人为迟脉,太阳人为浮脉,少阳人为数脉。四象医学认为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
辨证方法 朝医在诊病过程中首先作辨象,然后进行辨证,辨证方法也还是以望、闻、问、切四诊法全面掌握病史、病证、病位和病性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确定其病名和病情。望诊包括望神志,望气色,望姿势,望四官(耳目鼻口),望咽喉,望皮肤,望舌(即舌诊),望排泄物等内容。闻诊,包括听声音(言语、呼吸、喘气、咳嗽、呕吐)及嗅气味(口气味、汗气味、痰气味、二便气味、呕吐物之味)等。问诊,包括问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物史、症候(寒热、汗液、疼痛、睡眠、食欲及口味、二便、月经)等内容。切诊,包括按诊和脉诊。

四 问


健康及
病态时特点
心理状况摄生嗜好易感特异证


健康时面色
白,肌肉瘦大
便润滑、小便
量多且频病态
时面色黑,肥
心情:交择心
不广、有攻击
心、夸张心、自
尊心、事业失
败不悔心、过
于放纵性情、
果断性、疏通
性大、欲进不
欲退、暴怒深
哀过甚。交际
灵活
喜欢生冷淡
薄饮食、喜
欢冬秋寒凉
季节、忌辛
热食物、适
用五加支、
猕猴藤等药
易感外感腰脊
病和内触小肠
病证。特异证:
噎膈、反胃、呕
吐、解㑊


健康时大便粗
滑、疏通,病态
时呕吐下利
多、鼻出血等
心情:偏私心
虚荣心大、小
聪明。细心认
真办事,欲举
面不欲措,剽
锐好勇,刚武
性强暴哀和深
怒过甚,善于
外交
重工作、轻
家庭、喜欢
生冷杂食、
愿意吃猪
肉、鸡蛋。人
参、鹿茸有
副反应,适
用生地、熟
地等
易感脾寒表
证、胃热里证、
亡阳、中风、吐
血证、呕吐、腹
痛、结胸证特
异证:伤寒吐
心下结胸证:
热胜则腹痛、
呕吐则大热


健康时汗液通
畅,脉紧则无
病,病态时大
便秘燥,小便
频,烦渴引饮
心情:骄傲、奢
侈、贪欲心大。
性情:追求安
逸、忍耐心大、
动作慢喜怒不
表露。浪乐和
深喜过甚,事
业有造就,自
知自明、有礼
重家庭、怕
寒冷、喜欢
吃牛肉、鱼
类及厚味、
饮食均衡多
食。适用鹿
茸、熊胆等
易感目皆引上
证,目睛内痛
证,怔忡证、胸
膈证。特异证:
胃脘受寒时招
来表寒厥证,
肝受热时呈里
热证


健康时脉缓而
弱,饮食善化
则完实无病,
病态时汗多、
一月2—3次
泄泻、1日干
便3—4次。饮
食时有暴食
心情:偷逸心、
虚荣心、嫉妒
心、掠夺心大。
性情:愿意在
家而不愿意串
门;奢侈心大,
愿与亲熟人交
游;浪喜和深
乐过甚。女性
温顺、善良成
为家庭好主妇
怕寒冷季
节、喜欢吃
鸡、羊鹿肉。
喜欢温热饮
食,适用人
参、蜂蜜等
温补药
易感亡阳证,
手足恍乱证。
特异证:肾受
热邪时招来表
热证;胃受寒
邪时招来里寒
证。冷胜则头
痛;伤寒病吋
有小腹硬满证

四象人寒热分型 朝医学认为区别四象人热多型、寒多型,是辨证的关键。四象人的热多型、寒多型表现特点是:太阳人热多型为形体消瘦、面赤、目赤火花,皮肤粗糙;寒多型内型体肥大,面白,皮肤湿润。少阳人热多型为体瘦、面色赤黄、皮肤粗糙而干燥;寒多型为面色苍白、颈细、形体肥胖,也有偏瘦的,无燥证。太阴人热多型为面色赤,颈粗燥证多,身体偏肥;寒多型为面色苍白,颈细,形体肥胖,也有偏瘦,无燥证。少阴人热多型为发热者饮水则吉;寒多型为面色苍白,皮肤粗而不润;由于里寒而多发以消化不良为主的多种病证。
寒热分型方法:四象人的寒热分型鉴别是有一定困难。在鉴别诊断时,除系取望、问方法外如遇到难辨情况时,可以采取试服药物的方法,观其适应或有效与否,确定其类型。如太阳人试服五加皮壮脊汤,如适应或有效则热多型;试服狝猴藤植肠汤适应或有效则寒多型;少阳人试服荆防败毒散或荆防导赤散,如适应或有效者热多型。试服败毒散或荆防地黄汤、滑石苦参汤,如适应或有效则寒多型;太阴人以试服葛根解肌汤或热多寒少汤,如适应或有效则热多型,试服麻黄发表汤或太阴调胃汤,如适应或有效则寒多型;少阴人试服桂枝汤或川芎桔梗汤或黄芪桂枝汤或桂枝附子汤,如适应或有效则热多型,试服理中汤或藿香正气散或附子理中汤或官桂附子理中汤,如适应或有效则寒多型。
四“党与”证 朝医认为由于各脏器的“党与”不同,各脏器犯病时带来的证候也不同。肺受病时,由于肺的“党与”是胃脘、耳、头脑、皮毛,故出现胃脘干燥、咽下困难、唾液不足、耳鸣、头晕、神经过敏、皮肤粗糙、毛发不润等。脾受病时,由于脾的“党与”是胃、两乳、目、背膂、筋,故出现胃消化障碍,前后胸痛,上腹硬满、胸闷、上下肢无力、眼神不足、眼球带黄等。肝受病时,由于肝的“党与”是小肠、脐、鼻、腰脊、肉,故出现小肠、脐部疼痛,鼻干、鼻尖红,腰部伸屈难,肌不坚实萎缩,黄疸等。肾受病时,由于肾的“党与”是大肠、前阴、膀胱、骨,所以出现大肠炎证、耻骨部麻木痛、膀胱炎症、口咸涩、口炎、骨麻木痛、热感等。
吉证 太阳人:太阳人之急病,欲辨其吉凶,则当视于外肾之汗不汗也。寝眠、呼吸缓端、宽卧静重则吉。肉瘦、溺数、大小便滑利、面白、肌瘦。少阳人寝眠、呼吸缓端,宽卧静重,能食安寝,大小便滑利,有久泄泻月余但其病轻。急病则当视于肘外之汗。急慢病中手足掌心汗则吉。太阴人:急病欲辨其吉凶则当视于颧上之汗不汗也。肉肥汗多、寝眠、呼吸洪壮,转辗有力、病中身湿、有汗者终当效,病急身湿而项颧项背依次得汗者吉兆也,汗始于项者可喜也,中于颧者免危也,终于背者病愈也。少阴人:急病中欲辨其吉凶,则当视于人中之汗不汗也。病中面色紫而形气烦渴者吉,人中之汗,能饮水则二吉证。病中雄壮叫呼,喜欢冷水者终当效,阳刚坚密者吉。
凶证 太阳人:面色黑、肌肉肥胖、食胀、图浮多食。少阳人:病中无食欲,忽大饮食,有食欲者坏证,循衣摸床皆为凶证。滞痢病浮肿有渐则非轻证,面色青而精神昏沉者险证,面肿是重证,病中无手足掌心汗、健忘、中风证、头面疮痈、缠喉风、谵语、便秘。太阴人:急病中身冷而四肢俱大汗者危,寒厥四五日而发热、汗得于额上者重,昏厥者重,语静微弱者凶,烦渴引饮、怔忡证、哮喘梦泄频者重,卒中风、饮一溲二证者凶,寒厥六、七日发热无汗者不治。少阴人:发热汗多,下利清水为急证。头痛、气色屡变者、重暴泄、泄泻过三日者,大小便滑利、眩晕重者、精神陷短者凶,虚汗者大病,里烦汗多则凶。
☚ 临床学   伤寒 ☛

诊断学

诊断学

通过问、望、切三诊,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对病证及其本质、发生部位等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之为诊断学。诊断学是蒙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望、切三诊是在基础理论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疾病的客观反映与内在病变的联系,成为对疾病行之有效的诊察方法。
诊断包括诊察和分析两方面的内容。诊察主要通过问、望、切三诊,观察和检查患者的全面情况和现症的本质,以掌握诊断必需的依据。分析则对所获得的资料,运用从外测内,见证推病,以常衡变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疾病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鉴别出主与次、实与虚、确实与疑似 并结合六基证和寒、热证理论加以总结,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时候,应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探求病因病机原则: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有其致病的原因,因此,当诊断某一病症时,首先必须找出其根源。病因虽然包括内外致病因素,但它们互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很多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内因为其根源,而外缘则只为其条件。人体内因,为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三根,当受到外界的某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则失去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病变。探求病因是对疾病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并得出正确诊断的一种措施,它对预防疾病和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2)判定发病部位原则:人体发病后,其某一部位或器官不免受到损害。就疾病的侵蚀、发展而言,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进程,即散布于皮肤,扩展于肌肉,窜行于脉道,渗透于骨胳,侵及于脏,坠落于腑。
从疾病的根与枝的关系而言还有开花于五官之说,因而通过对五官的观察,可测知在其根——内脏所起的病理变化,如舌体中间发黑,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则为心脏发生病变的反映。
(3)以证候鉴别疾病原则:患者身上所出现的证候,是反映病症本质的必然现象。如由三根所引起的病变则必定出现偏盛或偏衰以及包括两者的功能紊乱的证候。为此,应对发病时间、病变部位和出现的症状等加以细致观察和了解,争取作出正确的诊断。由单一原因所引起的病症叫单纯性病,二证相合者为并发症,三种或三种以上疾病同时并存则为聚合症。
(4)用药物及饮食探测疾病原则: 在疾病的观察阶段或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施疗时,在病者身上必然出现对所投之药物和饮食以及术疗等适应或不适应的反应。由此情况可以观察到对患者所投之药物或饮食以及所施之术疗,哪些奏效而哪些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等情况,从而也能进一步了解该病的本质,以重新调剂应投之药物和饮食以及应施之术疗。这是对时间有限,一时难以判明之病症所用的诊断方法。
三诊是对疾病综合性的诊察方法,三者不能有所偏废,还要附之以按诊、闻诊和嗅诊,作为辅助诊察方法。如果单凭某一诊,或者忽略其中的任何一诊,就不会获得疾病表现的全面资料,就不可能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也就很难做到正确的辨证施治。所以说,三诊是辨证的基础,是对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一环。
蒙医诊法还要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不断进行整理和研究,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 寒症   望诊 ☛

诊断学

诊断学

通过望、问、切等诊察方法了解病情,对病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人所患何病,属何种证或所患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病机及机体受损害程度等。藏医诊断学是在长期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并吸收中医等其他医学部分诊断内容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是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诊断以望问切三诊为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以整体观为指导,以三因理论为依据,医生通过目察、口问、触摸按摩等“以外测内”的诊察方法,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内在联系,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诊断时需诊察以下几个方面:
诊察病因 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正如有烟才有火,有云才有雨那样,这原因就是致病的内因和外缘即外因。内因和外缘关系密切,内因是致病的根源,外缘是致病的条件。诊断疾病首先要找出引起疾病的内因和外缘。贪、瞋、愚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源,其内因就是处于生理状态下的隆、赤巴、培根三种人体固有的物质。这三种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三种热量,也是致病的三大因素。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它们固有的容量和所居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病变。因此在诊断时细致了解和分析发生病变后的隆、赤巴、培根的增减、蓄积和发作,互相干扰等表现特性,以便正确判定什么疾病和疾病的寒热属性(见病因病机条)。引发疾病的外缘是不适宜的饮食和各种不利的起居行为、气候变化、虫毒的伤害等,在诊断时应特别详细询问和了解。因为引发隆病的饮食起居等外缘,不会引发培根和赤巴两病。而引发赤巴病的饮食起居行为等外缘,不会引发培根和隆两病。同样,引发培根病的外缘,不会引发隆和赤巴两病。总之,什么样的因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果。
诊察疾病证候 证候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外在反映。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及病理上相互影响,体内的病变也可以从体表反映出来,疾病“开花于五官”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诊断疾病时,要注意诊察眼、耳、鼻、舌及身体的触觉等五官的颜色、润泽及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五识的灵敏程度,询问痰、吐、泻、二便、血等排出物等的情况。
诊察外界环境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时刻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更,动态平衡便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例如,寒冷及多风地区为隆病发生的环境;干燥及温热地区为赤巴病发生的环境;潮湿、油腻地区为培根病发生的环境。夏季多雨多风为隆病发作的时令;秋季炎热是赤巴病发作的时令;春季大地解冻为培根病发作的时令。清晨和傍晚是隆病易发时间;中午和午夜是赤巴病易发时间;黄昏和上午是培根病易发时间。饮食消化后发生疼痛者可诊断为隆病;消化时疼痛者为赤巴病;刚进食立即疼痛者为培根病。
诊察患者体质 患者的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人,按身体内固有的隆、赤巴、培根的多寡分为隆型人、赤巴型人、培根型人及二合型人、聚合型人等多种。人的年龄不同,所患疾病也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属隆型人,容易得隆病;青壮年人属赤巴型人,容易得赤巴病;儿童属培根型人,容易得培根病。因此要诊察患者属于何型人,属于何种年龄阶段,从而了解易发何病。
诊察发病部位 隆病依居于髂腰,存在于下体部位;赤巴病依居于肝、胆,存在于身体中部;培根病依居于脑部,存在于上体部位。
综合论之,如果患者所处的环境处于冷寒地区,时令为夏季,体型为隆型人,年龄为老人,在傍晚和黎明时分发病,食物消化后常疼痛,疾病部位在下体等者,可以诊断为隆病。另外,还可以根据具备上述条件的多少,如五个条件都具备,或具备其中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可以分别诊断为重、中、轻性隆病。除望、问、切三诊外,藏医还辅助以闻诊、嗅诊、按诊及用药物、饮食试探法等多种诊察方法。其中切脉是藏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法,尿诊和小儿耳诊是藏医的独具特色的诊断法。三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因而每一诊都不能偏废,否则就不能获得全面资料。藏医的传统诊断法还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仪器,以克服固有的不足,提高诊断水平。

☚ 滋补养老   望诊 ☛
诊断学

诊断学diagnostics

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检查方法的一门学科。其基本理论就是研究疾病的症状、体征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识别疾病的各种情况。其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功能、肺功能、X线、超声波、脑电图、脑电阻图、肌电图、同位素、内窥镜等特殊检查。但由于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一些先进的诊断技术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有的则因发展而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如X线检查已发展为放射学等。

☚ 诊断   物理诊断 ☛

诊断学

diagnostic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