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汉高祖斩丁公楚汉相争之际,项羽的部将丁公对刘邦(汉高祖)曾有放活之恩,而刘邦称帝之后,却说丁公背叛项羽,“为臣不忠”,不计其对己放活之恩,斩了丁公,论者对此说法不一。而司马光却说刘邦杀丁公是深谋远虑,符合 “大义”。他的 《汉高祖斩丁公》之论(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十三),持同一个调子。 司马光此论,最值得注意的是,强调“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进取之时,面对群雄逐鹿,用人可以不计其气节。他说刘邦起兵时“罔(网)罗豪桀(杰),招亡纳叛,亦已多矣”。意思是,战乱时期,“民无定主”,招亡纳叛乃平常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所说是符合史实的。楚汉相争之时,韩信、陈平之辈,起初都在项羽部下效力,转瞬投靠刘邦兴功,刘邦则加以任用,给以高官厚禄。而守成之时,贵为天子,号令天下,就要讲求礼义,提倡守节不贰了。故刘邦称帝,斩了丁公,也容不得钟离眛,还怀疑韩信等人。司马光对此十分理解,并加赞扬,故论汉高祖斩丁公是“断以大义”。什么大义?就是忠臣不事二主之义; 但容许君主玩权术。 宋人颇提倡臣节。欧阳修编写历史,往往持这种议论。稍后,朱熹发论,更是扳起脸孔唱教条。于此可见,司马光所论有时代烙印,非标新立异。 |